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曾数次将《西游记》改编成影视剧,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富士版《西游记》。日本影视改编者对《西游记》原著母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在历险母题中强化了团队精神,在弱化反叛母题的同时突出了勇气与正义之心的重要性,并突破原著内容新增了婚恋母题。同时,改编者对原著中传统、鲜明的艺术形象也进行了重新塑造,主要人物从外在造型到内在性格都出现了迎合日本观众需求的变化。原著母题与艺术形象的变异与日本影视改编者对《西游记》的理解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也受日本宗教、习俗、传统文化等民族特征和日本现代时尚的影响,这也是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日本作家以《西游记》为创作母题,进行跨文化书写,从而体现出《西游记》对于日本文学的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悟净叹异》、《悟净出世》来阐明中岛敦对《西游记》的创作性书写。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为动漫输出大国,其产出的动画作品数不胜数,而且日本动漫的取材广泛,不仅仅利用本国的文化资源,还奉行"拿来主义",从他国广泛吸收文化资源,并结合本土文化,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其中,《最游记》就取材于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仔细研究这两部作品,比照它们之间的差异,可以了解《西游记》跨文化、跨国界传播的状况,也可以了解《西游记》对日本动漫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笔者将蒙古族戏剧家场景贤及其《西游记》杂剧与吴承恩及其《西游记》小说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取经故事的流传及杂剧在其中的地位和杨氏杂剧对吴氏小说的影响两方面 ,论证了杨景贤杂剧对其前的取经故事给予了一次大结集 ,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吴承恩小说的成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古事记》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用汉字写成的文献,基本为汉语语法框架,但也有与汉语习惯不同之处。文章以《古事记》动结式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和结构类型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将其与中土文献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出了变体汉文《古事记》动结式在充任条件和组合搭配等方面的变异特点,对于研究汉语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受偏见和研究力度不足的影响,《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形象被长期误读。探究《西游记》玉帝形象的来源——道教神话、民间传说中的玉帝形象,讨论文本中对玉皇大帝形象的客观表现,得出《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并非伪君子、昏君,而是有道明君的结论。造成玉帝形象误读的原因,主要是读者感受与文本表现的偏差和先入为主的偏见。  相似文献   

7.
一首民歌因受地域文化、场合、对象、环境、自然等的诸种因素影响,从源地向其他地区传播,经民间艺人的吸收、融合、创作成当地特色的戏曲,并在历朝历代的更迭变迁中,通过传播、变异、再传播、再变异的过程被流传下来。沙县肩膀戏《打花鼓过关》就是运用了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凤阳歌》的音乐元素变异而成,对它们音乐形态进行分析,能窥探其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旋律节奏、歌词的变异性,形成此变异性的主要原因是演唱语言、音乐语汇和音乐审美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研究唐宋词在日本的传播,《花间集》是起点。作为"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集》,研究其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状况,对理解和掌握唐宋词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状况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论文主要从《花间集》在日本的传播、翻译及研究情况三个方面来进行梳理和总结,以考察其在日本的影响力,并分析其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吴承恩的《西游记》原著于明朝中后期问世以来,通过文本、戏曲、曲艺改编、绘画等媒介的传播,更是不断地为人们所了解、熟知。而当我们进入大众文化与消费时代,对民主的改变热潮也持续升温。自86版的《西游记》电视剧改编以来,各种改变形式相继搬上荧幕。而由张纪中执导的新版电视剧《西游记》,及诸多版本的又一次推出,一时间热评如潮,毁誉参半。本文在热潮退却之后,以最具代表性的新、旧两部电视剧《西游记》为基础,主要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西游记》再改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本不等式》这节课主要研究从代数和几何两方面探究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提高论证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周颂》与《九歌》分别记述了西周初期中原地区的祭祀活动与战国时期楚国的祭祀活动,展现了不同的祭祀特点和祭祀文化。这里从祭祀外在形式、祭祀内涵两方面比较研究《周颂》和《九歌》中的祭祀诗,主要探究其差异,最后从地域、政治与文化方面分析《周颂》与《九歌》祭祀诗的时代特征,以期更好地认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祭祀活动。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小说形象在现代审美文化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中主要表现:一是不仅《西游记》小说形象在民众事象中广泛延续,而且在社会重大变革中也可见其影响,毛泽东屡次引用便是显著例子;二是小说文本被改为戏剧、诗词、电视剧各种形态;三是现代小说创作包括鲁 迅、张恨水的小说创作都不同程序受到《西游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是心性说,这从回目,诗词韵文和名词术语中就可以看出,本文论述了儒释道三教都重视心性之学,《西游记》受其影响并且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加以表现和发展,尤其是在内丹学和心性学方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画皮I》和《画皮II》的字幕翻译案例,从归化和异化两方面研究两部电影中汉英字幕翻译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表明:有效跨文化传播策略对读者无障碍观赏电影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目录学的角度,主要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初步探究郑樵对《通志.乐略第一》中乐府曲调类例既分的分类方法,从他的"部伍之法"和"核实之法"这两方面进行论述,以考察郑樵编写《通志.乐略第一》的分类思想。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是日本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笔下的代表作品《雪国》,对于研究川端康成美学中的"悲美"风格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将从《雪国》着手,从"悲美"风格体现和"悲美"风格的缘由两方面展开对川端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同我国多部古典小说都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西游记》。从目前已知的资料来看,《西游记》的最早外文译本就是日文——日本翻译家西田维则于1785年着手翻译该书,经过  相似文献   

19.
京都市藏唐抄本《毛诗正义秦风残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京都市藏唐抄本《毛诗正义秦风残卷》存《小戎》、《蒹葭》凡67行,是珍贵的《毛诗》资料。在对残卷逐字校读的基础上,从《诗经》文献学和中日文学交流史两方面,论述了其可贵的研究价值。日本藏中国典籍古抄本多存唐代文献古貌,有必要展开文献学与比较文学结合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戏曲的传播发展,传播者越来越注意到传播的受众和传播的效果,戏曲作者更多的注意到改编后作品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因此笔者从清代《水浒传》改编传播的效果和传播者的可信性效果两方面着手论证《水浒传》戏曲改编在清代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