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蓝坤彦 《物理教师》2006,27(10):0-40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的《物理》第三册的73页练习三的第四题:“29232U(原子量为232.0372)衰变为29028Th(原子量为228.0287)时,释放出α粒子(24He的原子量为4.0026).写出核反应方程,并且计算衰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衰变是核反应吗?笔者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师》2005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核衰变”和“核反应”》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原文》作者认为“衰变”和“核反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形式逻辑上来看,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是“全异关系”,不能互换使用。笔者读后认为,“原文”作者的观点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师》2005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核衰变”和“核反应”》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原文》作者认为“衰变”和“核反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形式逻辑上来看,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是“全异关系”,不能互换使用。笔者读后认为,“原文”作者的观点有待于进一步商榷。首先,大家都知道,核反应虽然成千上万,但是根据其特点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衰变、人工转变、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显然,衰变是核反应的一种类型,从这个意义上说,衰变过程也是一种核反应的过程,即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我们来分析一下“原文”中对“核反应”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朱锦祥 《物理教师》2005,26(12):38-38
在学完《变压器》这一节后,如果教师问学生:变压器能否改变直流电压呢?学生往往会不加思索地给出肯定的回答:不能.而且,不少教师也往往给予充分肯定.因为,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七章第四节“变压器”中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对变压器作用和用途的总结语是“变压器  相似文献   

5.
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十六章“电磁感应”中,对右手定则的表述是这样的:“伸开右手让拇指和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学生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非常方便.但笔者认为,这种表述在磁场与导体均发生运动时,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判断,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动能和动能定理”一节中,关于动能的表达式并没有通过实验法得出,而是进行了理论推导。这样处理虽然与历史轨迹不一定完全相同,但也符合人们探索时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7.
课听得多了,便也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两年一次的浙江省绍兴市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虽早已结束,但作为评委,我却常常在不自觉中想起. 这是一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第8章第5节"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新授课. 参赛教师"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给我以深刻的印象,这种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理念完全摈弃了传统的"以教为本位"的教学观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九年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二册第九章的电功实验是这样做的(图1):  相似文献   

9.
杜正国 《物理教师》2006,27(5):40-41
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六章第五节中写道:“质谱仪最初是由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他用质谱仪首先得到了氖20和氖22的质谱线,证实了同位素的存在.”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1877年9月1日生于伯明翰的一个平民家庭,贫困的家境激发了阿斯顿的上进心.早在中学时代,他便是学校里的优等生.1893年在莫尔文学院完成学业后,进入梅森学院学习.1900年大学毕业后,他曾到一家酿造厂工作,同时还建了一个小实验室,对自己感兴趣的真空放电现象进行了观察.1903年他回到了伯明翰大学,成为玻…  相似文献   

10.
张桂梅 《福建教育》2005,(10A):45-45
第012题(福建教育杂志社论坛枫叶供题):人教版第十二册第127页判断题:平角是一条直吗? 征答综述:平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不能说平角是直线。首先,平角和直线的内涵不同: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而直线从小学到中学课本给出的都是描述性定义,强调直线“直”“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其次,角是由顶点、两边构成,而直线没有顶点。  相似文献   

11.
12.
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九章“受迫振动共振”这一节设置了一个摆的共振实验,这个实验定性的验证了共振的条件,并由此得出了共振曲线。笔者在教学中对这个实验作了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李成金 《山东教育》2004,(14):33-34
最近讲授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七节“超重失重”。这节课要求熟练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我考虑从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析研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气体摩尔体积”一节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例如,学生对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的物质的量的固体、液体的体积不相等还可以理解,但对气体的体积相等不太理解。因为课本上也没有通过实验论证过,也不好比较。那么怎么设计实验让学生便于直接感到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的物质的量的气体体积相等呢,本人设计了以下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九章“力和运动”中的“惯性”一节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惯性”概念很容易就能背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犯经验性的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假如我们要向人们介绍一台电脑,说“电脑由显示器、主机、输入和输出系统组成。显示器主要显示内容,主机起运算、控制、贮存作用……”。这样介绍,了解的人本身就懂,但假如一个没看过、不了解电脑的构造和功用的人呢,他还是不懂。  相似文献   

18.
人教社出版的高中物理试验课本第二册第十七章《变压器》一节中,在推导变压规律“U1/U2=n1/n2”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原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1起着阻碍电流变化的作用,跟加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1的作用相反,原线圈的电阻很小,如果略去不计,则有U1=E1。副线圈相当于一个电源,感应电动势E2相当于电源电动势,副线圈的电阻也很小,  相似文献   

19.
刘英斌 《中学理科》2005,(11):39-39
现行高中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第十三章第四节《静电屏蔽》内容中,对有关静电屏蔽的演示实验是这么描述的: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验电器,由于静电感应,验电器的箔片张开,表明验电器受到了外电场的影响.然后,用金属网罩把验电器罩住,无论带电球在罩外怎么靠近,验电器的箔片也不张开.这表明,金属网罩能把外电场挡住,使罩内不受外电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七章第三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中,总结电感线圈的作用是“通直流、阻交流”.就是说,电感线圈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对直流电没有阻碍作用.讲完这节后,学生都能理解,于是我向学生布置如下随堂练习,以使学生对这句话做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