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文人用“居士”为号的很多。“居士”一词《辞海》释为:①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②在家信佛的佛教信徒。现集录部分供识记:青莲居士——(唐)李白香山居士——(唐)白居易  相似文献   

2.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发起者与主力军。相对于传统居士佛教,近代居士佛教在其核心成员构成、组织结构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均已产生了明显的转型。就近代居士佛教的核心群体来看,大量的新兴工商业者与新型知识分子对佛教产生兴趣,他们分别以居士、学者、思想家,甚至革命家的身份进行佛学研究与佛教信仰实践,并将佛教带向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就组织形态与社会功能来看,近代居士佛教已经摆脱了依赖寺院并由僧人主导的传统组织形态,开始建立起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式,并开始参与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形态的社会慈善事业。因此,抛开单纯的观念史与佛学义理研读,从社会学视域中去审视近代居士佛教的组织形态、核心成员结构及其社会功能之变,不仅有助于我们考察近代居士佛教发展的全貌,亦可藉此透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背后的深层社会背景,并由此加深理解近代佛学思想的"形上义理"与"形下社会实态"之间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号称"六一居士",大量材料表明了欧阳修与佛教的关系、对佛教的态度及其佛学思想,欧阳修为宋代儒士型居士的代表。尽管他并不信仰佛教,但在其思想深处,佛教对他的影响还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是中国居士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直接表现就是居士佛教之中坚势力士大夫居士阶层的兴起,其兴起与以下三端相关:一是汉末以降的社会政治环境;二是印度佛教对中国知识阶层的渗透;三是汉末以降宗教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像教的主流是居士佛教,居士佛教中又以江西的欧阳竟无所创办的支那内学院为重镇。20世纪下半叶,中国佛教的主流是农禅,其中江西云居山的虚云大师是擎天之柱。  相似文献   

6.
北魏平城时期佛教的复兴与北魏士大夫居士关系极为密切,在宗教信仰上他们与帝王找到了一个新的结合点,形成以皇室为中心,以士大夫为群体的居士团体;他们是平城时期佛教复兴的赞助人,幕后人。  相似文献   

7.
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杨文会、欧阳渐为代表的在家佛教徒将现代教育的知识取向、学校制度和价值观念引入佛教,重新定义了佛教传承的内容、形式和主体,改变了中国佛教中神圣、知识与权力的结合方式。他们不仅有意识地为居士争取全权的宗教地位,而且形成了机制独立、师承有序的信念团体。这一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具有真正独立于僧伽佛教的自主性的中国现代居士佛教的诞生。  相似文献   

8.
东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的北方及南方的一些地区,广泛流行着一种由僧尼与在家佛教信徒混合组成或仅由在家佛教信徒组成的多数以造象活动为中心的佛教团体。这种佛教团体的名称不一,以邑、邑义、法义等名目较为多见,也有的称为邑会、义会、会、菩萨因缘  相似文献   

9.
众多的居士是中国佛教的基础,以居士身份学习研究的律学,且称为居士戒律学。虽然小乘律学一般被视为教内秘学,但在“方便”的前提下,这条禁令对中国士大夫而言,形同虚设,熟悉戒律,甚至以律学见长的居士,历代都有。士大夫们对戒律的钻研,及由此形成的思想见解,也是中国戒律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居士律学的发展,说明佛教毕竟是社会中的宗教,佛教内部的戒律必然会跟其外部社会的各种约束规范千丝万缕地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并促使着对方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佛法久住,离不开居士的护法。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的复兴,居士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出生在皖江流域的杨文会与赵朴初,凭借着他们强大的愿与力,前者开启了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被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后者则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领导佛教界实现着中国佛教复兴之梦。可以说,近代以来的中国佛教,启于杨而成于赵。  相似文献   

11.
旋绕礼拜是古印度历史悠久的传统仪式,后来成为佛教的礼佛形式。文章对学者们所关注的敦煌莫高窟古代佛教信徒礼佛所遵循的旋绕礼佛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对莫高窟不同时代、不同形制的典型洞窟中塑像和壁画内容进行调查,结合莫高窟第23窟绕塔礼佛壁画中的图像资料及佛教典籍关于佛教信徒礼佛所遵循的规范进行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古代佛教信徒旋绕礼佛遵循了以主尊佛为准的右旋礼佛仪轨。  相似文献   

12.
近代居士佛教组织不仅是居士们信仰生活的公共平台,而且还在慈善理念以及社会慈善实践中都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民间慈善组织的角色,并与其他民间慈善组织一起承担着官方救助之外的重要社会慈善救助功能。通过对民国时期上海佛教居士林的组织形式、慈善功能、资金运作模式的分析,可以揭示近代居士佛教在社会慈善救助功能的重要作用和特征,并以此为当代民间的宗教组织及其社会慈善功能的发展、完善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宗炳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具有深厚的佛学修养,也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对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特质、规范颇有建树。宗炳的绘画理论和佛教理论印证了其艺术家与佛教信徒双重身份之间关系密切,对其作品艺术风格的形成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有33.3%的总人口是佛教徒,居全国宗教徒之榜首。在以华族为主体的佛教徒中,又以来自闽南的高僧和居士为核心,更显示了闽南佛教文化在新加坡的重要影响。通过回顾学者和教内人士分析汉传佛教传人新加坡之起源,以及近年来走访全岛各地800多座城乡庙宇所搜集到的石碑、匾额等历史文献资料,辩证和分析新加坡汉传佛教之起源以及刘金榜居士创建汉传佛教第一丛林之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5.
居士知多少     
一、居士的源流
  居士:梵文 Grha-pati,意为家长、家主、长者、或有财产、或‘居家之士’。原指印度第三商工阶级毗舍族 Vaisya 的富翁或德高望重的有道之士而言。但在今天中国佛教社会,已普称一切信佛教的在家佛教徒为居士了。  相似文献   

16.
该文考证杨文会、欧阳渐、吕澄三居士前赴后继,创立金陵刻经处,刻经讲学,建立院训,创立五科讲习纲要,陶铸群贤、培训学僧、沾溉学子,启动了近代佛教结集流通、阐发流通、翻译流通的复兴之门,三居士被公认为近代佛教的复兴之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最早的佛寺是东汉楚国的“浮屠仁祠”陈亚萍徐州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它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佛教信徒──楚王刘英;徐州境内,东汉楚国的“浮屠仁祠”,则是中国最早的佛寺,它比传统认为的我国最早的佛寺──洛阳白马寺早建二年。中国最早的佛教信徒是楚王刘英。刘英,...  相似文献   

18.
《庞居士误放来生债》是元杂剧中以佛教居士为主人公,赞美疏财仗仗义、扶困济贫,批判金钱罪恶、世风衰微的典型作品,堪称元曲中这《钱神论》。明清亦有多种以庞居士故事为题材的杂剧和传奇,但学们很少注意到它。对剧中题材之来源及其价值情况作一些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都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宋代的士大夫.历史上,宋代士大夫们与佛教有深厚渊源,以致学术史将宋代士大夫们的佛教信仰和活动称为“居士佛教”.着重从宋代士大夫们的代表——宰相入手,分析他们与佛教的联系及相互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无论从事相或理论上看,居士始终是佛教的基本力量。藏传佛教居士从护持佛法、财力供养、译介经典、修行述、授徒讲学、建寺立宗各方面贡献巨大。又因为全民信教以及密宗无上等背景,藏传佛教居士有重视师承、重视密宗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