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该国经济受到了严重影响,而美国政府也于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次年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恢复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美国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其实也是对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一次重新构造。因此,本文就在此基础上,对美提出的再工业化战略进行层级化分析,并将美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和分析,从而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帮助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强调重振制造业,经济增长必须回归实体经济。美国的再工业化实质不是简单的恢复和重建传统制造业,而是要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寻找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从而推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复苏。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经济在国际贸易市场、技术市场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新兴产业的投入,提高先进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美国再工业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虚拟经济和经济危机等多重影响促使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经济重心纷纷向制造业倾斜。美国先进制造伙伴战略的实施为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美国优先发展的三大技术领域,并提出了三大支柱,以确保美国先进制造业的领导权和国际竞争力。中国被称为"世界加工厂",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附加值低、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制约着中国未来竞争力。中国政府审时度势,积极部署《中国制造2025》,通过确立五大智能制造工程和十大研究技术领域及八大政策支撑等,为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和美国制造业发展战略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吸取美国制造业发展经验,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欧美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策略,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教育援助,向发展中国家输送知识、技术、文化和意识形态,从而出现了跨国高等教育活动。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跨国高等教育迅速成为教育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并且实际上成为发达国家后殖民主义策略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在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基于吉林省制造业发展实际,运用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理论,对吉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和环境进行分析,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吉林省制造2025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发展历史是缓慢而漫长的。但是,自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在欧美国家发生产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以来,欧美国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全新的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业化很快完成。而且这种形势以磅礴的气势、迅猛的速度把原先散布在地球上的上百个国家、地区联成一体,共同卷入了一场世界性的工业化、现代化大潮,20世纪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了步伐。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在这把"双刃剑"面前,努力巩固其对本国工业化进程产生的一些积极成果,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12,(10):24-25
奥巴马在其任内第三份国情咨文中,发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助选口号,并表示将以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向美国国内回归。其实,这不是奥巴马第一次发出这样的口号。早在2009年11月,他就曾发表声明指出,美国经济要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转向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工业化进入新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作为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四川省德阳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解决"三农"问题,加速城镇化建设,发展第三产业等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解读,探讨了"半工业化"对于"中间经济"的拓深、近代中国半工业化的发展路径以及"半工业化"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近两三百年来,工业化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也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狭义“工业化”,是指工业较快地发展,其产出和就业占比大幅提高。广义“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同义,指工业驱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提高和产业结构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演进过程。40多年来,广东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形成门类较为齐全、配套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制造业基地。与之同步,广东技工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相似文献   

12.
西方各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将影响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应该顺应这一发展潮流,极力塑造与之相适应的高技能人力资本培养与培训体系。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及具体的教学实践,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国将会加快构建现代化的高技能人力资本体系步伐,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愈演愈烈,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此时欧美国家借发展低碳经济之名征收"碳关税",实则是推行一种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因此,从碳关税的概念和实质来看,碳关税的征收使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下降、产业链断裂和贸易摩擦加剧。要削减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应采取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和在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等措施,以此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制定本国的"再工业化"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都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创新人才的支撑。同样,我国也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制定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取得的成就、问题及未来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发达国家提出再工业化战略,美国更是提出把高端制造业留在本土,不仅要在本土发明下一代制造业技术,而且要在本土生产,保持高端科技产品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对全球制造业特别是我国制造业形成强势挑战。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目前制造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是产能过剩,深层次问题则是创新不足。而创新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过去  相似文献   

16.
刘贞 《大学生》2012,(Z3):41-42
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匀。欧美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欧洲、俄罗斯等)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韩国、新加坡等国正齐头赶上,除中国、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装备制造业都比较落后。而在国内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工,研发要素  相似文献   

17.
西方十七至十九世纪二百年工业化时期造就了空前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人口的急速增长。而英国及欧洲工业化国家是以向海外移民和资本扩张以缓解人口压力。而中国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在工业化初期同样出现人口激增。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只能走边发展经济边控制人口增长之路。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计划生育道路。并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物质资本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经济增长的多元性决定了物质资本地位的下降,人力资本、环境资本和社会资本地位的上升。然而,各种非物质资本对物质资本的替代性始终是有限的。对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物质资本比后工业化国家重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既要重视物质资本的形成,同时又要加速各种非物质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集宁师专学报》2018,(1):50-53
"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是当今世界经济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不过是资本内在矛盾在生产关系国际化中的展开运动和发展过程。通过研究二战后国际生产条件的变化,探讨"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得以展开、终结的历史过程,并运用唯物史观理论,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生产关系的还原。  相似文献   

20.
新国际分工、制造业竞争力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为新国际分工条件下我国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融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需求必将显著增加,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链条十分脆弱,其根源是体制瓶颈。国有控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和国有控股制造业企业的"联姻效应"是强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链条的关键,同时还可以因此避免后工业化时代易于出现的"空洞效应"。建立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与融合机制基础上的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是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