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受音乐中回旋曲式的启发,对鲁迅的《过客》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过客》在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以及思想意蕴方面,都受到了尼采的作品《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及一些诗作的影响。在创作心态上,二人也有相似之处,他们在精神上都承受着“存在良知之呼唤”的追击,都表现了以“无”为中心、为价值信仰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鲁迅《野草》中《过客》一篇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指出这篇作品明显受到了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影响,使其具有深层蕴含。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过客》中的“过客”“少女”“老翁”三个物的形象内涵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鲁迅内心三个“自我”的象征。而重迅小说中那些主体感情色彩极浓的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无疑和鲁迅的精神内涵一脐相连,他们身上大致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变迁历程,折射了鲁迅在不同时期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甚至人生经历。本文从这个角度,将鲁笔下主体性极强的人物分为三类:过客型、过客——老翁型、少女——过客——老翁型。论述重点放在前两类人物类型上,紧扣的过客的精神内涵,阐释他们的“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的生存方式,“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5.
对于鲁迅<过客>里的老翁、女孩、过客三个意象,评论界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议.老翁、过客其实是鲁迅两种矛盾爱情心理的象征,是"大我"中的两个"小我".老翁是鲁迅怕爱、放弃爱的心理的象征;过客则是要去爱的心理的象征.女孩暗示许广平.<过客>紧承<希望>等散文诗的爱情心理,表达出"我也还是(向前)走好罢"的坚定的爱情心理,孕育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底蕴.  相似文献   

6.
《过客》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重要篇目,其丰厚的意蕴色彩历来是文学探讨的热点。本文结合鲁迅生平作品及言论,从孤独的革命者、三种生命的载体以及逾越绝望之坟等视角摄入,全面诠释其文中意蕴。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野草》中塑造了一系列“过客”型形象——“过客”、“求乞”、“影”、“战士”、“死尸”等——构成《野草》独特的形象系列。“过客”是充满战斗精神、孤独而绝望地反抗着的战士形象,更是鲁迅本人精神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过客》中有三位“过客”,即紫发女孩、暮年老翁、壮年过客。这些人物极具象征意义,紫发女孩象征人之初的美好与单纯,暮年老翁体现了黄昏时的畏缩与逃避,壮年过客则象征着永远的游走者。他们体现了鲁迅直面生存虚无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本互证的方式,联系<野草>其他文章以及鲁迅书信,阐述了<过客>里所蕴含的鲁迅独特的生命意识"反抗绝望"和"夺取爱的生存",并借此感知鲁迅那鲜活的生命,真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杨怡 《中国职工教育》2012,(18):146-147
《伤逝》所讲述的是两个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从积极争取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的斗争到爱情走向失败。小说采用"涓生手记"这样的叙事方式。子君的形象是隐形的,通过涓生的回忆才反映出来的。从涓生的角度表现出的子君形象,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女性思想和普遍形象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最丰富最难以言说的存在,他的作品总能使人常读常新,尤其是像《过客》这样的作品,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新的感受。对于《过客》,大大小小的论著和文章已谈论得很多,文字上也没有多少难懂之处,但为什么每次重谈,都有一种心灵的震撼与感动呢?因为每读一遍《过客》都仿佛在面对着一个活生生的鲁迅,他的丰富、博大、深刻、敏感、痛苦、矛盾、绝望、孤独、坚韧、清醒、大爱大憎与大悲大喜等等一切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思想与情感,似乎都在这篇短短的散文诗中浓缩、喷发、凝聚与升华。说《过客》是体现鲁迅思想、哲学、人格、情感、心理、个性的潜心之作,是一点不过分的。下面是我重读《过客》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过客》篇中通过塑造“过客”这一独异的“精神界之战士”形象,郑重审视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哲学关系,从而揭示出“向死而在”的哲学意义和“反抗绝望”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药》的"最后一部分在这篇文章里是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药〉的教学处理》),因为这一章不仅十分深刻地反映了整个作品的主旨,而且运用的手法又是那么的巧妙——在近乎自然的质朴描叙中不露声色地展现了两颗愚昧、落后到极致而毫无自  相似文献   

15.
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药》的“最后一部分在这篇文章里是关键性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药〉的教学处理》),因为这一章不仅十分深刻地反映了整个作品的主旨,而且运用的手法又是那么的巧妙——在近乎自然的质朴描叙中不露声色地展现了两颗愚昧、落后到极致而毫无自觉的心灵。两老妪对“革命”、对自己悲苦命运的高度无知、麻木,令捧卷者心痛得不忍卒读!  相似文献   

16.
《野草》是鲁迅急需抛弃一切绝望,寻获新生而艰难探索的集中体现,而《过客》则又集中体现了《野草》对希望与绝望、历史与背景等悖论的拷问过程,是鲁迅开始走出"第二次绝望"的一个转折点。他试图通过忘却、疏离来摆脱"虚空中的暗夜",哪怕前路也是虚无,他只需要当下的"在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有结合《野草》整体和鲁迅创作的时期特性的广阔背景上考察《过客》,我们才能理解鲁迅投射在《野草》里的基本面貌,才能使鲁迅研究"从独断型诠释学转换为探究型诠释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谁是谁的过客——王安忆小说《月色撩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忆的新作<月色撩人>以全知的叙述角度,透析现代人的生活,探究人与人的关系,展现后现代生活的图景.小说试图重新界定叙事者的身份,叙述与阅读视角不断转换,以中性的视角,还原一个较为客观的物质的社会和人.  相似文献   

18.
徐訏的《鬼恋》讲述了一个在暗夜中前行不辍的女鬼的故事,用浪漫传奇的笔法构筑了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生命大厦;鲁迅的《过客》以象征的手法写了一个奋然前行而孤独的过客,来体现他在希望与失望间挣扎徘徊。"女鬼"与"过客"在生存与精神双重困境中呈现出了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及深刻的悲剧精神,反映了作家对人性的关注以及强烈的"反奴隶"意识。  相似文献   

19.
鲁迅和卡夫卡是具有相似精神特质的文化伟人,本文以鲁迅的散文诗《过客》和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为切入点,对鲁迅和卡夫卡这两位文化巨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强烈的批判精神、无路可走和无家可归的文化困境、以及强烈的孤独意识。  相似文献   

20.
闫秀娟 《课外阅读》2010,(7):149-149
在资本注意的萌芽期,对于各国不同的社会阶层,封建贵族和封建官僚最富有参与商品社会的经济实力,他们运用手中掌握的政治、经济特权,进入市场,获得超额利润,并因之而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官商。做为《金瓶梅》第一男主角的西门庆,便是中国早期封建社会官商的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