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为峰 《学苑教育》2021,(12):55-56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寓美于教,挖掘"美"的内容、创设"美"的情境、探索"美"的方法、借助"美"的案例、理解"美"的内容,体悟"美"的内涵。本文主要从发掘内容之美、发掘形式之美以及呈现方法之美等角度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美育内容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2.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美能启迪学生的心灵,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把数学课创设成充满活力和魅力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去揭示数学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进而表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3.
写景类文本的语言和意境都是美的。教师可从"文本之美"的视角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质疑问难,在赏析洞察中体悟灵动之美;紧扣重点,在品析核心中品味奇特之美;设置情境,在形象描述中发现意境之美;表情达意,在想象拓展中表达壮观之美。  相似文献   

4.
"生生之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源和中国艺术的核心。坚守传统的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中,独抒性灵,化生意境,文行水流,放荡不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努力实现"生生之美"的美学追求,小说激荡出生气流衍、包容和合、自由通达的生生之美。  相似文献   

5.
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纯阳之卦,其六爻以龙设象,自初及上,从潜龙到亢龙,以其"龙德"之美动态再现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乾卦"龙德"的潜态之美是"龙德"之美的一部分,是龙在潜态下的自处之美,彰显的是阳刚之美、独善之美、处下之美和勿用之美,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事物发展变化初起阶段的特征,启示人们为人处事应初心不改、审时度势、能屈善忍、无为而为。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将"神妙"审美形态作为"审美鉴赏"教学内容,设置"评选幸福城市"的任务驱动型活动。以美为抓手进行教学,从环境"静谧安详之美"、百姓"人情温暖之美"、社会"和谐平衡之美"三方面感悟文章言语内容美,从"文笔简约之美""叙事巧思之美"两方面感悟文章言语形式美,再升华到文章的主题,即个人理想的寄托、时代人民的心声和人类瞬间的自由三种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7.
从《诗经》中挑选几首诗歌,浅析它们的审美特点。它们具有以下的审美特点,"设身处地的同情"之美,言语中内含"悖论"之美,"你想我即我想你"之美,"本能与社会的冲突"之美,"人物身份与语言的贴合"之美,"理由充足"之美。通过分析,以其能对《诗经》文本讲解或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筑美学"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层次美、结构美、整体美等对改变当下封闭式、堆砌式、叠加式的数学教学具有较为现实的启示.从"个"到"类",从"碎"到"统",从"知"到"智",数学教学能够显现整体之美.教学中,教师要搭建"知识之柱",建构"知识之梁",形成"知识之墙",构筑理想的"数学大厦""人生大厦".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是多姿多彩的,强调"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韵之美,"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意境之美,"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的文气之美。体育教学中讲求标准的示范美、协调的动作美、惊鸿的肢体美,而往往忽视了语言之美。鬼谷子曾说:"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纽带,是情感交融的桥梁,如果说语文教学中的语  相似文献   

10.
正"美是遍及各处的。而且对于我们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一双发现美的双眼。"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美的,要对学生们进行的教育也是美的,让他们尽情感受语文的美。语文课堂应该是一幢欣赏风景的高楼,学生们向远处观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行一场美的教育旅行,这可以让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加好。一、文本之美在语文课本中,典型作品散发的美是随处可见的。有自然美、感情美、艺术美以及言语美……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  相似文献   

11.
正一、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并非枯燥、干瘪和乏味。数学的简洁性、抽象性、和谐性、奇异性等诸方面均展现着数学自身的美。一个结论(定理、公式、图形)、一种证明、一项计算、一份答案,如果看上去很美,差不多可以说它是正确的。我们要做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让学生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  相似文献   

12.
办学要有境界。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曾在我校百年校庆时,作了"学校之美与学校之德"的演讲,给我们提出了"校园美之研究"的课题。这几年,苏州十中办学思路逐渐清晰:"在美中激情地创造"、"从美之浸润到文化自觉"。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3.
聚焦李贺诗歌,阐释其诗作中的美。从李贺生平与社会背景切入,探讨诗作形成的个体与社会因素,进而从色彩、鬼神、生命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其诗作的"冷艳之美""诡谲之美"与"悲慨之美"。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文本世界中的贾宝玉不仅具有"补天"所需的见识和素养,而且他自身曾经也满怀"补天"的憧憬和渴望。但是,他的坚守"儒家正道"的文化立场,使他最终被现实的生存秩序阻绝于"补天者"的行列之外,而无可奈何地成了一块被掷弃不用的"顽石"。同时,对于贾宝玉来说,以"女儿"之美作为精神寄托的生命尝试,只能暂时地延缓他以佛家的方式实现"死亡"的最终结局。随着大观园中属于女儿们的死亡幕布的开启,贾宝玉也将不得不从以女儿之美为受享对象的"温柔梦"中醒来。从"无缘去补天"到"温柔梦难续",贾宝玉终于完成了"死亡"前的徘徊和挣扎。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数学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自然科学来说,兴趣的培养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本文尝试分析文化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促进效果,分别从数学之美呈现、数学史提供与数学氛围构建三个角度说明该问题,以使兴趣教学发挥其最大功能。一、用数学之美给学生提供精神指导因为从本质上来说,数学之美源于抽象思维,因此这种美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具体表现在数学语言产生、体系构建完善、结构模式应用、方法理论创新等多个方面。所以体验数学美感要  相似文献   

16.
从审美的层次上说,一部纪录片在创作中能够实现"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就体现了属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就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分析了纪录片四个方面的美学特征;纪实之美、情感之美、阐释之美、自由之美.  相似文献   

17.
"学科之美"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价值关系,但又高于价值关系,发生在具有主体特性的学科对象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具有"人化"的价值取向和动态发展的过程两个特征。"学科之美"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即学科内容的内在美和内容表达的形式美,二者都包括存在型载体和性质型载体两大类。学科内容美和形式美共同构成"学科之美"的整体。"学科之美"的研究以"情感是目的"作为其理论之基,旨在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情知融合和学生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8.
全景式问题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中最能体现其理性美的重要一类,其理性美主要表现为"批判之美"和"关怀之美"."批判之美"体现在对反面事件和人物作真实客观的描述以及大量的议论之中."关怀之美"则既可从选择的关注对象看出--多为弱势群体,多为关乎国计民生和千家万户的大事情;也可以从作品对弱势群体的感情倾向看出--一方面同情他们的遭遇,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去启蒙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语林拾叶     
"早读课"从本期开始和同学们见面了。这是一个选文集萃的栏目,每期的精短选文都将遵循一个主题,力求从遣词、造句、修辞、意境、情感等多个角度给同学们呈现语文之美。熟读、背诵、仿写这些选段,相信会让同学们的语感、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期精选了十个文学片段,轻声诵读这些选段,于一景一物、一花一草、一事一理中,细细领会景物之美、情感之美和文字之美,将它们融入你的笔端,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作文之美。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结合中学语文文本实际,从发现自然之美、寻求生活之美、感受意境之美、挖掘意蕴之美、领悟情感之美、剖析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理出结构之美等八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