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化进程中,贵州省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的传统文化猴鼓舞面临着传承困境。毛南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充分认识猴鼓舞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对毛南族猴鼓舞传承的作用;加强猴鼓舞民族文化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建设一支猴鼓舞文化传承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彝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彝族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传承和延续下来的特定的社会文化习俗所产生的互动因素,不同的彝族支系形成繁多的彝族自称和彝语方言或土语,而不同的自称产生了不同的彝语氏族地名.彝族社会生活中所崇重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习俗是造成彝族支系繁多、自称繁杂方言或土语众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祭火仪式是蒙古族传承至今的文化习俗,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火习俗发生了变迁。本文以鄂托克前旗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圣火与民间祭火习俗为对象进行探访观察,对鄂托克前旗蒙古族祭火习俗的传承、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国传统饮茶习俗在现代生活中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也随之日渐突显。中国传统饮茶习俗可以分为清饮类、调饮类、"吃"茶类、治病药饮及教化类等四大类型,并在现代社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型得到传承和保护。传统饮茶习俗在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及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萧淑青 《考试周刊》2012,(45):23-24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多重因素对民族文化形成冲击,对其传承和转变产生巨大影响。有些民族文化甚至处于濒临灭绝的地步,然而摩梭文化在现今仍然屹立不倒.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终于在现代找到一块新的生存土壤。本文从现代摩梭文化形成的原因、特点与习俗,以及影响摩梭文化传承与转变的因素等方面分析现代化背景下摩梭文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对哀牢后裔施甸县布朗族婚俗传承现在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民俗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知识,对云南省施甸县布朗族的婚姻习俗进行描述及相关研究,对其文化现象中所体现出来的传承性这一民俗特征进行思考,以期对施甸县布朗族婚姻习俗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理性分析,并对其婚姻习俗的状况作"现在性"的观照.  相似文献   

7.
丧葬习俗是不同民族在其殡葬过程中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民俗。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崇尚“隆丧厚葬”和“入土为安”,晋东南地区处于中原文化的中心地带,沿袭着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受传统丧葬习俗影响甚重,存在着一些弊端,对社会具有消极影响,需要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8.
唐宋刺青习俗是古代文化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目前对这种文化现象尚缺乏历史学、文化人类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的系统考察。从唐宋变革角度入手,剖析刺青习俗产生的原因、变迁以及刺青者的心理动机,可以认为刺青是由转型期前的政治化社会还原成世俗化社会,由过去的"政治人"还原成"社会人"、"世俗人"的体现,是对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诗经》民歌能在房县千古流传,除了房县与尹吉甫的历史渊源以外,靠近周代文化中心的地理因素和房县人民自古好歌的的习俗也是重要原因。《诗经》民歌在房县流传地域广泛,形式多样。现在流传的《诗经》民歌不仅内容丰富,"后缀式"、"嵌入式"的形式创新也使其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意义相同式"是房县《诗经》民歌传承的一种特殊现象。《诗经》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意义对房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拜囊海"是天等壮族民众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和边疆战争中形成的以娱人、娱神为内容,以祭祀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的民间信仰活动。"拜囊海"信仰习俗形成于北宋皇佑年间,历史悠久。"拜囊海"信仰习俗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民族融合性、宗法性和组织性,是女性文化的体现,有承传性与神秘性等地域文化特点。由于各种原因,"拜囊海"习俗目前处于濒危状态,需要采取措施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婚礼是鄂尔多斯地区独特的文化习俗,也是当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从古代流传到现代的鄂尔多斯婚礼仪式及其音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鄂尔多斯杭锦旗"金枝,巴图"的婚礼为调查对象,试图揭示鄂尔多斯传统婚礼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变迁与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魏书》记载,北魏立皇后时要举行一个奇特的仪式,这就是"铸金人"以占卜吉凶。占卜时所铸造的"金人"就是佛像。这一习俗开始于道武帝拓跋=时期,太武帝拓跋焘灭佛后被废除,实际仅仅实行了两代。在北魏前期,这一习俗与佛教的兴衰相始终,是北魏崇信佛教在生活习俗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德江县是以土家族为主要民族的多民族聚集区,每年元宵节,德江县城均有舞龙灯、炸龙灯的传统习俗,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习俗已延续了数百年。本文根据调查的材料,对德江正月的“灯会”与“炸龙”习俗以述论方式进行了疏理,发现这种习俗有利于社会和民族的和谐,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传统文化重要的原创因子,如果引导得当也将为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活动,它更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翻译难就难在对文化背案知识的理解与翻译上.翻译问题不单单是语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背詈知识有着重大关系,受它们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译者除了要通晓两国的语言,更要熟悉两国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使译文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等值。本文就从宗教文化、习俗文化、地域文化和社会历史文化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文化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端午节在战国时代初步形成,源于古人虔诚的原始信仰。原始信仰是当时节俗传承的足够动力。魏晋时期原始信仰比以前淡化了,端午节传承的原初动力也消弱了,这时人们加入了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传说来解释端午习俗,为端午节增加了新的文化内涵和习俗。但是由于端午节习俗不重视家庭团聚和祭祀祖先,在契合儒家文化方面不很显著,因而在魏晋以后的儒教时代出现了传承动力不足的问题。到现代社会,端午习俗面临传承危机。但经研究可见到,端午习俗包含着适合现代文化的丰富要素,可以进行适应现代社会的调适、更新。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背景下,它更有了复兴的契机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历史背景及重视传承的时代原因;对比分析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个案:田丰传习馆和陈哲土风计划。分析了"求真禁变"和"求真求变"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剖析了西双版纳勐海县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现象,分析了经济与文化传承,旅游与文化传承,政府行为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花儿"是我国西北高原流行的重要的民间歌谣,从形成到今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花儿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参与了社会文化流行的社会现象,本文从音乐社会学视角出发,参照音乐社会学原理,分析花儿在"音乐流行"系统理论中所属的类型及其流行与传播的社会背景,呈现花儿传承的内因结构,考量花儿传承中各种主客观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分析在社会文化生境不断变迁的今天,如何对"花儿"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理论思考和科学引导。  相似文献   

18.
李渊源 《天中学刊》2013,28(3):107-110
娃娃亲是一种古老的婚姻习俗,其流行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该习俗正逐步消亡。在河南驻马店的田野调查中发现,政治制度变革、人口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经济状况改善和人口大规模流动是导致娃娃亲习俗消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传承几千年的人类文明的积淀而形成的不同社会背景环境下的文化习俗差异之现象对比,来说明文化习俗对语言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制约作用,语言翻译工作者想要流畅、顺利地进行语言的转换首先要了解它国的文化习俗之不同于本国国情。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朝鲜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使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途径日趋多元.笔者对东北地区6个朝鲜族乡镇和部分市区相关文化机构和民间团体的实地调查显示,目前,从社会传承来看,基层和城镇传承文化的主力军从过去的各个群体逐渐转向老年群体;家庭中的文化传承主要集中在民间教育习俗及衣食住行方面的礼仪及其风俗;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以传承民族语言文字及其相关文化课程为主.虽然这三种教育各自的侧重点和实施方式并不完全一致,但家庭、学校、社会三种教育合力模式,正是新时期推动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更为有效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