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植是我国建安年间具有卓越成就的文学家。他继承先秦《诗》、《骚》的优秀传统,从两汉辞赋民歌中汲取营养,兼收并蓄,极大地丰富了诗赋的内容和形式,影响深远。以赵幼文先生的《曹植集校注》为研究稿本,以黄节先生的《曹子建诗注》为参考资料,以曹植的赠答诗《离友》为入手点,试剖析曹植赠答诗的部分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王粲、曹植诗中的鸟意象的比较研究和溯源研究,分析出虽然二人都好写乌,但由于个人经历心性的不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从中窥测出曹植的孤独之感和王粲的思乡之情。也认识到曹植诗中鸟意象大承因大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剥体诗说趣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亦灰。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一读这诗,就知道是仿拟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写就的。这首诗是当代诗人郭沫若先生写的,吟咏的是亲人之间相互体贴谅解成全之情,突出了“豆熟萁亦灰”,与曹植感叹骨肉相残“相煎何太急”的意思相反。这种有意识地仿照某首诗写的诗叫做“剥体诗”。也叫“剥皮诗”,有人还叫  相似文献   

4.
曹植诗文的不满与反抗因压迫情势而变化,当曹丕凶相毕露,情状急迫时,是直接抒愤;当情状缓和时,则多以怨妇诗和游仙诗出现。曹植后期的忧生情状也随着变化,由黄初时关注生命躯体存在到太和时关注生命精神状态。曹植以怨妇诗写由于君臣不偶而造成的怀才不遇。  相似文献   

5.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成就的取得和他对以前文学的接受分不开。从曹植对诗骚继承和创新这一文学接受角度,分析了曹植诗歌在创作中对诗骚的继承和创新。这种继承和创新主要包括:曹植诗骚创作精神的继承;曹植对《诗经》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曹植对楚辞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钟嵘称曹植是"建安之杰"、陆机是"太康之英"、谢灵运是"元嘉之雄",这容易造成一种印象,即曹植、陆机、谢灵运的五言诗创作高峰是在建安、太康、元嘉年间.而事实并非如此,三个人的创作实际情况与这三个年号之间均发生了错住,即曹植、陆机、谢灵运的诗歌创作高峰并不在建安、太康、元嘉时期.曹植的诗歌创作成就主要是在建安二十五年以后取得的,亦即黄初、太和年间.陆机的诗歌创作高峰主要是在入洛以后的元康年间.谢灵运的诗歌创作成就则主要完成于晋宋易代之际.  相似文献   

7.
曹植这位"建安之杰",其游宴诗历来颇具争议。笔者试从游宴诗体制开拓、题材丰富、词采华茂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征,从而肯定其不可忽视的美学意蕴。曹植的游宴诗为晋宋山水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六朝宫体诗的形成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绝句志南和尚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朱自清在散文名篇《春》中,写春风时引用了这首诗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可见朱自清对这首诗的欣赏、肯定。作者志南和尚是南宋有名的高僧。作者的诗笔如画笔,在读者眼前铺开的是温馨和煦、妙趣无限的春天景色。"短篷"指代小船,诗中抒情主人公显然  相似文献   

9.
《辅导员》2011,(Z2):114
唐代实行以诗取仕,很多诗人因诗写得好而获得了一官半职。白居易16岁时,因应举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打动了主考官顾况,而被录取。唐代诗人史青曾上表唐玄宗,自称曹植  相似文献   

10.
钟嵘《诗品》对曹植评价最崇高,其中"情兼雅怨"一句,诸家有歧解。作者认为:"情兼雅怨"之"雅",是指《小雅》及其所代表的风格,"怨"是指《楚辞》及其所代表的风格。钟嵘认为五言诗有《国风》《小雅》和《楚辞》三源,曹植诗源出于《国风》,同时兼备《小雅》和《楚辞》的特点,故而最高。这一看法实质上初步确立了曹植诗的"集大成"地位,并得到后世批评家的认可和完善。只是到宋代以后,曹植的诗名和地位骤降,"集大成"的桂冠被杜甫专有。但曹植对于诗歌,从题材到技法、从风格到体式都能集众家之长而又有多方面开拓,从而成为中国诗史上第一位集先秦汉魏诗之大成的诗人,他和杜甫是中国诗史上仅有的两位具有"集大成"地位的诗人。  相似文献   

11.
《前出塞》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写的一组边塞诗。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年间用兵吐蕃之时。诗人先写过《出塞》诗九首,后又写了《出塞》诗五首,因此加"前"、"后"以便把它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牵牛诗话     
<正>牵牛,本是一个星宿的名称,俗称牛郎星。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与银河西的织女星相对。《诗·小雅·大东》:"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相似文献   

13.
<正>曹植与《七步诗》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曹丕想杀曹植,让他七步作诗,如果写不出,就要取他性命。可这段故事,乃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从没在史书和曹植的诗集里出现过。仔细想想,这故事似乎也有点问题:曹家兄弟中,曹植以才思敏捷著称,迷弟谢灵运称赞他  相似文献   

14.
<正>在同学聚会或者毕业时,有一句唐诗出现的概率特别高,那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每当我们吟诵这句诗时,曹植的内心都受到了深深的伤害,因为王维这句诗是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的原句霸气侧漏,王维的改写清新脱俗,两人各有所长。但由于王维的这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字数比  相似文献   

15.
咏月诗话     
刘天虹 《教育艺术》2007,(12):36-37
古往今来,月是人们喜爱和称颂的事物,是纯洁和高尚的象征.许多诗人把月作为歌咏的对象.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不少咏月诗,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陈风·月出》)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相悦之情.《古诗十九首》里也有写得好的咏月诗,如"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写一个久客思家不能成寐的游子,面对皎皎月光,触动了思乡之情.被称为"建安之杰"的曹植也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七哀诗》)的诗句.南朝诗人谢灵运写了不少山水诗,其中《石门岩上宿》、《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等诗也是以月为歌咏对象的.  相似文献   

16.
曹植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于其诗赋创作,然而其诗赋作品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运用了许多蕴含浓厚隐喻色彩的意象。这些蕴含浓厚隐喻色彩的意象的运用,不仅使曹植在其诗赋中的抒情避免了因过于暴露而失于雅正,进而合乎"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而且还有利于其整个诗赋"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艺术特征达到完美的内在统一。曹植诗赋中意象的隐喻特征两类,一类为人物意象,另一类为物象。  相似文献   

17.
曹植的《白马篇》是魏晋游侠诗的代表作。曹植使游侠第一次进入诗歌创作领域,并升华了先秦游侠思想的价值取向。曹植的游侠诗无论是在诗歌体式还是题材内容方面,都为后来游侠诗的创作发展提供了诗歌范式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相传,三国时魏国皇帝曹丕命令弟弟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否则就要杀头,曹植满怀悲愤写下了上面这首《七步诗》,最终感动了曹丕,保全了性命。仔细想来,考场作文与写此诗的情景有不少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9.
钟嵘<诗品>评价谢灵运诗"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以曹植和张协为谢灵运诗的渊源,是符合事实的.谢灵运诗用典极多,主要特点是:从<诗经>、古乐府、古诗等,借用其字句或意境,而吸收其较为纯朴、典雅的风格;从<楚辞>、汉赋、以曹植为主的建安文人作品、以陆机为主的太康文人作品里,借用其字句或意境,而承继其较为绮艳的风格.这各种特色形成了谢诗"繁富"、"富艳"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反复朗读古诗,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培养语感,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感受诗词语言本身的音律和谐美。
  1.了解作者、历史背景,促进理解
  许多古诗的创作与作者的身份及历史背景有相当关联,了解这些以后,有利于帮助学生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和诗情的悟出。如曹植写的《七步诗》,据古书记载曹丕因为嫉妒弟弟曹植,害怕他跟自己争夺王位,就命令他在走七步的短时间内写出一首诗来,如果写不出来,就要用残酷的刑罚来处治他。这首诗就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写成的,诗人发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愤的责问。反映出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互相排挤斗争的故事。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更有助与学生理解诗的意思和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