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被公认为"非洲现代文学之父",其小说主要关注的是非洲的传统文化及其与殖民时期外来文化的碰撞。《瓦解》作为阿契贝的代表作之一,以主人公奥贡喀沃的一生为线索,向读者展示了灿烂丰富的伊博族文化以及在白人殖民者入侵后氏族生活逐渐没落的场景。在该小说中,阿契贝作为了一个站在非洲的立场上的内部书写者,通过对伊博族独特风俗、宗教信仰等的描写,打破了以往西方作家对非洲的刻板印象,向读者展示了真实的非洲文明。  相似文献   

2.
对于地点和风景的建构是殖民话语强加并维持殖民统治的重要策略,地点和风景描写是殖民再现的手段,在殖民话语中非洲被建构为"黑暗的中心",其象征意义甚至取代了其真实存在。重新描绘风景并赋予其新的想象空间是后殖民作家的反抗策略之一。阿契贝的《瓦解》描绘了伊博族田园生活美景,颠覆了康拉德及其欧洲文学传统所建构的"黑暗的中心",促使人们反思景物描写中蕴含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为了反击欧洲对非洲的定型化描写,阿契贝在创作中,始终坚持内部书写者的叙述位置。在他看来,非洲的故事必须由非洲人自己来讲述,非洲的文化和历史经验必须在自己的意义系统里来呈现。他所处的文化十字路口又赋予他一种独特的观察位置和理性审视视野。在《瓦解》中,阿契贝既作为内部人在描述着"我们的"传统,又作为与伊博传统文化有一定距离的观察者,对非洲传统文化命运的变迁进行着理性的思考。在建构现代非洲文学主体性方面,阿契贝的思考和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莉敏 《文教资料》2007,(29):40-41
2007年6月12日,76岁的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获第二届布克国际文学奖。阿契贝"开创了现代非洲小说",被公认为现代非洲文学之父。他不仅以其小说的社会意义闻名于世,更以他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蜚声文坛。阿契贝用自己的小说创作展现了非洲的历史与现实,旨在帮助尼日利亚获得世界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为了反击欧洲对非洲的定型化描写,阿契贝在创作中,始终坚持内部书写者的叙述位置。在他看来,非洲的故事必须由非洲人自己来讲述,非洲的文化和历史经验必须在自己的意义系统里来呈现。他所处的文化十字路口又赋予他一种独特的观察位置和理性审视视野。在《瓦解》中,阿契贝既作为内部人在描述着“我们的”传统,又作为与伊博传统文化有一定距离的观察者,对非洲传统文化命运的变迁进行着理性的思考。在建构现代非洲文学主体性方面,阿契贝的思考和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是尼日利亚及至非洲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现代非洲文学之父。阿契贝笔下的非洲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还有独特的信仰和传统文化。其代表作《瓦解》以主人翁奥贡克沃的一生为缩影,讲述了殖民者到达之前非洲本土人的生活。作品中包含着浓厚的传统的婚姻仪式和观念;这些仪式和观念体现了伊博文化独特的特点,这种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解读小说中的婚姻仪式,有助于了解中非文化差异,便于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钦努阿.阿契贝被誉为现代非洲小说之父,《荒原蚁丘》是他知名的小说之一,本文以新历史主义为视角,探讨小说中非洲人民对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颠覆,对大众与精英界限的模糊这两个问题,讨论被压抑和边缘化者对主导话语权的颠覆,说明虽然这种颠覆受到抑制,却表现了非洲人民对民族命运的抗争。  相似文献   

8.
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尼日利亚四部曲"是一部书写古老非洲的历史画卷。小说书写了非洲传统文明、欧洲的文化殖民、西方文明的现代性以及非洲民族文化复兴的道路。作家的历史书写策略体现出一种对西方文化的颠覆与含纳的张力,小说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9.
阿契贝怒斥康拉德是一桩事关非洲文学历史进程的著名公案,可是在中国并未得到充分理解。文章从赵海平分析该事件的文章入手,指出其有只知局外人康拉德、不知局内人阿契贝之病;然后将批评的视角调整至非洲文学一方,截取阿契贝对人的描写数例与康拉德比较,以显示他们对原住民的态度;最后谈论阿契贝挑战康拉德的意图,以及重新讨论这场争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说<人民公仆>是非洲文学大师钦努阿·阿契贝的作品.小说以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的政治斗争为主线,揭露了社会的各种弊端.女性人物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角色,但却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现在后殖民时代,非洲女性依然是男性的财产与工具,同时女性无意识地认同了男性对她们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阿契贝是非洲"现代非洲小说之父"、尼日利亚现代著名作家。阿契贝擅长"讲故事",《契克过河》是他特意为儿童创作的一则儿童故事,讲述乡下孩子契克怀着对大城市的渴望,千方百计想坐船渡过尼日尔河,结果遭遇窃贼,最后凭借他的机智勇敢变成英雄的故事。线索单纯清晰,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结构连贯,完整,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朴素生动、诙谐幽默。他肯定和赞扬了天真淘气、善良勇敢的契克,在他身上寄寓博大的同情与深切的厚爱,表达作者关怀非洲儿童生命成长的强烈使命感,意蕴深远。  相似文献   

12.
阿契贝是英语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为非洲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杂交者",他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民族在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小说《瓦解》凸显了他试图客观审察非、西文化冲突的后殖民批评意识。探讨作品主题的同时指出黄永林、桑俊先生《文化的冲突与传统民俗文化的挽歌——从民俗学视角解读齐诺瓦.阿切比的小说〈崩溃〉》一文中的一些带有误读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尼日利亚四部曲”之一的《瓦解》,是“非洲文学之父”钦努阿&#183;阿契贝的主要作品之一,讲述了非洲氏族文化在白人的到来下土崩瓦解的过程。通过荣格的性格哲学可以看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对奥贡喀沃的性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导致其自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非洲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长篇小说《荒原蚁丘》自诞生之日便备受好评,尤其是作家精心塑造的女主角比阿特丽斯更被认为是阿契贝为女性代言,指出女性作为国家独立的新希望的颠覆性角色。本文拟借用黑格尔自我意识产生过程中的主奴关系理论及伊里加蕾的主体话语概念,分析小说中有关女性的表述,借此说明阿契贝貌似颠覆的描述——把女性从地狱捧到天堂——实则反映的则是其男性思维主导下否定的女性观,改变的只是压迫的形式,其本质从未改变。  相似文献   

15.
康拉德的《黑暗的中心》是一部引起很大争论的小说,本文论述了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中心》中的非洲和非洲人形象以及欧洲殖民者形象,认为康拉德虽然揭露了殖民者的罪恶,对非洲的苦难表示了同情,但由于受欧洲文化相对主义的影响,康拉德在小说中又一次复制了非洲神话,并且相信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同于欧洲大陆的殖民统治,它会给殖民地带来光明。因而,康拉德仍然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相似文献   

16.
非洲文学代表小说家钦努阿·阿契贝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瓦解》中描绘了一个非洲部落在英国殖民者入侵前的生活画卷以及在殖民入侵后传统文化受到的冲击。本文旨在从后殖民角度出发分析文中的原始部落在遭遇文化入侵后迅速分崩离析的内外原因。  相似文献   

17.
《荒原蚁丘》中阿契贝在标准英语中嵌入未被翻译的词汇,句法融合和语符转换等策略对帝国中心语言进行重写和改写,一方面是说明他使用的"英语"即地方英语是有别于标准英语的一种"新英语",以此彰显文化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说明地方英语文学文本中使用的方言口语的词汇、语法形式本身就是文化真实性的体现,从而颠覆帝国中心语言所体现的文化"真实性"和"中心性",达到重塑非洲文化身份和特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对阿契贝的一种常见解读"帝国反写"的反驳入手,考察阿契贝在小说之外的个人表述与小说书写与后殖民理论的密切关联,论述阿契贝在反抗殖民主义话语或东方学书写中的两个层面:反抗遗忘与揭示知识霸权,最终得出阿契贝的书写其实并非简单的道德判断或策略意义上的"反写"或对东方学叙述等级的"颠倒",而是在警惕与自觉中抽去东方学叙述中"主体"与"他者"二元对立的基础,取消对立,完成后殖民理论语境下某种真正的反殖民主义反抗。  相似文献   

19.
表面上看,《沉静的美国人》是格林"第三世界"小说的继续,但实际上是一部以美国为"他者"的小说,不同于传统欧洲文学中由于缺乏知识和教养而无知的美国人形象,小说塑造了一个由于意识形态狂热而无知的新派美国人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小说对战后美国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了批判,并试图揭示不同文化主体之间相互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瓦解》是尼日利亚裔美国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代表作,尼日利亚四部曲的第一部,其中主人公奥康科深受父权社会的影响,一生致力于做一个男子汉,避免成为像他的父亲那样软弱如女人的人。阿契贝以奥康科的一生为线索,穿插白人文化入侵,描述了非洲部落父权文化重度受创甚至瓦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