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承新课改精神,笔者对经典课文《济南的冬天》进行了"老课新构,同课异构"的创新。新课程强调,教学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根据教材定位、单元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虑,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会读会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词语。(设计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经典美文.文章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 一、温晴又温情的天气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温晴"是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文章紧紧抓住这个特点,笔下的种种景物无不紧密地跟"温晴"联系在一起:"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样温晴的天气在"北中国"的其他地方,是非常罕见的,怪不得作者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相似文献   

3.
单勇 《学语文》2009,(2):16-16
关于《济南的冬天》的教学设计和艺术赏析很多,不过人们往往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它其实是老舍系列散文《一些印象》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这一系列散文以济南的山水风物为寄托.蕴藉着老舍对安适宁静生活的渴望,构成了《济南的冬天》必要的解读背景。  相似文献   

4.
《济南的冬天》中不仅有老舍先生眼里的景,更有他心中奔泻的情感。正因如此,在其笔下,济南的冬天变得"温晴"而可爱。从"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视角解码《济南的冬天》的创作艺术:置身画外,参差景致中的视角美;着眼宏观,山水交织下的布局美;善于表现,诗意温情下的修辞美;妙用笔墨,朴实景致下的语言美;散文言志,纯真字句下的情愫美。  相似文献   

5.
化学中有一种"置换反应",反应后能产生新的物质。汉语中也有这种"置换反应",即原有的词序包括字序、语序、句序对换后,翻出新意。这就是"易序"的修辞手法。一、巧用"易序"修辞能改变语意重点。例如老舍《济南的冬天》结尾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什么不说成"济南的冬天"呢?原来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教学模式"微课"进行研究,根据微课的设计要求,提出高职实用英语微课教学设计的思路,并以《Unit 3 Fast Food》中的一节为例,综合运用"任务式、通关式、交互式"等教学方式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设计出微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王齐 《考试周刊》2014,(47):6-7
针对《环境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将"微课"嵌入课程,设计10个微课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微课制作和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矿井通风与安全》是矿井通风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结合《矿井通风与安全》学科特点及课程内容将其设定为6个教学情景、20个教学项目和46个教学任务并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然后以"瓦斯检测—光学瓦斯检定仪"任务制作的微课为例进行微课资源设计分析,为《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中其他项目化微课设计提供思路,最后探讨了微课在《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济南的冬天》是我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于1931年4月初次发表,而后一直作为我国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济南的冬天》一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老舍先生在英国生活六年之久,而后又去过我国的西南地区,故而在到达济南后,被济南冬天的美景感染,并产生浓浓的情怀,进而写下此文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师不  相似文献   

10.
【课文品读】 《济南的冬天》妙在哪里? 妙在由议而叙 请欣赏《济南的冬天》第一段: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  相似文献   

11.
刘瑶 《孩子天地》2017,(5):238-239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总特点,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济南山水的柔和美,宁静美。作者融情于景,表达对济南山水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济南的冬天》是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篇课文,其地位不一般。本文语言颇具京味儿特色,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为学生欣赏写景散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教学应当结合文章中某些经典的语句,作为分析的要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比如,《济南的冬天》首段中描述到"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情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其中,北方空气寒冷,冷风凛冽,而作者以"温情"二字表达济南冬天的温暖,并以此作为整篇文章的发展线索。一、良好的开端,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1.通过课件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二段中描述到"济南的冬天就像一个婴儿,睡在  相似文献   

13.
1.巧搭桥梁,使教材亲近学生。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学生从文字上对济南冬天的山光水色等景观留下了较为难忘的印象,但他们没有亲眼目睹,对内容的体会感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为此,我把自己冬天游览济南时拍的几十张照片在课常上展现出来。读着文字,看着照片,学生们欣喜无限,眼睛都放出了亮光。我还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有关济南风光的图片,这样学生自然地亲近了教材,使教材内容变得生动、直观。  相似文献   

14.
教学《济南的冬天》进入尾声,我用一个问题来小结课文:“同学们,老舍《济南的冬天》使我们想起了哪一篇课文?” “朱自清的《春》!”几乎是异口同声。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文章的篇幅差不多,语言都很生动清新。有的说:“冬天过去就是  相似文献   

15.
《济南的冬天》被选作初中语文材教之后,不少人撰文加以评价、分析,这对该文的教学是有帮助的。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对《济南的冬天》的发表时间和出处,误传较多。有的说“本文写于1935年,当时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有的说“文章写于1935年,其间老舍正在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它是否是作者‘避国民党老爷们的炎威’在青岛《民报·避暑录话》上所作,或者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回忆性文字,笔者手边无资料,不得而知”(《中学语文教学》1982.5)。针对这些误传,武汉师院中文系主办的《中学语文》在1982.4期上发表了谌忠恕同志的《读<济南的冬天>》一文,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孟广来老师的帮助下,第一次较为准确地阐述了《济南的冬天》的发表时间和出处,指出“《济南的冬  相似文献   

16.
对于《济南的冬天》这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付老师从"温晴又温情的天气"和"灵气又灵性的语言"两个方面进行了解读."温晴""温情"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情意,由表及里,由浅而深;"灵气""灵性"则概括了老舍生动细腻、用词讲究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正>评《基于自主学习的微课开发实践》(2019年第1期,作者:岳煜群)微课的出现,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查缺补漏,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成为可能。作者通过微课作品"演示文稿的色彩搭配"的开发实践,对微课设计、制作及体系化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即微课开发模式要加强顶层设计,使微课资源向体系化方向发展,促进学习者通过自学构建自我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微课程为变革教育、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提供了思路,微课程的学习资源特性要求系统的教学设计。在微课程建设中,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微课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分析ADDIE教学设计模型与微课教学设计结合的可行性入手,依据《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从中职英语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基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五个环节的微课教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老舍先生在优美的写景散文《济南的冬天》中描绘了济南的冬天“温晴”而又山秀水清的特点,抒发了对祖国锦绣山河的异常深厚的热爱之情,把冬天的济南写得生机勃勃,色彩缤纷,令人赏心悦目。为了克服教学环节的松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打算用一课时教完这篇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其中景物描写的手法。我们安排的教学环节如下:一、紧扣文题,简要介绍济南,导入新课。济南是一个古老的城市,东,西、南三面有小山环绕,北面濒临黄河,象个盆地。济南又地处丘陵和平原的交接地带,无数清泉涌出地面,素有“泉城”之称,其中以趵  相似文献   

20.
宝地 70多年前,著名的老舍先生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到:"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的算个宝地。"这是因为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所以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气候宜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 济南是一处以泉水众多、风光明秀而著称于世的美丽城市。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和"七十二名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说的就是济南的独特风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