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庄子》一书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创新思想及其设计方法。本文以此为题,探讨了庄子的创新思想;作者认为庄子提出的“人工”与“天工”的关系,“无以人灭天”,“不以人助天”的思想,以及“相天”与“合天”的理论,对于今天科学技术的创造性思维,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社会背景下,庄子在对社会的批判中提出了自然无为的基本主张,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无君、无为和返朴。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发掘及其具有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读,重新阐释庄子的"逍遥"所确立的自由价值观,以及这一自由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人所带来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名辩思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逻辑学可分为两大派别,正名逻辑学和辩者逻辑学。正名一派的名辩思想多将名、辩与政治、伦理相联系,肯定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辩者一派多从纯理论角度出发,拓展了名、辩的理论深度。庄五则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全面否定名与辩,使庄子的名辩思想与先秦逻辑学两主要派别均不相同,不仅在先秦逻辑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意义。而且具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媛君 《文教资料》2009,(21):93-95
庄子的"逍遥"指的是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以及达到这种境界的人生修养方法,本文着力阐释庄子逍遥学说的哲学美学价值,以及其对中国艺术精神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庄子的思维在旷野之外的一棵大树下无所事事地漫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在温暖的阳光下做着化蝶的美梦,沉迷于"到底是庄子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子?"这样有趣的思索之中;或者坐在一个用奇大无比的葫芦做成的小舟里在江湖中飘摇。  相似文献   

7.
庄子把道看作世界万物的本原,从崇尚自然的世界观出发,认为人生应该师法自然,与道浑然一体,因此极力批判一切文明社会现象.同时,这与他假定人的天性绝对完美而绝对自由的观念是分不开的.他的社会批判思想固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对于我们反思今天的现实生活也很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庄子立于"道"的高度,从现实的"命"入手,参透死生,消解人对死亡的恐惧和悦生恶死情结,实现逍遥("得道")的最高境界。以"真人"为理想人格,"真人"超越于世俗诸事,超脱死生之牵绊。其逍遥之路,不是靠理性的认识化死之悲痛感情为淡漠,而是靠心灵的直观、直觉,"心斋"、"坐忘"与"由技妙契大道"的修养之法。  相似文献   

9.
庄子的逍遥是"无待"的逍遥。庄子逍遥哲学是理想的、高尚的人格追求,是无目标的、无约束的、无待的精神之游,具有鲜明的理想性、幻想性、不可实现性,以"至人""神人""圣人"为最高人格旨归。庄子逍遥哲学的实现途径是渐进的,需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战胜有待至无待,做到"无名""无功""无己",方能至"无累""无患"。  相似文献   

10.
战国中期,天下乱得一塌糊涂,乱得看不到一点文明的影子。庄子是一个单薄的书生。他看上去再普通不过,个子矮瘦,家境不富也不贫寒,生性机智,好读书,好远游,好与三教九流为伍。那个时候书极少,所以庄子三下两下就把天下的书读完了。生逢乱世,远游也不是好玩的事情,但庄子为了开阔  相似文献   

11.
在庄子语言思想中,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现代哲学解释学意义。以解释学的某些思想为参照系,分析庄子语言思想中的存在论意蕴,可以澄清由于某些历史原因造成的对庄子思想的一些偏见,最终在语言的存在论意义的基础上,对庄子提出的“是非两行”这一重要思想的合理性意义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2.
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最有活力的基因,具有前瞻性和潜在的理论生长点,自由,平等,民族,人权,和谐乃至市场经济原理等现代观念都曾在庄子思想中孕育和发展。中国和人类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出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最有活力的基因,具有前瞻性和潜在的理论生长点,自由,平等,民族,人权,和谐乃至市场经济原理等现代观念都曾在庄子思想中孕育和发展。对中国和人类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出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庄子对合乎人性或人性化的存在方式深切关注,通过批评“丧己于物”、“以物易己”,表现了反对将人等同于物的立场。庄子认为“天人”是完美的人格之境,并要求“尽其所受乎天”、“无以人灭天”。“天”、“人”之间的紧张显而易见。庄子以逍遥之论化解“天”、“人”之间的张力。在“乘天地之正”的形式下,循乎外在法则与合乎内在人性相互统一,逍遥则超越了被限定于有所待的存在方式而展现了自由的品格。但同时,庄子又将自由等同于自然,以无为消解目的性,使之对自由的价值内涵未能给予充分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陈晨 《考试周刊》2013,(39):27-28
庄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他的人生观蕴含许多积极乐观的思想。庄子认为,过于追求外欲,是得不到幸福的。庄子享受"无为",即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庄子以齐物、道通为一扬弃存在的分裂;以齐是非扬弃道术为天下裂,二者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对存在统一性的追求。同时,庄子又区分了礼乐文明塑造的“我”与本真之“我”,反对遗忘本真之我,并将“独”规定为人的理想品格,其中包含着对个体性原则的注重。统一性原理与个体性原理之间的紧张显而易见。庄子以逍遥之论化解统一性原理与个体性原理之间的张力。逍遥既以物我合一为前提,又以自我为主体,并具体表现为个体在精神世界中的“独往独来”。在逍遥之境中,统一性的追求与个体性的承诺得到了双重确认。  相似文献   

17.
庄子以齐物、道通为一扬弃存在的分裂;以齐是非扬弃道术为天下裂,二者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对存在统一性的追求。同时,庄子又区分了礼乐文明塑造的“我”与本真之“我”,反对遗忘本真之我,并将“独”规定为人的理想品格,其中包含着对个体性原则的注重。统一性原理与个体性原理之间的紧张显而易见。庄子以逍遥之论化解统一性原理与个体性原理之间的张力。逍遥既以物我合一为前提,又以自我为主体,并具体表现为个体在精神世界中的“独往独来”。在逍遥之境中,统一性的追求与个体性的承诺得到了双重确认。  相似文献   

18.
《逍遥游》它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逍遥游》中有两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位庄子称他为宋荣子,另一位庄子称他为列子。庄子对这两个人的态度似乎颇有些不屑,还调侃他们未数数然也。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我们常人眼中修为如此之高的二位贤者,在庄子眼中为何如此悲催,如此不逍  相似文献   

19.
庄子认为幸福是一种顺性无为的真实存在,绝对幸福就是天人合一的逍遥游。要想获得幸福,就要做到淡泊名利、自适其适、看轻生死、顺性无为。庄子的幸福观对于化解当今社会人们的精神危机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两个问题一直在脑里萦绕:一是孔子及其学说(包括后世儒家)为何在海内外一直有那么大的影响?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尊孔子为“圣人”。朱熹说:“自尧舜以下,若不生个孔子,后人去何处讨分晓?”(《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他甚至认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现代,又有新儒家的兴起(新儒家人物台湾居多,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