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丁玲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一再说“不会谈理论”,确实,丁玲很少写那种洋洋洒洒、规规矩矩的经院式的文艺理论论文。但是,作为一个著名作家,丁玲为人们留下了大量关于文艺问题的报告、演讲;有关文艺思想的漫谈、随笔、书信;创作经验的介绍文字;以及序、跋、前言、后记;一些作家作品的评介文章。这些文字,叙述着作家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叙述着作家几十年创作的辛劳甘苦,也表现了作家一以贯之的、坚定不移的文学主张。丁玲  相似文献   

2.
丁玲,一九○四年出生在湖南临澧县一个没落的封建望族家庭。在丁玲四岁时,挥金如土的父亲就病逝了。留给母亲的是一笔笔还不清的债,年轻的寡母带着丁玲和多病的弟弟艰难度日。1918年,14岁的丁玲小学毕业了,妈妈亲自送她到桃源县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参加入学考试。学校规定,如果考取了就要交十元保证金,这个保证金要到毕业时才能退还。妈妈手里没有钱,就把家里留下的一个金戒指交给学校一位女管理员代卖代交,嘱咐如有剩余,就留给丁玲零用。考试结束了,丁玲夺得了第一名。那位女管理员给了丁玲三元多钱。丁玲小心地把钱放在小木箱里,藏在床底下,一直合不得花,直到寒假回家时,才用了几角钱作路费。后来丁玲转学到了省城长沙周南女子中学,这个  相似文献   

3.
从时间看去,施蛰存与丁玲直接交往并不算长。中间中断的时间,却有近50年之久。但是,丁玲被捕时,施蛰存在黑暗沉重的环境里,勇敢披露消息,进行追怀,这是令人敬佩的;数十年后,听到丁玲消息,又写诗怀念;外出讲学,又专程去了丁玲落难时的山村居处……这段友情,全无功利,而颇多难得之处。在风云变幻的历史缝隙里,这段友情投射出一抹暖色。  相似文献   

4.
描写知识分子,是鲁迅小说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丁玲小说的一条基本线索,鲁迅塑造了从辛亥革命前后一直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几代知识分子的形象,丁玲则塑造了大革命失败后直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若把鲁迅和丁玲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相连在一块,就可以看到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挣扎、探索和成长的完整历史,也显现出中国革命坎坷曲折的艰难之路的总貌。拙文仅拟对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系列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由于时代,政治和个人等诸多原因,丁玲在“左联”的旗帜下,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丁玲因此而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拘禁.1936年,在多方努力之下,丁玲离开魔窟几经辗转来到陕北.到达陕北之后,丁玲以她获得新生的亢奋激情,投入到中国革命运动之中.丁玲通过她自身的实践,继续探寻着知识女性的人生之路.她以作家的敏感和多思,将从全国各地来到解放区的知识女性的心灵嬗变,通过文学作品真实而深刻地表现出来.小说《在医院中》就是这方面的例子。1941年11月,丁玲在《谷雨》第1期上发表了小说《在医院中时》,后来在1942年8月《文艺阵地》…  相似文献   

6.
方珂 《天中学刊》2001,16(Z1):56-57
书信并不一定都享有著作权,但具有独创性的书信作品的作者应享有著作权.而书信的所有权应由收信人所有.如果书信所有人在发信人明确要求保密时,应注意对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和商业秘密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成名的著作,作品虽然带有一点消极颓废的情绪,但人物形象是早已为大家所肯定的。一九五七年,当丁玲在政治上遭劫时,莎菲女士这个  相似文献   

8.
75年来,丁玲以《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创作,而震惊了30年代的坛,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获奖而驰誉国际苑。可是在“反右’,风暴的浪涛里.丁玲竟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变为令人齿寒的“复仇女神”,从而湮没了24年。新时期丁玲复出后,丁玲研究才从恶梦中惊醒过来.将丁玲研究由“拨乱反正”而逐步走向深入;1986年丁玲逝世后,研究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聚焦点上,去告别死去的丁玲,同时又去寻觅还活着的丁玲,让丁玲创作的“生命力”要在“承受过去.向着未来”的时代浪涛里,闪烁艺术美的火花。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世界现代文学视界:丁玲小说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简论游友基(一)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浮沉,丁玲终于有了盖棺定论,《人民日报》在她逝世时发表的《丁玲同志生平》中称:“在新文学的几个转折时期,她的创作都体现了党所倡导的文学发展的方向。”这个评价恰如其分地...  相似文献   

10.
描写知识分子,是鲁迅小说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丁玲小说的一条基本线索,鲁迅塑造了从辛亥革命前后一直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几代知识分子的形象,丁玲则塑造了大革命失败后直到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若把鲁迅和丁玲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相连在一块,就可以看到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挣扎、探索和成长的完整历史,也显现出中国革命坎坷曲折的艰难之路的总貌.拙文仅拟对丁玲笔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系列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为20-30年代作家的丁玲具有五四文化精神和革命情结。前者主导着丁玲的创作,后者推动着她投入革命。在陕北,丁玲在五四文化精神指导下进行创作,没有按照领导人的要求转变为一名宣传战士,因而在整风运动中受到批评。此后,丁玲端正态度,创作出被领导人认可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而受到表扬。50年代,由于丁玲的个性突出再度受整。80年代,丁玲缺乏对历史进行反思。丁玲的人生道路可以说演绎着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权力、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书信的别称     
在词汇丰富的汉语中,书信有不少别称。简:书信亦称书简、小简。因战国至魏晋时曾用一种狭长的,称为“简”的竹片作书写材料。札:古时书信亦作书札,因战国时亦曾用狭长的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之为“札”。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14,(1):18-22
1985年4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登了《丁玲同志在西安谈文艺创作自由等问题》,归纳了丁玲对于作家如何理解"创作自由"等文艺界敏感问题的看法。丁玲的这次讲话出现了两个版本,反映了两个丁玲:一个是官方需要的丁玲,一个是复杂的丁玲本体。  相似文献   

14.
当我还是一个偏僻山村的小学生时,就知道丁玲的名字。五十年代,陆续读过她的一些作品。直到1980年,有位日本青年学者要到复旦大学进修,我才把丁玲的作品找来按年代先后读一遍,并读了若干有关资料。后来,忙于别的事,连新出的许多论著也只偶而读一点,谈不上有什么研究。然而,我觉得丁玲很值得研究。看了许华斌同志的《丁玲和她的小说》之后,更觉如此。丁玲非常坎坷的人生道路,近三百万字的作品,主编的好几种重要杂志和副刊,文学、文化方面许多活动,少有的浮沉荣辱,国内外的广泛影响……这些互相关联的方面,构成了中国特有而又耐人寻味的“丁玲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丁玲以“代替自己给这社会做一个分析”的写作方式,建构女性自我的历史主体性时,表现出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血肉般的内在牵连;并在人类性和现代性所构成的坐标轴上,展演着对于女性自我及其存在的哲学性反思。面对轻盈的理性与沉重的肉身之间与生俱来的动荡和冲突,丁玲写作的现代性可以表述为丁玲的女性之思、身体之思。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作为现代著名作家,不仅创作了大量小说,也创作了大量的传记作品。从现代传记学视角对其传记文本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从文自传》、《记胡也频》、《记丁玲》等少数几个典型传记文本,而体量更为庞大的回忆录、书信、日记、游记等亚自传、边缘自传文本缺少应有的重视。因此,对其传记文本作整体性梳理和系统性研究对沈从文及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均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丁玲从崇尚独立、自由的"五四"人,逐步走进"左翼",进而卷入革命阵营的整个人生轨迹,说明五四精神与政治信仰成为丁玲生命情结之两翼,穿越于丁玲整个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从丁玲在延安后期的日记中,也可看出丁玲一以贯之的思想意识与个性特征。可以肯定的是,政治磨难并没有使丁玲的"个性"泯灭,而是被她刻意隐匿了。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是丁玲创作生涯中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丁玲的创作态度是主动的,但也受当时时代要求的约束。本文从丁玲到延安前后的经历、丁玲性格的双重性、丁玲知识分子和党员的双重身份体认三方面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说明丁玲延安时期创作尴尬的原因,以期对丁玲延安时期的创作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从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到1933年5月丁玲被捕,《现代》与丁玲的关系是一个文学刊物和一个知名作家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现代》及时报道了丁玲的文艺活动,刊发了有关丁玲的书讯,多次向丁玲约稿并发表了丁玲的作品;另一方面,丁玲也以自己的作品和批评表现出了对《现代》的关注和重视。从1933年5月至1934年11月,因丁玲的被囚失语,二者的关系演变为单向的授受关系:《现代》通过及时报道丁玲被捕消息、精心编发(搜集)丁玲相关资料、多次刊登丁玲著作广告和组织刊发丁玲创作评论,一再表现出了对丁玲的关注、声援与追念。二者这一“互动一授受”关系,呈现出了30年代“自由主义文人”与“左翼文人”这两个文人群体关系之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丁玲生于湖南省临澧县,幼年丧父。丁玲很小的时候,背得许多唐诗,后来又对《古文观止》、《论语》、《孟子》之类的书,读得烂熟。十四岁时,考取了桃源县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