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闻一多称赞他是“中华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伟大的一道光彩”。杜甫是一个以大量诗歌抒写人民生活的诗人,他是诗歌之集大成者,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相似文献   

2.
结合杜甫的诗歌从自然之情、亲朋之情、同情关心人民疾苦之情和忠君爱国之情去体会诗人极丰富、极真实、极深刻的情感世界,有助于我们还愿一个有血有肉的感情丰富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3.
一部杜诗艺术地体现了"爱人"思想和"爱物"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即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同时,又对儒家传统观念有所突破,无论"穷"还是"达",都不忘天下苍生.正是这种大爱和大勇,使他的思想与诗篇在浓厚的儒家思想传统中脱颖而出,千秋万代,馨香四溢.  相似文献   

4.
杜甫在中国古典写实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也开了一代之先河,《戏为六绝句》系统、全面地体现了杜甫的诗歌理论。本文阐释了杜甫的诗歌理论主张:不贵古贱今,不崇己抑人;去粗取精,大胆借鉴;熔古铸今,自成一家;崇尚写真,注重骨神。《戏为六绝句》实为"诗论之绝句",其论诗之方式、宗旨对后世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5.
<正> 用典,又称用事或使事,是指在诗文写作中为着内容表现的需要而引用神话传说、历史掌故和前人妙语警句等的一种艺术手法。我国古典诗歌,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大量地,广泛地运用这一特殊的艺术手法,形成了独异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它在有限的篇章里,以少量的语词注入了更大容量的丰富内容,使诗歌写得凝炼警策,含蓄深厚,启迪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以及增加诗歌的气氛以发人幽思,借抒怀抱和感情。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卓越运用语言的艺术,句法变异是其语言特征之一,在鼎盛的唐诗中,杜甫诗歌存在一些句法变异,这些句法变异除因满足诗歌自身语言节奏的需要外,也有作者对诗歌语用的深层思考以及语言诗化的审美执着。  相似文献   

7.
一切诗歌创作,都有一个永恒的主旋律,那就是诗人力图寻找个人的精神家园,表现人类的情感世界。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表现和宣泄人的情感,开拓和挖掘人的心灵世界,始终是它的主流。作为中国古典诗歌最杰出的代表,杜甫在继承前人诗歌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拓了一条以描写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偶然翻阅一下近几年来的报刊杂志,发现用“人民性”来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文章正在陆续增多,评价古代诗文也逐渐走上正常的科学轨道。“似曾相识燕归来”,在讨论研究杜甫诗歌的领域内也是如此.然而,仔细品读一些有关的评论文章,总似乎觉得或是有拘谨之感,或是有过实之言。在古典文学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诗歌之所以达到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高峰,除了他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严格按照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反映现实生活外,还在于他对艺术的孜孜追求,深谙并熟练掌握了艺术规律,在创作实践中领悟并成功运用了艺术辩证法。生活之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列宁说:“辩证法,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精神风貌,历来被人们称之为“诗史”。他对黑暗现实的暴露,对人民深深的同情,都体现出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意境说是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开始出现的,从唐朝诗歌的创造看,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高峰,唐诗的意境创造也是一个跨时代的超越,此时代的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在诗歌艺术上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郁顿挫的风格,他的诗歌在意境上,更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2.
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极大的诗人,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使诗歌创作面向社会、面向人民,从而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诗歌内容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到衰的变化,批判了旧时社会统治阶级,同时继承汉乐府的优良传统,抒发诗人关心世事的情怀,具有“诗史”的价值,后人尊之为诗圣。  相似文献   

13.
安史之乱和个人仕途失意,弄得杜甫走投无路,迫使他不得不入蜀谋生。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入蜀,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出川,在四川整整生活了八年(按虚岁算为十年)。他的脚迹踏遍了四川的东西南北。从760年1月至762年7月和764年3月至765年5月,前后有将近四年的时间在川西,定居于成都,偶尔曾出游新津、青城等地;从762年7月至764年3月,不足两年的时间,在川北(时称东川),以梓州(今四川三台)为中心,先后到过绵州(今绵阳)、射洪、通泉、涪州、盐亭、汉州(今广汉)、阆州(今阆中)等地;765年5月,杜甫乘舟沿岷江南下,经川南的嘉州(今乐山)、戎州、(今宜宾)、泸州、然后沿长江东下渝州(今重庆)、忠州  相似文献   

14.
诗词阅读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无论是在理解填空、诗词阅读,还是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诗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歌,也不断出现在中考试卷上,杜甫诗歌作为备考重点,深深攫住人们的视线。如何把握答题要点,该从何处入手分析杜甫诗歌,则成了中考复习时,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挖掘杜甫诗歌的思想境界,为学生深入理解初中阶段所学的杜甫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帝王形象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理想君主、抨击玄宗父子、品评武后和追忆开元盛世等几个方面。杜甫诗歌中塑造的帝王形象不是简单的人物描写,而是以其作为展现忠君思想的文学场域。  相似文献   

16.
杜甫诗歌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其中妇女形象占了很大比重,形成杜诗一大特色。杜诗中的妇女形象分为三类。1、劳动妇女形象。通过她们反映了社会动荡,人民疾苦。2、贵族妇女形象。批判她们的奢靡,反映社会不平。3、寄托诗人感慨之情的妇女形象。表现诗人的理想、操守,抒发人事沧桑之感。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夜题材诗以其"史"的特征,保留了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材料,在诗歌史上别具一格.这一题材影响到杜甫的创作心态,推动杜诗"沉郁"老境的形成;还影响杜甫创作了很多"以声摹物"的优秀诗篇;诗人描写夜间环境,有意识地创造诗歌中的特殊氛围.诗歌中生活化细节化的倾向对中晚唐乃至宋代诗人产生影响;夜题材诗歌中透露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唐诗从盛唐到中晚唐的某种过渡性的情绪特征.杜甫的夜题材诗歌,展示了唐代一个普通"士人"心灵史的案例,在某一方面是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8.
杜甫与李白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尽管李、杜的年龄只相差十一岁,他们也都经历过唐王朝的全盛时代和由盛入衰的安史之乱,但他们的创作,却存在某些根本的不同。在飘零的旅途上,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大地,忠实地描绘出  相似文献   

19.
一、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新课程的推行使之在久被遮蔽中得以澄明。教师应当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开掘生命和体验生命,养成一种恒久的生命情怀。”反思我们现在的诗歌教育,多“术语”化解读,缺少深入细致生命体验,忽略对作家深入的体察,也就发掘不出作家个性化所在。诗人袁宏道在诗中戏言:“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忧民成儿戏”《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可谓一语命中。  相似文献   

20.
模块化教学是为避免语文课堂单篇课文教学碎片化、模式化、低效重复的一种有益尝试。模块化教学把阅读输入和写作输出作为核心任务,并把两者结合起来,力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杜甫诗歌在初高中课本中选篇多,类型丰富,因此以杜甫诗歌为例,具体分析杜甫诗歌的模块化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