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烧马棚》是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笔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父亲阿伯纳与儿子沙多里斯在血统与道德观念上的冲突与矛盾。福克纳塑造了父子两代人的典型人物形象,父亲代表的是福克纳塑造的斯诺普斯的形象,而对应的儿子则是扮演沙里多斯的角色。其中也不乏少穷富白人的冲突情节。  相似文献   

2.
仲靖 《海外英语》2024,(2):211-213
中外学界对福克纳的《烧马棚》有一种共识:作品从儿童视角批评了藐视文明规则、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父亲形象。作者站在现代主义的立场上,流露出对美国南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和对社会秩序的追求。这确实是情节发展的走向。然而,在小说的情节发展背后还有一条并行的隐性叙事轨道。福克纳借儿童视角叙事的不可靠性,含蓄表达了对小说中父亲代表的身处时代变革中的美国南方农民的同情。发现这一双重叙事进程后,人物形象由扁平单一变得圆形多样,作品的主旨能够得到更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理论为解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烧马棚》中父与子的言语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具体表现为言语补充行为和行为取代言语。父亲阿伯纳和儿子莎尔蒂有着不可割舍的血缘关系,但是父子之间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的言语行为勾勒出各自的性格特征,也揭示了美国旧南方没落的原因,拓展了小说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烧马棚》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部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后,通过敏感男孩萨蒂的第三人称视角,向读者展示了阶级冲突,种族冲突,道德冲突以及他父亲的复仇。众多的评论家历来青睐小说中的矛盾冲突,而很少重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尽管福克纳对小说中女性人物尤其萨蒂的阿姨和姐姐的描写上着笔甚少,但是她们在故事中的重要性故却是不可忽视的。该文将主要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屈从性,以帮助读者更好解读小说,同时也向读者能展示当时美国南部人民真实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帮助读者了解当时妇女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及她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5.
陈西  吴兰香 《海外英语》2014,(19):208-210
《烧马棚》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部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后,通过敏感男孩萨蒂的第三人称视角,向读者展示了阶级冲突,种族冲突,道德冲突以及他父亲的复仇。众多的评论家历来青睐小说中的矛盾冲突,而很少重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尽管福克纳对小说中女性人物尤其萨蒂的阿姨和姐姐的描写上着笔甚少,但是她们在故事中的重要性故却是不可忽视的。该文将主要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屈从性,以帮助读者更好解读小说,同时也向读者能展示当时美国南部人民真实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帮助读者了解当时妇女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及她们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1896年生于美国芝加哥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1970年去世。由于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他从学生时代起就勤奋好学,善于钻研和思考。在康涅狄格州乔特一所私立学校学习时就初显才华,后来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1916年大学毕业后赴西班牙攻读建筑学,不久即辍学投身于法军,后又奉调加入美军战地医疗服务团。他在服役期间耳闻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许多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巨大痛苦与创伤,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奋笔疾书,于1920年完成了他第一部有影响的小说《三个士兵》。这是一次大战后最早反映美国青年一代厌战和迷惘情绪的写实小说。1922年回到美国后他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曾被派往墨西哥、欧洲和近东地区进行实地采访。多斯·帕索斯当时对资本主义社会十分不满,自称对这种社会制度已不抱什么希望,“向往革  相似文献   

7.
《烧马棚》是威廉·福克纳的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它描绘了一个年仅十岁的男孩在面对父亲用暴力解决一切问题的处事原则时内心所受的煎熬以及挣扎,以及最后这个小男孩在道义与血统的较量中所作出的选择。本文在细度文本的基础上,粗略分析故事的两个主要人物——父亲阿伯纳以及儿子沙多里斯的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父子关系,并试图从中解读福克纳对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南方社会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成长小说是一种关注年轻人成长过程的文学题材。曼斯菲尔德所著《园会》和福克纳所著《烧马棚》是典型的成长小说。本论文将会比较两部短篇小说主人公成长过程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描绘了200年来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各阶层人物地位的浮沉,各种类型人物精神面貌的变化等。其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与《烧马棚》两文通过对冷酷无情、自私偏执的父亲形象的刻画,在揭露这些暴君式家长残忍性格和非人道行为的同时,揭示了美国旧南方解体的原因:正是南方以清教主义为基础的父权制决定了父亲与子女之间的畸形关系并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矛盾,从而加速了旧南方分崩离析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人性的污秽》是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美国三部曲"当中的一部,也是罗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欢迎。整个小说向我们讲述的是肤色极钱的黑人科尔曼·希尔克经历了一系列的创伤而最终放弃自己的黑人身份,构建犹太身份,并最终走向悲剧的故事。科尔曼的身份危机与他父亲的死亡是息息相关的,本文试图从创伤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科尔曼父亲之死与其身份危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回忆的模仿"指文学的模仿和诗意两方面的特质。在文学文本中,"回忆不可能真正被仿造",而可以通过叙述技巧的运用得以演示。美国华裔作家伍慧明通过小说《骨》之"回忆的模仿"演绎了"黄色太平洋的故事",动态再现美国华裔跨越大洋的杂糅文化身份的生产。小说以富有象征意义的"骨"之意象贯穿家园空间,并以此为切入口,采用记忆、空间、后殖民等跨学科交叉视角,沿着小说《骨》中对"回忆的模仿"的演示,探析作为散居族裔的梁家两代美国华裔移民文化身份的生产过程——从"华裔移民共同体"的"同一"身份构建、夹在"源文化"与"现文化"之间"分裂身份"的创伤到"杂糅身份"的缝合,其间隐含的是美国华裔"朝内航行"后殖民抵抗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现代主义的角度出发,对福克纳的最好的也是最具影响的一部短篇小说——《烧马棚》进行了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上的解读。这部主题和情节简单的小说,在写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上颇有特色,在注重人物刻画和场景描写的同时,大量运用了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尤其是象征主义手法,另外还大胆尝试各种创作技巧,如意识流等。  相似文献   

13.
莫里森用回忆整合《宠儿》这个诗化文本,重现了奴隶制对各个人物心理的影响。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曾试图不去回忆过去,但记忆像潮水般袭来,使他们不得不回忆。回忆会重揭伤疤,但缺失的美国黑人的历史要通过回忆来填补与重构。文章从回忆的实现、回忆的创伤和历史的缺失与填补三方面论述了在小说《宠儿》中莫里森力图通过回忆重现其他黑人作家“忘记”了的奴隶的内部生活,探索缺席的历史,并用回忆填补缺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李沧东的《燃烧》改编自村上春树原著《烧仓房》,同时融入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烧马棚》中的元素。在延续村上原著风格基础上,围绕"剥橘子"和"燃烧"两个核心意象,影片建构了整部电影的符号谱系。意象的丰富所产生的虚实效果又与村上小说一贯气质相符。在对原著改编过程中,影片《燃烧》还加入了对韩国社会阶级分化、青年失业、女性生存等问题的本土化改写,开放式双重结局的设置也从心理层面上剖析了当下韩国青年的现实境遇。最后李沧东对影片主题进行了哲学式升华,表达了寻找的失落、人生的孤独等共通的人类情感,并实现了对电影媒介的指涉。  相似文献   

15.
张雯 《英语广场》2023,(13):54-58
《敌人,一个爱情故事》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艾·巴·辛格在大屠杀题材小说中的代表作。辛格采用空间作为表征大屠杀创伤记忆的主要叙事策略,空间不仅是创伤记忆再现的场景,还参与到人物创伤记忆的动态建构和创伤疗愈中。本文从空间叙事的视角切入,结合创伤理论,从空间的神圣性、异质性以及时间性三个方面对小说中的空间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后大屠杀时代美国犹太移民群体的创伤记忆以及辛格的创伤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继处女作《喜福会》大获成功后,第二部长篇小说《灶神之妻》也赢得了美国主流读者群的一致好评。小说讲述了以江微丽为代表的女性人物在战争期间及在美国经历的一系列创伤事件。本文从创伤理论角度分析小说中江微丽,胡兰等女性人物的创伤经历,挖掘作者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封建思想以及非人性战争的批判。  相似文献   

17.
让孩子有一个"文学情人",这是说,应培养孩子对文学的挚爱之情,让文学成为孩子心中的最爱。法国思想家、教育家、作家卢梭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他自五六岁时跟他父亲一起读小说,"我母亲留下了一些小说,吃过饭我就和父亲读这些小说。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美国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从小历经磨难,心灵饱受创伤。面对幽灵般的创伤记忆,鲍德温敢于直面创伤,通过文字的方式接受创伤、叙述创伤,从而超越创伤。鲍德温一生著述颇丰,其中大部分作品是自传或半自传性质的"表达性写作"。在其半自传体小说《向苍天呼吁》中,通过主人公约翰皈依宗教前后的思想活动以及其他人物的回忆,鲍德温回顾了自己童年时期所经受的形形色色的创伤性事件,藉此抚慰自己饱受创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杜珊 《鸡西大学学报》2014,(4):123-124,127
《特别响,非常近》在"9·11"事件背景下,讲述了九岁小男孩奥斯卡丧失父亲后疯狂寻锁的经历。拟在创伤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解读小说中不同时期各色人物的创伤体验以及创伤复原,呼吁更多人关注身边的创伤群体。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印度裔英语小说创伤叙事缘起于美国印度裔作家试图表现印度本土或印度移民群体遭受的创伤性事件的欲望,欧美自由、民主和进步意识形态掩盖下美国印度裔种族认同的抑郁创伤,及其种族移民政策对印度裔族群所造成的种族创伤主题是其表现的重点,但也不乏有对印度特殊历史时期遭受的民族创伤的叙述。本文尝试对美国印度裔英语小说中的创伤叙事进行综合梳理,旨在概览这些小说所关注的创伤问题,创伤的表征方式,以及作家进行文学性创伤叙事的动因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