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功能理论的译文目的论,要求译者翻译时首先考虑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就要弄清楚儿童读者的审美要求,要明确儿童文学文本的主要功能,同时考虑译语文化受众的接受能力。要实现儿童文学译本的目的,译者必须依据目的论的法则,从语内、语际两方面着手,把握原语和译语的主要特征,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德国功能理论的译文目的论,要求译者翻译时首先考虑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将读者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忠实于原文.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前就要弄清楚儿童读者的审美要求,要明确儿童文学文本的主要功能,同时考虑译语文化受众的接受能力.要实现儿童文学译本的目的,译者必须依据目的论的法则,从语内、语际两方面着手,把握原语和译语的主要特征,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目标是整个翻译活动的关键,译者可以根据译文预期要达到的目标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从而摆脱了传统的“绝对忠实”的翻译标准的束缚。笔者通过研究中文材料的非文学翻译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应根据目标语文本的要求和目标语读者的期望积极发挥其主体性,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并强化译者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4.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当前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研究中较为流行的翻译理论。它强调译文要在译语语境中努力实现文化交际的目的,要求译者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摆脱了对等翻译的局限性。本文以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为例,运用翻译目的论之目的、连贯和忠实三原则分析译文,认为译者恰当地将英文字幕融入更加符合目的语观众的文化语境,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功能翻译理论下的目的论,强调根据译文的预期效果来决定翻译方法,译者主体性与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密不可分,任何译文都是译者有目的选择的结果。文章探讨目的论和译者主体性之间的统一关系,正是这种统一关系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正确的翻译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讨论了功能翻译的目的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功能翻译理论研究认为:目的论除了忠实性法则(fidelity rule)还有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功能翻译论提出的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译者较好地实现译文的文本功能,可以为译者进行翻译提供两个基本的翻译标准:(1)连贯性法则要求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实现语内连贯;(2)忠实性法则要求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实现语际连贯.另外文章也对科技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作为一名科技文献的译者不但要有扎实的英文功底,而且还要懂得大量的科技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7.
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文章在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结合汉语习语的特点,通过对汉语习语英译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汉语习语英译的策略和方法,旨在为汉语习语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而达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考虑翻译的目的:为了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译者可以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如果译者考虑目的语符合译语读者习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则可采用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译者对相同的原文有不同的翻译方法,至于好坏优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功能学派提出目的论,以译者和译文为中心研究翻译,提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开阔了译者的视野,拓宽了翻译道路,使译者的主动性成为重要话题。本文旨在探究在功能学派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主动性发挥是如何发挥的。  相似文献   

9.
功能学派理论以目的论为中心,将翻译看作是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性可能与一些人际因素有关。考虑动态的人际因素的同时,译者需比较文化并进行翻译,并可选择文献型或工具型的翻译策略。由于在文学翻译中该学派的理论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在哈利·波特系列的翻译时,不同的译者也针对儿童这一特殊读者群体做出不同的选择,反映了译者对待译文预期功能的不同判断。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文学典籍中的经典之作,现在可以找到的英译本有很多,不同的英译本因翻译目的不同,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各不相同,因此译文也有所差别。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以《蒹葭》的三个英译本为例,试比较三位译者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及社会背景,探讨其翻译目的以及对译文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译者理解原文的主观体验过程和找寻准确语言进行表达的客观描述过程,是突破客观界定,使译者能够自如运用主观思维,并使译文更具风格特色的先驱产物.本文依据翻译目的论,以中国各城市官方宣传资料为例,以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为指导,旨在阐释翻译目的论对旅游翻译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12.
对于英文小说的翻译而言需要译者保持译文的真实性、客观性,也就是说翻译者在翻译时要持有公正严谨的态度,尽量使译文最大程度的接近原文。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翻译领域"文化转向"的热潮,许多学者纷纷着手研究文学,翻译文学。但此时,在翻译中译者总会受到形形色色的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保持和原文的意思一致,只能做到尽量接近原文。这就需要译者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原文的客观性和主体性,尽最大可能的对原文进行合理化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翻译文学作品数量大大超过了创作文学。这一特殊时期的翻译文学带有极强的目的性,译文里出现的大量的增删、漏译、误译、序言、按语等都不影响它们在社会在民众中所起的作用。根据目的论的解释,译者可以按照译文的目的和译者的任务用多种方式来翻译。判定译文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再是忠实、等值,而变成了是否达到目的,是否实现译文的功能。以此为标准,晚清翻译文学实现了唤醒民众、改良社会的目的,因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辜鸿铭英译《论语》过程中导致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叛逆"现象的翻译策略,既而运用翻译目的论揭示"叛逆"现象背后的因素。目的论将"翻译充分"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在翻译目的论框架下考察该《论语》英译本预期功能,译入语受众和译本产生的动机等,发现该译本是符合翻译目的,翻译充分的译文,辜氏所运用的各种增补、删除和重排的翻译方法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合理手段。本研究的启示在于:文学翻译中的"叛逆"现象可以从翻译目的论角度给予合理解释,译者对原文的"叛逆"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选择,而评价译文的标准则是看其是否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译文的推敲     
樊爱青 《海外英语》2013,(19):129-130
翻译实践过程中该如何把握译文的准确性是很多译者都需要深究的问题,这也是做翻译的第一个要求─"信"。该文从译者对译文进行深加工这一步骤谈起,详细论述了译者该从那几个方面来把握译文的准确性,旨在以实例帮助译者及翻译爱好者提高翻译水平,提高鉴赏译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翻译目的论把翻译目的看作是翻译实践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译文读者。因此,文章运用翻译目的论,对《呼啸山庄》两中译本作了对比研究,认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具有读者意识,应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阅读目的、对译文的期待等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信"或"忠实"一直是传统翻译理论所追求的目标,奈达的翻译观也强调翻译要追求等效.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却强调翻译必须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从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为实现商标译文的预期目的出发,旨在说明在商标翻译过程中,"信"并不是唯一最高的翻译标准,译者应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孔令会  田雪 《现代英语》2023,(17):83-86
目的论认为原文和译文之间的互动是由翻译目的来决定的,译者基于翻译目的做出的翻译选择和决策就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在工程翻译中,译者须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同时考虑译入语读者的语言文化背景和理解需求。在知识层面,译者要准确转换原文信息;在语言层面,译者要选择恰当的词汇和术语,尤其是多义词的理解和翻译。翻译长难句时,需考虑英汉语言差异和译入语读者的可接受度,将英语长难句灵活转换为汉语的流水句、主谓短句等,也可进行信息重组,以保证译文的准确性、专业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9.
胡婷婷  牛新生 《考试周刊》2008,(14):229-230
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进行了探讨."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是有意图性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商业广告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广告在用词、句法、修辞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翻译时译者可以根据翻译目的,采用直译、意译、改写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翻译理论认为译文意义的实现依赖于读者的阐释,其注重译作读者的反应。功能理论学派的“目的论”强调译者有权利按照翻译的目的和要求来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诗歌翻译应将两者相结合,实现译者与读者的共鸣,并实现译本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