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呢?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住往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在家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家长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所以,改变把孩子作为家长的隶属物的家教观念,改变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家教意识,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和学校  相似文献   

2.
镜子     
在一次家长会上,作为班主任,我在讲了一些孩子不良的行为倾向之后,委婉地请家长们想一想自己的哪些行为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一位家长一下子横眉怒目,拍案而起,对我喊道:“你找人去了解了解我的人品,我怎么会给孩子坏的影响呢?”我哭笑不得,要求他冷静一些。我说,我们只是在找孩子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而不是在责怪家长的人品——“小拿”变“惯偷”有一个经常偷东西的学生,一二年级时偷  相似文献   

3.
“多说”“多做”是我们在长期的农村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乍一看,好像有点婆婆妈妈、絮絮叨叨的,但它在我们与农村家长的沟通中,确实效果显著。 一、多说 “多说”即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变家长错误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 由于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容易形成“两极化”教育趋向,要么说孩子小不用管、树大自然直,要么望子成龙心切,一味给孩子灌输知识、培养技能,而轻视其他方面的教育。我们根据农村幼儿家长文化水平较低的状况,开展以“说…  相似文献   

4.
贾卉 《河南教育》2004,(7):13-13
目前,社会生活中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家长把社会生活中的竞争过早地转移到孩子身上,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注重知识教育,而把对孩子的品德行为培养和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放在一边。在生活上,常常是父母的“包打天下”。尤其是聋孩子,因为他们是“弱苗”,便格外受到家长的细心照料。在笔者所在的盲聋哑学校,有的五年级的聋  相似文献   

5.
凡是孩子因疏忽大意、缺乏经验、自制力差等而造成的危害集体或他人的行为,称为“过失行为”。幼儿的过失行为往往没有预谋或不良动机,所以又称“无意过失”。无意过失后果虽不严重,但会造成他人一定的损失和痛苦。作为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无意过失。首先,要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无意过失行为。孩子的过失行为常令家长烦恼和气愤。一个人在恼怒中情绪容易激动,处理事情就会有失偏颇。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冷静下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从孩子“消极”的行为中寻找积极的因素,对孩子的过失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如冬天到了,孩子怕金鱼在冰凉的水里冻坏身体,就兴致勃勃地把金鱼缸搬到外面去晒太阳,由于人小用力不当,玻璃缸摔坏了。这时如果家长把孩子揍一顿,显然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6.
家长的生育观、指家长生养、教育子女的动机,即家长为什么要生养和教育孩子。生育观对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很大的影响。家长教育子女的动机很多,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为国教子”型、“为孩子发展”型、“实惠”型和“家长自己”型。从家长为孩子择业求职的动机,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生育观。如有的家长为孩子选择某种职业,是因为这种职业“国家特别需要”和“对社会贡献大。”这是典型的“为国教子”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从未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另有一种家长,在为孩子择业作考虑时,更加重视是否“有利于孩子施展才能”和“符合孩子的兴趣,”他们是从孩子本人将来的幸福考虑的。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客观上是与  相似文献   

7.
问:我的孩子依赖大人,一时离开大人的照料就寸步难行;在伙伴中,行为不大胆,畏畏缩缩,很难“入群”。请问,如何改变孩子的这种性格弱点呢?答:首先,应该让孩子学会生活,把握自己。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一切事情,完  相似文献   

8.
《辽宁教育》2008,(6):61-61
“有太多的家长向我抱怨他们在解决孩子不当行为时的困惑”,福特校长说,“当孩子升到五六年级时.这些行为会变成习惯,家长和孩子会相信——或者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只能承认这样的问题存在了。”  相似文献   

9.
运用自编的“小学生家长参与家庭作业行为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宁波市1736位小学生家长,结果发现:第一,家长主要通过“作业辅导”“提供支持”“作业监督”等行为参与孩子的家庭作业;第二,“双减”政策要求的“家校沟通”“引导孩子自主管理”的行为水平相对较低;第三,子女的类型与就读年级显著影响家长的参与行为;第四,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参与时间是影响参与行为的重要变量。从“双减”政策需要家校合作的视角出发,提出两方面建议:第一,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五种参与行为;第二,学校应多途径协助家长提高参与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胡吉莲 《课外阅读》2011,(5):128-128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国家在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超越大多数民族的家庭教育传统——“望子成龙”。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没有哪一位家长不“望子成龙”,可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家长教育环节的缺失,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地教育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过分的宠爱让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过多的干涉不能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点;心理教育的缺乏让孩子不能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对待人生。许多家长更是不顾实际情况、恨铁不成钢。当孩子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或不能满足他们作为家长的虚荣心的时候,对孩子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欧健 《今日教育》2007,(1S):59-59
《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系列社会调查》中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发现孩子在“拆装闹钟”.你(家长或教师)有什么反应?调查显示:中国的教育者除少数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许.并陪孩子一起做以外.40%的教育者会对孩子“训斥”和“警告”.48%的教育者“不屑于回答”。也就是说88%的教育者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抑制了孩子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陈洪 《宁夏教育》2006,(9):69-69
为孩子乱“撑腰”的现象在不少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别人打你,你也打他”、“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他若打你,我明天就揍他”,等等煽动性的话语,成为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家长疼爱孩子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孩子在被“欺负”,受“委屈”之后,家长总是对孩子灌输“报复”的思想,大讲“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或者亲自找老师和同学的家长理论,甚至直接上阵进行报复,那就不对了。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3.
启发诱导,让幼儿形成行为表象。家长可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等形式,创设愉悦的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认知表象。如我曾利用动画片中小白兔独自关灯睡觉的内容启发孩子:小白兔真是乖孩子,他一个人睡觉,不哭不闹,真能干!这样,孩子头脑里就形成了“一个人睡觉是乖孩子”的表象。捕捉“第一次”,及时评价。及时肯定孩子第一次好的行为,往往会产生最佳教育效果。相反,忽视孩子第一次坏的行为,以后扭转起来就得很费一番功夫。有天晚上,我的孩子“心血来潮”,要求一个人睡到另外一间房子里去。我虽担心他半夜惊醒或踢开被子,但…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组织方案教学活动时,得到了家长的全力支持和帮助。如在组织“水”的方案教学活动前,我们心中没有底:幼儿对水了解多少?他们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他们会怎样研究水?后来,我们在家长会上说出这些顾虑,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热情支持。有的家长说:“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查资料,或从网上下载资料。”有的家长说:“我们会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研究,支持孩子的探索行为。”还有的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联系参观自来水厂,让孩子了解自来水是怎样来的。”更有家长表示可以到幼儿园来做“妈妈老师”或“爸爸老师”,做孩子的伙伴,与孩子一起参加方案活动。家长们的支持着实让我们感动。以下就是家长参与活动的一些片段。  相似文献   

15.
作为老师,我常对学生进行家访,而在家访中我常听到家长这样的话——“孩子不怕我。”“不怕我”本该是好事,它体现了孩子与家长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独立性格的形成。可是,一些家长所说的“孩子不怕我”却是饱含了家教中的“无奈”。意思是孩  相似文献   

16.
笔者针对幼儿班里的“老大”行为从多方角度加以分析,认为:从家长的角度,家长的溺爱导致孩子的骄横,因此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不要一味的满足和包办代替;从孩子看,“老大”行为意识浓、性格粗暴。可以为他们树立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从教师看,教师应结合幼儿特点创设环境,帮助幼儿改正缺点。  相似文献   

17.
冯国强 《顽皮娃娃》2009,(2):I0009-I0009
2.5-5岁,是孩子开始建立规则意识的一个关键期,给孩子讲道理,坚持原则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控制自己的行为,“身教胜于言传”在这个阶段对孩子尤为重要。万一家长不小心说了不好听的话,或者偶然对孩子“动粗”了,家长就必须向孩子道歉,而且要有“利益损失”,要补偿孩子,那么孩子也会以此为模板衡量自己的行为和得失。  相似文献   

18.
俗话讲:“正人先正己”。意思是说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这对家长教育孩子更为重要,因为家长的行为就是孩子模仿大人的榜样行为,所以,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而且鼓励孩子监督我们做家长的,从而起到了让孩子自律的作用。我在帮小孙子元元克服不良行为的过程中,由于采取了让元元监督家长的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笨”。由于这种孩子在刚入学时理解、接受能力差一点,家长就以为孩子“笨”,没有出息,并经常以“你真笨”来责怪他。又因为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渐渐地孩子自己也觉得自己“笨”了。孩子一旦形成了“我笨”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就必然缺乏进取心,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在决定人的发展与成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们的行为、感情,甚至才能经常受着自我意识的支配。你把自己想像成哪种类型的人,就会不自觉的按照那种类型人的特…  相似文献   

20.
孤僻、任性、胆小、攻击性行为等“问题行为”在不同幼儿园、不同年龄的孩子身上都会发生,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家长和教师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下面是常见的几则有关儿童“问题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