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道德教育责任主体之外,文化始终是型构人类价值理性的强大力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分别具有不同的道德教育功能,但在通常情况下,文化因素是以文化模式的方式形成文化合力,进而影响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这就是道德教育的文化机制,文化也因此而成为道德教育的责任主体。文化发挥道德教育功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粗放模式",二是"集约模式"。在当代社会,集二者于一体的"混合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机制,折射出新的历史时期文化政策和道德教育理念变迁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传统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论述红色文化与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融合的精髓、基础、主题和保障的基础上,探讨了通过挖掘各类课程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和功能等途径进行红色文化与青少年德育体系建设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校园暴力案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当属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原因。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培养合格的下一代做为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才能营造一个比较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当把培养合格的公民、健全的人格、科学的头脑作为对下一代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辛亥革命后国人的道德信仰缺失产生的原因。指出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传统、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状况以及民国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提出了文化有其历史继承性,只有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才会真正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In Bourdieu’s early work on education, he declares that ‘All pedagogic action (PA) is objectively symbolic violence insofar as it is the imposition of a cultural arbitrary by an arbitrary power’. This article rethinks Bourdieu’s proposition. It questions whether all PA is symbolic violence and the very notion of a cultural arbitrary upon which this view is based. For Bourdieu, culture is framed narrowly in terms of class, and pedagogy a mechanism by which it is reproduced. As such, it functions as a form of violence having much in common with Foucault’s notion of discipline. Unlike Foucault, however, who also acknowledges the enabling potential of power as a technology of the self, Bourdieu has no such equivalent. His concept of PA leaves little room for capacitation wherein, rather than a cultural arbitrary, certain skills can be seen to have an inherent use value equipping individuals with capacities that are a means for social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6.
将中华民族之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高校德育,可以提高德育质量,实现高校教育的人文本质回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应积极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并融入高校德育教育系统,实现高校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7.
美善结合: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其有效举措之一是加强德育与美育的结合。德育和美育的结合有着历史的思想渊源、内在的学理依据和现实需要。在今天,融善于美,美善并重,应坚持美善结合的原则,加强德育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和谐宜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大学德育中的重要内容。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个体精神安顿和道德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德育要想获得教育实效,必须遵循“人性化德育”的教育理念,创设师生共同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课堂上“活起来”,使优良的道德传统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完善学生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置身于复杂的文化背景之中,应当承担起道德文化启蒙或新道德文化重建的使命,即吸收各种文化的有益成分,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创新,重建一个和谐的道德文化系统。通过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文化对话和文化共通等途径,既要传承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涵养化育民族自信,又要创造性地转化传统道德文化,增强文化活力;既要增进文化理解,保持文化多样性,又要追寻普遍价值,培养有世界公民意识的人。如此,中国道德教育方能为建设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社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校园暴力又称反学校文化,指的是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与学校的主导价值规范相悖。校园暴力具有显性化、多样化、强烈化、长期化、低龄化特征。其教育方面的原因有学校文化形式与实质的背离,家庭教育的缺失,教师权威地位颠覆,学生群体文化的兴盛等方面。笔者认为消除校园暴力的对策有:倾力打造书香校园,激活学校德育,优化家庭教育以及调控学生群体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宇文利 《中国德育》2007,2(11):22-25
韩国具有重视国民精神教育的传统,政府从文化传统、现实政治两方面构建起牢固的国民精神教育维系体系。韩国学校侧重从历史文化、道德传统、生活习俗等方面构建国民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依托强势的道德教育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推行理实结合、知行并举的教育模式。韩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做法对我国开展学校国民精神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古琴是一种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蕴含着深厚的艺术和文化底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教育、审美教育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特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大力提倡。学校与教师应在保护古琴艺术,促进古琴艺术传播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如何能摆脱空洞、抽象的说教,给予当代青少年真正有效的精神指导,是一个重大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在解决该问题时,应重视本民族文化,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将学校德育融入民族生活之中,以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素质教育由基础教育拓展到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历史过程。高职学生的素质结构可确定为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要素。要全面推进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体体现在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构建面向职业生涯的课程体系;推进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改革;实施以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双证书”制度;营造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地方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中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形态,是高职院校德育的文化环境和教育资源。改变高职院校德育低效的状况,要遵循德育的本质特征——实践性规律,遵循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地方性特征,挖掘和利用地方德育文化资源,将德育模式创新作为提高德育实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结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和实践,文章试图探讨高职院校立足地方文化资源,创新实践德育模式的意义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价值观的历史取向应该是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文化价值观取向应该符合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最高价值追求应该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密切相关,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源于文化又服务于文化。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为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为其开辟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但由于多元文化是一个新生的事物,用文化的视野关照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误解,使德育课程资源开发面临严重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重要的精神支柱,文化育人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探索文化育人智慧十分必要。高职文化育人智慧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学校教育,用文化管理;品德教育,用文化浸润;智慧课堂,用文化滋养;校园活动,用文化引领;教师发展,用文化引领;安全防线,用文化链接。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立足于文化自觉的视角,从历史溯源看,"立德树人"体现了对中华文化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寻根、继承和弘扬;从实践反思看,"立德树人"是对知识本位教育的自觉扬弃,"立德树人"重塑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的人才培养基本逻辑,是对人才培养的规律把握及其在信息时代人文价值更加彰显;从价值引领看,"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基本方针,体现了对教育创新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引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0.
德育工作必须关注文化整合在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和力量。因此,无论是德育过程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的文化整合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基本内容有:精神文化要素、物质文化要素、制度文化要素和行为文化要素。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何以可能是指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前提性,即对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根据、意义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