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小波杂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字及"我"惯用句式的频繁出现。本文对王小波杂文中的"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通过形式与内容、文体与思想相结合的整合性的研究,揭示王小波杂文的独特内涵、话语特征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形式与内容、文体与思想相结合的整合性的研究,对王小波杂文的话语方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对其善用的"调侃"语言进行了详尽的解析。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杂文多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我"字及"我"惯用句式的频繁出现。本文对王小波杂文中的"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通过形式与内容、文体与思想相结合的整合性的研究,揭示王小波杂文的独特内涵、话语特征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40-146
处于"复辟时代"、具有"自由派"身份的王小波以杂文写作的方式参与针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批评,在论争中以"反讽"的姿态表达对文化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批判意识,并针对公共话语空间困局采取意见表达策略。新生的公共话语空间对19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和思想场域产生影响,使得王小波借由公共媒介发表意见,积极干预公共事务,从而印证了其作为具有"自由撰稿人"身份的"有机的""业余的"知识分子的历史坐标。  相似文献   

5.
当王小波的小说在台湾获奖、在海外产生影响时,大陆文坛还在水波不兴;当王小波生前为出版他的小说费尽周章时,决没想到死后他小说的火爆畅销;当王小波的小说在读者那里畅谈不休,而“圈内(作家圈内、学术圈内)”大都还保持着沉默是金:不想王小波的逝去使自身膨胀、喷发为一个现象,王小波终于不再是仅以杂文而知名、却成为以“大器晚成”的“文坛外高手”被命名的一个小说家。王小波的小说终于崛起在其杂文之上,闯入学人视野、学术话语圈,满脸既庄重又神秘的坏笑,以致人们研究它的欲望也高涨了。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很特殊的作家,他的小说在中国大陆一度被严重误读。对于中国当代文坛而言,王小波的小说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独特的"狂欢小说"文体。这种文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黑色幽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恶谑化语言、黑色幽默人物和异化的环境三个方面。他的小说是"解构与颠覆的喜剧"。  相似文献   

7.
王小波走出沉默挤入话语圈的努力,其实就是退居边缘选择写作。对自身知识分子身份的确认和对知识分子的思考贯穿于他的杂文随笔创作中,他的杂文随笔是知识分子话语的表达,他在表达时实施的策略是发现“有趣”。  相似文献   

8.
莫顺斌 《文教资料》2007,1(30):19-21
文章考察了二十世纪30年代现代杂文与小品文两种文体形成与分合的历史,进而指出,在文体功能上,杂文以战斗性为精神内质,充满时代精神,继承的是传统散文的"载道"宗旨;而小品文则以闲适性作为精神内质,重在"独抒性灵"和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9.
鲁迅杂文"形象化"的基本文体特征是议论的"曲张力";逻辑判断同审美判断统一、使逻辑思维向形象思维转换融合是鲁迅杂文的基本思维方式;比喻、趣味、主情、言志、想象等玉成和强化了杂文的"诗"性;鲁迅杂文的主要美学风格是"力之美"、冷峻、凝重、含蓄等;语言同这些艺术追求相统一;与外国作家和同时代作家比较显示出鲁迅杂文的独特艺术价值;现代传媒和特殊的文化环境与杂文的文体、艺术特点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写杂文要有杂文味。什么叫杂文味?除了在内容上迫近现实、针砭时弊的战斗性与讽刺性外,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则是它独特的语言风味。杂文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与它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密切相关。因此,衡量一篇杂文的文体质量,就要勇敢地拿起语言表达这一尺度。杂文语体是杂文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适合杂文文体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体式,是杂文语言形式的规范。它具有一定的表达形式规律和表述要求,这些规律和要求包含在许多典范的杂文作品中,很有必要从理论上进行概括和归纳,给杂文写作提供一种大体的…  相似文献   

11.
李杭育善于在葛川江人的话语腔调与叙事的话语格调中建构独特的话语系统。通过调侃、夸张、比喻、俚语等的精彩运用和叙事节奏、叙事人称的灵活转换,李杭育实现了两套话语系统之间的自然过渡、切换与整合。正是这种语言炼金术,使葛川江系列小说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对"五四"闲话风散文体式的出现和特征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白话文学语言为写作主体提供了自由的言说机制,使个体的"任心闲话"成为可能;白话文学语言颠覆了古典散文只用文言书写的格局,作者和读者在平等的交流中构筑了全新的话语关系,甚至出现了写给儿童的书信体散文,为散文增添了新的现代文体类型;文体层面上,白话文学语言实现了将闲话"移在纸上",形成闲话风散文亲切自然的风格。闲话风散文的特征及其在"五四"时期的发展轨迹与其时的文学语言变革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杂文是怎样一种文体?是否属于文学的范畴?对于这些问题的争论已经涉及到对现代文体的认识与理解。杂文首先是一种借助报刊的知识分子写作,现代作家选择杂文作为。说自己想说的话”的艺术方式,既是对现代报刊文体的深刻理解,也是对知识分子话语方式的准确把握。杂文的言说方式是一种隐喻修辞,与符号世界相关,理趣、对话性以及多重反讽构成为现代杂文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2,(1):129-134
孙犁的小说创作重视叙述的历史真实性,着眼于心灵、人性的探索,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他在抗战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体",这在主流叙事里显得另类,"我"是造就这种文体的"神",抒情性是其文体表征。"芸斋小说"是孙犁写"我"之思的极致,他以个人视角对文革期间的种种世相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形成了"文革十年"表现上的个人话语方式。孙犁的小说从古代白话小说传统中借鉴了创作方法和叙事方式,在民间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其部分小说与"寒窑"母题形成了互文关系,晚年又从史传文学传统中吸收了更多的养分,借鉴了列传、志异的写法以及《史记》《聊斋志异》的形式因素,拓展了小说艺术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5.
短信息语言的仿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短信息采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方式,仿拟修辞格就是常用的一种。仿拟是仿照现成的词语或别人的话语,造出类似的词语或话语。短信息常用的仿拟类型有词句仿拟和文体仿拟。这种修辞方式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新颖时尚、讽刺尖锐。  相似文献   

16.
作为雅文化的元素符号,“雪”是道德情操的象征,呈现冷色调的美感。《金瓶梅》则有意使小说中的雪场景与雅文化文本中的雪景意蕴构成互文和戏拟,达到对正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反讽与颠覆。小说通过戏拟正统文化之话语符号的语境,使置身其中的话语意义逆转而背离原有的文化背景走向市民文化的怀抱,以实现抢夺主流话语权的企图,这是《金瓶梅》超越其他名为“通俗”实则依然以主流话语讲话的小说作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文体特征是在写作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文体在逐渐趋于稳定、成熟、确定后,就会相对独立、静止,具有约定俗成的强大的规约性.语体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使用语言材料进行交际时,根据不同的主旨,不同的情境和对象形成的一系列的语言特点,是随着话语及其对象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文体与语体的关系是语体既是最原初的因素也是最"革命"的因素,它是文体的灵魂和动力,文体是一个范式,一个定型,是作为灵魂和动力的语体的承载体和典雅形态而成活着的价值形态,所有的语体都必须以符合或适应文体为终极目标.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说:文体是稳定的、不变的,语体是常变常新的,因为运用语言的人及其角色是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18.
1920年代商业传媒文化的发达,期刊从合资创办到稿酬制度的实施,使"语丝"同人获得现代知识分子安身立命基础的同时,能够自由地"说自己的话",获得相对自足的公共话语权力,进而参与到中国现代话语的建构当中。结合鲁迅的"‘圈子’说"进一步考察,"语丝体"散文在政治话语权力和商业传媒文化的双重挤压下挣扎或游离的努力,造成了文体言说风格色彩的复杂性。作为知识分子文体的"语丝体"散文在关注"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之余,不期然烙下具备文化休闲和娱乐功能的轻松化写作痕迹,恰恰是现代商业传媒经济秩序支配下"语丝"同人易于专注"自己的园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文学话语的独特性,源于多种文学话语的熏染和积淀而成的艺术体验图式。在研究赵树理文学话语的承传谱系的同时,从官方和民间、雅和俗的互动与转化中分析赵树理文学话语"内庄外俗",介乎服务于正典意识形态历史化叙事的正典文学同以戏拟反讽为主要修辞手段,以解构、颠覆正统和既存秩序为能事的"狂欢化"文学之间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王小波对译文体的态度入手,深入挖掘、分析、解读了王小波对译文体的态度与其他当代作家的不同;从文学理论史的角度比较分析了王小波的文体观在历史上的位置;从文体生成的角度分析了译文体到王小波的接受之间的曲折路径。通过比较和分析,从多个维度对王小波的文体观的内容、态度、位置、作用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