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跨文化交际和语义学角度提出并讨论了词语的文化标记性概念,并探讨了4种语义———文化标记类型:内涵意义、反映意义、情感意义和隐喻意义。指出语义———文化标记性是词语内在的语义特征,本质上表现为跨语言的相同所指的词联想意义上的差异。因此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必须注重语义以及文化的比较分析问题,这样更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培养英、汉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
陈新 《考试周刊》2007,(38):52-54
语言是表达人类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且词汇的意义与语言的理解密切相关,而词汇的情感意义又显得尤为重要。词汇的情感意义可分为两大类:直接型和间接型,在间接型中又可分为有对等词和无对等词两类。本文将从文化语义的角度对这些情感意义的可译程度进行分析,并对各自的翻译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进一步加深对富含民族文化的情感意义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孟宏 《教育探索》2007,(11):43-44
经验主义语义观主张语言意义并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的反映.认知语义学在遵从人类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侧重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联系,注重学习者基本认知能力和其经验对习得新知识的影响.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观、原型理论和隐喻等对英语词汇习得和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属于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的马来语,由于受到多种外来语言的影响,词汇极为丰富。颜色词作为词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各方面反映了其丰富的语义和文化内涵。隐喻和转喻这两种重要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在马来语颜色词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极大地扩展了马来语颜色词的基本语义。本文试图探讨隐喻和转喻理论在马来语颜色词语义扩展中的应用,希望对跨文化的语言教学以及从类型学视角进行的跨语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不同,其经验主义语义观主张语言意义并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的反映。认知语义学在遵从人类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侧重研究词语和概念结构之间的联系,注重学习者基本认知能力和其经验对习得新知识的影响。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观、原型理论以及转喻、隐喻等概念对英语词汇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类思维、表达和交际伊始,语言就内化于人脑中了。词语作为语音、语义的价值单位,以不可想象的组合数相结合服务于人类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研究英语阅读教学中亵渎语转义与情感,次文化的链接,揭示语义转换中赋予语义学新的价值以及语义转换的情感特征,说明次文化群体对文化权威形象的无谬论有着不信任和质疑的态度,见出语义价值在文化认同确立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民族的文化彼此有差异,而某一文化的特征被其所采用的语言所编码。语义场理论认为任何一种特定语言的词汇都是由诸多语义场构成的网络体系。不同语言中的语义场因文化背景不同而相互有所差别。一些人类学家发现,对语义场的探索在研究不同文化群体的信仰体系以及推理的本质方面很有帮助。本文试从语义场角度来研究文化差异,最后得出结论:不同语言对应语义场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差异的反映,语义场为文化差异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
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语言模式和内涵。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对比分析理论的视角看,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等方面。通过英汉词文化的对比分析,掌握英汉词文化的异同,提高外语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窦瑞金 《现代语文》2006,(8):37-38,58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牛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密切的关系使得人类对牛产生喜爱、恐惧、崇拜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助牛来寄托和表达感情,所以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关于牛的词语.这些词语反映了两种文化各自的发展变化,以及这两种语言之间深层的文化差异.研究这些词语,对于进一步认识汉语英语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对于进一步思考某些语言学问题,都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作为语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词汇无可避免的受到了文化的影响。中文和英文中都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词汇,这些词汇的联想意义,反映了它所依存的文化。但由于民族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等的不同。对相同植物词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和比喻形象。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中英文植物词的联想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并揭示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对跨文化交际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词语的象征与联想意义与各个国家的社会生活、逻辑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存在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也存在于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花木词汇用语.汉、英两种语言中花木词汇用语在联想意义上有三种情况:语义对立,语义重合,语义空缺.词语联想与象征意义揭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章试图从这三方面来探讨汉英语言中植物词汇的差异,从而反映出它们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以词语为载体的一种修辞艺术,是诗人情感与世间万物的融合体。在探讨英汉诗歌中景物意象语义特征的基础上,诗歌意象的对比研究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意象是日常语言的审美变异,其语义具有多层性、多义性和模糊性。从英汉诗歌景物意象的语义特征及其对比研究反映出了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特征、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语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无论熟语的形式、语义还是语用特点都必然要受到其所在文化的影响。一方面,熟语反映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另一方面,不同的熟语类型也各有文化特点,综合两个方面的研究能较为全面地揭示熟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英汉数字模糊语义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由于客观世界包罗万象,而表达概念的语言则相对滞后,所以人们表达的语义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它是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人们正常交际对这种模糊性的需求在语言中的反映,模糊语言学的诞生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数"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数字,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下,已失去其精确的指称意义,向模糊语义转化.本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数字语义模糊性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数字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韵如 《海外英语》2024,(1):1-3+11
语义建构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受到社会、文化、心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隐喻是其实现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结合建构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以感官形容词的词义建构为例,研究其背后的隐喻机制,描写其语义向其他认知域拓展的建构过程,并抽象出从认知到语义建构的过程图式。隐喻是人类在认识并描述世界与自我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机制,具有跨民族、跨语言的共性;不同语言中相关语义的拓展和建构也有相似的规律可循,这对于翻译、二语习得与教学等领域的研究亦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借词的本地化现象既是语言上的,也是文化上的."汉语借词"在英语里的骤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沟通渠道正日趋宽阔和由文化所代表的软实力正日趋增强.本文从词源和语义两个视角,对英语中出现的各种汉语借词的构成予以分析和归类,试图探讨和研究汉语对英语语言的影响,以及汉语借词与文化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词语的感情色彩,学者们已多有研究。感情色彩是词义所反映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它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人类。感情色彩作为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在言语中的运用及变化等问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语言的交际又不限于交流思想,还可以表达人们的愿望、意志和感情。有的时候,纯粹是感情的表达……”动用到言语中之后就可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  相似文献   

18.
社会语义学认为,社会因素对语言单位意义的形成、变化以及语言单位的使用产生影响。俄罗斯社会的剧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到语言中,语义互变现象十分活跃,其中最突出的是词的修辞色彩的变化。词语的感情评价色彩或由褒义转化为贬义,或由贬义转化为褒义.或褒贬义转为中性,或褒贬意义兼容。这种语义互变现象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价值观念、心理倾向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同情、厌恶、恐惧等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的感情,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中英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这种源于文化背景的内涵意义,我们称之为词汇的文化内涵,即“文化附加意义”,是除基本意义或字面意义以外的各种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文化所赋予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20.
乔姆斯基在形式语言理论中论述了人类语言的递归机制,他认为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能够作为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递归机制。而反映语言递归性的上下文无关语法则成为研究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路径。但处理结果上的失衡反映出研究者对语言递归性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本文结合前人研究从认知语义角度对语言递归性的归属层面进行了理论假设和推理,认为语言递归性是一种具有多维开放属性的核心的语言信息运算机制和组合规则,并进一步为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提供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