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设民族民俗文化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民俗文化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构建和谐校园和维护地方社会稳定的需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民族民俗文化教育将增进各民族学生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的民众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了解、吸纳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素养之人,成为一代心存文化之"根"的人。乡土民俗文化,是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中学语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地区实施数学教育,其实就是跨文化数学教育.由于民族少年儿童受到母语和本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从则入学就面临"文化偏向"问题.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民俗文化的氛围中,自幼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科学知识的选择和理解,都有本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民族文化逐渐积淀,占据着他们的认识领域,左右着他们的行为规范.[1]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而民俗文化又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社会实践逐渐相传的较为稳定的风尚或习俗,再说简单点就是"经验"。起源于生活的民俗文化经历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所以民俗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有着不可代替的意义,它的魅力不仅是服务生活、丰富情感,更是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民俗即源于人民,是人民在"做"中不断"学",在"学"后代代相"教",而后在生活的"教"中"学",这样如此往复逐渐稳定所形成。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教育",所以民俗与教育本就是互相关联的。幼儿时期是形成品德、习惯、个性的重要时期。"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使儿童真正会做"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学习"。民俗文化应该适当地渗入幼儿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属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民俗文化融入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叶菲 《现代教学》2015,(Z1):119
民俗文化源于传统生产与生活习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可以将民俗文化渗透进中小学书法教学,以民俗文化的"新""奇""趣"带动促进书法学习,再将书法学习的成果拓展运用于民俗活动与日常生活中。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书法艺术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还可以培养他们知识迁移的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民俗文化的渗透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不影响整体的  相似文献   

7.
在幼儿园实施民俗文化艺术教育无论对人的全面发展、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选择合适的民俗艺术教育内容;创设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环境;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6):167-168
家乡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中的瑰宝,也是应该让幼儿从小就接受到的教育内容。在幼儿园的教学教育阶段中,教师将家乡的民俗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对培养幼儿文化素养以及民族情怀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展开讨论,通过对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拟分析出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课程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文化属于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我们民族文化的DNA"就存在于民俗、民间文化之中.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民俗文化正在慢慢遗失.伴随着历史日益走向百姓、走向生活.新课程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中国民俗文化的内容明显增多,我们必须明确民俗文化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育价值.以便切实有效地去实施民俗文化教育,从而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的DNA".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宝贵资源和重要载体.新疆高职院校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结合地域特点,更好地发挥民俗文化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构建,营造和谐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本土民族文化承受来自国内外文化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加强民俗文化产业的管理,而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需要整个民族共同合作。本文站在公共管理的角度对民俗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指出福州市"三坊七巷"的民俗文化产业现状及管理的不足,分别从政府、公众、NGO及学校的角度,提出适合福州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对策,从而充分开发民俗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陈冬曼 《成才之路》2009,(33):39-40
乡土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承传乡土民俗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又促进语文教学,乡土民俗文化具有辅助教学、德育教育、知识积累和审美教育等功能。本文试以本土民俗文化为例,谈谈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总体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是长期在特定自然的、历史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真实地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生活。通过欣赏民俗文化作品中的色彩、民风、习俗、语言的"土"去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激发人们对民俗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14.
在中职艺术欣赏课程中,引入中华民俗文化的欣赏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益尝试。如何有机、有效的选择民俗文化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途经有四:一引入对联艺术,感受民俗文化的持久生命力;二借助民间俗语、谚语,亲近民俗文化;三讲解节俗知识,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的感情;四深入民间了解乡土风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民俗文化就在"我"身边。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开辟中职校本课程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自古有之,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著作<礼记·淄衣>中就有民俗的记载:"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宝库.所以,对农村初中思品课教学而言,民俗文化教育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弘扬民俗文化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渗透民俗文化,弘扬民俗文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及课外的民俗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民族未来的希望,孩子应从小学会尊重和理解民俗文化传统,并在将来继承和发展民俗文化的精髓。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民俗文化元素,传递民俗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气质,文化意蕴,让民俗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我县是"冀东文艺三枝花"的发源地,素有评剧故里之称。蕴涵丰富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化作为华夏历史文化的一种体现,是我们重要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存在于小学生的具体生活之中,孩子们对民俗文化有着初步的体验,并拥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于是我们选取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民俗文化教育为切入口,以人文传统教育为主线,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9.
"原生态"民族唱法真实、清新,具有自然的民俗文化特性,"学院派"民族唱法则是"原生态"民族唱法在当今时代中的拓展和延续,具有先进性、新兴性和科学性。两种唱法的争议实质是中国民族声乐如何立足于"原生态"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体系。通过加强对现有唱法的收集和保护,在艺术学院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借助传媒正确引导为原生态唱法提供展示舞台等途径,可以更好地实现"学院派"和"原生态"民族声乐唱法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亚芳 《文教资料》2007,(28):30-32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事象,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民俗文化具有培养青少年民族自豪感、提升青少年知识素养、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形成青少年健康生态观和养成青少年文明习惯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