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往往最容易被忽视,这些隐含条件通常被称为题中的“陷阱”,做题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本文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为您探出“陷阱”,然后再出几道题让您试一试,可得小心“陷阱”哦!  相似文献   

2.
中考试题中,有许多题目难度并不大,但命题设计有“陷阱”,如果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或粗心大意,便会误入这些“陷阱”,造成解题的失误。那么,这些“陷阱”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现以部分中考题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供大家参考。一、利用概念模糊设计“陷阱”  相似文献   

3.
单项选择题是中考政治试题的主要题型。为了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准确牢固,命题者往往在该题型中设计一些认识或思维上的“陷阱”,考生稍不注意就会出错。下面结合例题,谈谈这些“陷阱”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在中考物理试题中,分析你会发现,有一类试题,出题者有意设置了一些“陷阱”,而这些“陷阱”,稍不留意就会误入其中,深受其害.下面就这一类问题以例题的形式来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考试题中,有许多题目难度并不大,但由于便是者有意设计“陷阱”,制造障碍,使得那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或粗心大意的学生常常误入这些“陷阱”,造成解题的失误。那么,这些“陷阱”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以下部分中考题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三角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解题过程中,一不小心,住往会掉进“陷阱”,现举例说明这些常见错误,以便在教学中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中考试题中,有许多题目难度并不大,但命题者有意设计“陷阱”,制造障碍,如果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粗心大意,便会误入这些“陷阱”,造成解题的失误.一、利用概念模糊设计“陷阱”例1 (2005年潍坊市)已知圆A和圆B相切,两圆的圆心距为8cm,圆A的半径为3cm,则圆B的半径是().A.5cm B.11cm C.3cm D.5cm或11cm错解:由R+r=8,得圆B的半径为5cm.故选A.  相似文献   

8.
高考单项选择题中有相当数量的“陷阱题”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定势而设计的,这些“陷阱题”往往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圆锥曲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各类考试重点考查的内容,试题中往往会暗设“陷阱”,而这些“陷阱”又大多具有一种无形的误导作用,学生在解题时极易被其迷惑而误落其中。本文对六种不同类型的“陷阱”题作一例析。  相似文献   

10.
生物试题中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试题中,命题者为了有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常在试题中特意设计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只有努力做到慧眼识“陷阱”,才能有效提高答题的准确率。生物试题中的常见“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综观近年来各地的物理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为了测试考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实际水平,命题人往往会别出心裁,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有“陷阱”的试题.面对这样的“陷阱”,甚至使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感到迷惑而容易出错.那么,怎样破解这类试题呢?  相似文献   

12.
陈鑫民 《高中生》2010,(1):43-44
同学们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轻而易举就可选出“正确答案”.结果却发现自己错了。这些题目就是我们所说的陷阱题。它们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解答。出题者往往设下“陷阱”,如果大家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就会误选答案。近年来,高考试卷中也常有这种性质的试题出现。当同学们遇到这种题时.同学们既不可轻易下手.也不可不知所措.而应做到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13.
林少安 《新高考》2004,(4):22-23
在解析几何的解题过程中,常有一些若暗若明、含而不露的条件.隐藏在题设或结论的背后,在我们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将我们的解题思路引向歧途.如何躲开题中预设的“陷阱”.得到正确的解题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对常见的“陷阱”做到心中有数.笔者整理出了解析几何题中的各种“陷阱”,同学们如果在解答解析几何题的时候,对照这些可能忽略的条件.一定可以得出更全面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考命题的日趋成熟,出题者越来越多地把考点蕴涵在更复杂、更高级、更难识别的语境中.或使有些题目看起来似曾相识,轻而易举就可选出“正确答案”,结果却往往出错。这些题目就是常说的“陷阱题”。要答好这类题,同学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些识别“陷阱”的能力。本文将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来揭示形形色色的“陷阱”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庆社 《初中生》2005,(7M):70-72
由于数式中常常隐含“零”,命题常以此设下“陷阱”,解题时稍有不慎,便会中“埋伏”,出现错误.现以2004年的中考题为例,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俞花 《新高考》2006,(7):6-8
许多同学在物理复习中,常碰到“听课时懂,解题时懵”的情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在审题上下功夫,有些同学甚至根本就不会审题.另外,命题者在设计题目时,除了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外,也会经常有意设置“陷阱”.可见,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查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老师在命题中往往有意制造“陷阱”,同学们若不注意,则会跌入“陷阱”,造成错误.本文列举初中数学中常见的“陷阱”望同学们在学习中引起注意.一、运算顺序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有关电化学问题时,经常会遇到“陷阱”题.下面把此类问题的典型设陷类型举例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学生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9.
一、“不等于0”探究初中数学有许多“不等于0”的规定,许多命题者总是多方设计“0”的陷阱,稍不谨慎,便会受到它的惩罚.现举例如下:(一)利用公式的分母“不等于0”设计陷阱剖析错解忽视了分母x+2不能为0的隐含条件.当x=-2时,分母x+2=0。故正确答案应为B。  相似文献   

20.
概率与统计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多以“一大题一小题”形式出现,其难度以中档、容易为主.为了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往往在考题中设置一些巧妙的“陷阱”.这些陷阱极具迷惑性,有着较强的诱导性.一不小心,便会跌入其中.为了使同学们不再被其误导,本文就以概率与统计考题中几个常见的极易混淆的问题为例进行剖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