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南宋郑樵著述《通志》一书,其中的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它对我国文献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十略中《校雠略》的原始文献及相关资料的检阅分析,对其在辑佚方面的成就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清朝乾隆年间由金门诏等编修的《新安休宁金氏合族通谱》是徽州现存家谱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家谱,其作者和家谱编修内容和体例都值得研究,家谱通过金氏两千多年的历史,反应出宗族在人口流动、商业、仕宦、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使得该家谱富有较高学术价值,是研究明清时期徽州社会不可或缺的谱牒资料。  相似文献   

3.
家谱凡例是家谱纂修的纲领性文字,它既是宗族思想的总括,同时也是家谱内容与编修原则的具体规定。在发展过程中,凡例经历了寓例于文、序例合一和标准凡例三个发展阶段,最终成为家谱修纂体例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凡例包括修谱宗旨、家谱收录范围与具体编修原则三个主要方面,是家族观念与家谱写作技术的文本体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汪氏渊源录》进行研究,可以窥探汪松寿的家谱编修思想:对汪氏本源的追溯,对家谱资料的考辨,注重家谱体例的创新和取材的多样性,以及有意识的对家谱整体做评价.汪松寿的家谱编修思想对后世徽州家谱的编修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樵《通志·艺文略》(以下简称《艺文略》)可以说是四部分法之外一部具有较为典型的图书目录。郑樵将自己的目录学理论汇编成《通志·校雠略》,并在《艺文略》中一一的实践,而这一切理论和实践都是在郑樵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在继承前人经验方面突出的体现在著录项目、著录方法和类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6,(1):48-51
族谱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而对少数民族族谱的研究更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明清时期统治今甘肃永登地区的蒙古族土司——连城鲁土司,是当时甘肃、青海交界颇有影响的人物。清乾隆年间编修的《鲁氏家谱》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鲁土司家族史料,有着独特的编纂特点,具备极高的史料价值。《鲁氏家谱》的研究也对全面了解鲁土司及西北边政历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以其校雠之谨严,引证之详细,释义之精当,材料之翔赡以及评说之深刻,赢得了学界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文心雕龙》注释史上划时期的作品。”范注集前人校注之大成,奠后人注书之基石,把《文心雕龙》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堪称《文心》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里拟从文本清理、材料编纂和问题研究几个角度,对“范注”作一些探讨。一、文本清理校勘是文本研究中的基础工程,也是正确理解文义的必要前提。古语说:“书三写,  相似文献   

8.
明清徽州家谱的发达与徽商的参与密切相关。徽商参与家谱编修,一是利用家谱列传使自己名垂后代的内在精神追求得到实现;二是利用编修家谱团结族众、减少恶性竞争,将家谱作为经营手段之一;三是利用家谱编修确定商籍,保证徽商子弟顺利参加科举考试。徽商参与家谱编修的行为促进明清徽州修谱的发达,也使徽州家谱鲜明地体现了重商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南宋杰出的史学家、编辑学家郑樵编纂的《通志》,不仅是一部集纪传、典章制度于一书的大型通史,而且在编辑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通志》从编纂方法、内容方面有新的突破和贡献,特别是《十二略》的创制,不论是在史学还是编辑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和价值。而其对编辑工作的精辟议论,独到见解,则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编辑理论。其就图书编纂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是对古代编辑学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不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修的《资治通鉴》在文献编纂学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充分反映了其丰富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文章从档案文献编纂的过程控制、原则指导、形式创新三个全新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并重新阐释了司马光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的创新之处和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校雠学叙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三百年来,我国理董旧闻的学者们的治学风气,每喜将门路分得很窄,此疆彼界,各有范围。单从学术分工的角度来看问题,自然有他们各自深入钻研的成绩。但由此而引起的不良后果,却也不少。这在过去博学通人们,都已道破此中偏蔽了。清代学者强调“目录学”的作用,却把它和“校雠学”对立起来,很少有人注意到“目录”只是“校雠学”中的一部分。所以李兆洛所为《顾广圻墓志铭》中使说:“郑渔仲辑《艺文略》,始附以校雠之名。然其所言校雠之事,惟编纂类例,搜求亡书,则尚是目录家也,无与校雠事。”(见《养一齐文集》卷十一)李氏在嘉、道间,以博洽有名于时,而所见止此,更不必谈到其他浅尝浮慕的人了。我们推原到西汉末年,由政府组织人力进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清理图书的时候,刘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研究《通鉴》的学者很多,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解放前后,又有不少学者致力于《通鉴》的研究,取得不少重要成就,但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偏向。例如偏重于《通鉴》一书本身的思想内容及史料价值方面的研究,而从中国史学发展史的角度作系统全面的研究就很不够。笔者在探索司马光史学思想中写成此义,旨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从历史编纂学方面粗略地探讨《通鉴》的编修过程。  相似文献   

13.
徽州地区宗族社会历来十分重视纂修家谱,《休宁范氏宗谱》具有重视史实考证、注重家谱的教化功能特点,同时对徽州家谱体例结构的研究使得该谱成为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家谱,其创立的家谱编修体例影响了后世两百多年徽州地区的修谱体例,对梳理明代徽州家谱体例的发展脉络,全面展现明代徽州家谱体例的继承和发展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家谱,又名家乘,族谱、宗谱,是旧时记载一姓世系如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即为一家一族之历史.它始于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已大为流行,隋唐后发展尤甚.家谱可为编纂地方志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资料,如关于社会、民族、人口迁移、姓氏演变、宗族递传等等.有的地方志书,还把家谱作为专节专目来撰写(如正在编纂的《零陵地区志 ·社会志》的篇目就是如此安排的).社  相似文献   

15.
谭景春 《中国语文》2012,(6):561-567,576
本文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本子、坐、垂手、轻于鸿毛、单身、实地"等二十来个条目,从用途义与目的义的增补、字面义与语境义的区分、词类标注的逐步完善三个方面,对它们的修订情况进行讨论,记录它们的修订过程和内容,说明修订的原因和理由,试图归纳出辞书编纂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为以后的编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场秦火,使书籍几濒灭顶之灾。“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西汉元朔五年,武帝下诏“广开献书之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至河平三年近百年间“书积如丘山”。 据《汉志》:汉成帝河平三年,命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任宏、尹咸、李柱国等人校书籍。一书校毕,就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刘向通过比较枝雠,写定正本后撰写叙录,最后把校书时所撰叙录全文汇编为《别录》20卷。向卒,子歆竟父业,作《七略》,序次群书为七略三十八种,开创了目录学史的新纪元。章氏《校雠通义叙》谓:“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相似文献   

17.
查找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的词典有《古代汉语》、《辞源》和《辞海》等。《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2年至1964年出版。全书分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选收有代表性的各体文章,并适当地介绍有关词汇、语法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是学习古汉语的入门书。只是其文选部分分量稍大,可以选择一部分阅读。《辞源》陆尔奎、方毅、付运在等编纂,有1939年正、续编合订本,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是我国近代印行最早,规模较大的一部新型词典。1915年出版正编,1931年出版续编,1939年出版合订本.1949年又出版过简编本。合订本全书“计单词万余,复词十…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他参与编纂《新唐书》,独立撰写《新五代史》,在著名的“二十四史”当中,一个人名占两史,此外,他的《集古录》和《集古录跋尾》,首先利用金石文字考订历史事实,始创我国现代考古学的前身——古代金石学。他早年参加编修的《崇文总目》,如今虽有残缺,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总书目。他又编撰《欧阳氏谱图》,创制新编家谱体例,开启宋以后的新谱牒学。在我国史学史上,欧阳修称得上是一位有着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分类理论应用于目录制作的国家。《七略》创立的六分法分类体系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魏晋时期 ,一种新的分类法——四分法应运而生。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目录事业长足发展的时期 ,南宋目录学家郑樵的《通志·校雠略》着重探讨了图书分类理论 ,成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理论研究专著。清代乾嘉年间 ,章学诚总结了前人的成果 ,提出了“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目录编纂思想 ,对目录的分类方法、著录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查考了大量征引已佚后汉书文字的原始文献,并参考其它相关史料,对《八家后汉书辑注》进行校雠,内容涉及文字、官职、标点等方面,旨在尽最大努力恢复已佚古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