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善琨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其作为制片人的电影之路长久以来少被关注。从制片人的角度来看,张善琨由戏剧片进军电影业,受自身电影王国梦想的鼓动,在短短两年间于日益严峻的国族危机之际完成了"新华"影业生产行销模式的基本确立。这既是张善琨电影之路的起步,同时也是全面抗战前中国国产电影发展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2.
正如龙应台评价的,民国史之于人们,在香港只是边缘,在大陆已早湮没,在台湾已被遗忘。是李安抢救了它们?许多时候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就像历史人物对于未来的憧憬一样,充满了讽刺与幽默。  相似文献   

3.
淞沪会战中遭受战火重创的上海影业,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整,掀起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二次的商业浪潮,在这次浪潮中古装片成为最为繁荣的电影类型,其中历史古装片以其鲜明的类型特征、独特的叙事策略和隐含的抗争意识,与追求商业性的古装"民间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云长忠义千秋》是"新华"系统继《木兰从军》引起轰动之后拍摄的另一部历史古装片,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把握"孤岛"时期电影类型演变的规律,历史片的叙事策略,以及特殊时期创作者的价值选择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4.
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都是关于民国历史的虚构叙事,由于创作年代不同、叙事目的各异,两者所虚构的民国历史大相径庭.革命历史小说将民国历史革命化,其虚构因受革命历史的制约而着眼于党史中某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革命历史人物的演绎;而新历史小说则摒弃了这种从革命角度虚构民国历史的唯一性,虚构游离于革命历史之外的"新历史".虽然其能指被冠以民国历史之名,但其所指只是个人化的叙述话语.虚构的民国历史从革命历史到"新历史",折射出当代历史小说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     
<正>邵华教授对徐复观史学思想有长期的研究,写过一系列严谨扎实的论文,《徐复观的历史认识论》是其新作,对学界罕有论及的徐复观的历史认识论问题做了深入解析和评述。在台湾曾经发生过"考证与义理"之争的学术论战,徐复观通过对民国以来以傅斯年为代表的"史料派"的批判反思,意识到对历史事实的认知,史家主体意识的渗入是不可避免的因  相似文献   

6.
民初江苏的首任民政长应德闳,是民国江苏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在任期间,曾主持或参与了江苏民政府的建立、整顿税收以解决民政府的财政困难、查处“宋案”将真相公诸于世、宣布江苏反袁独立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民国江苏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鲁迅而言,民国历史是他记忆版图上最鲜活的区域。鲁迅对民前奴隶处境的记忆,对民初成为自由人之欢欣的回味,对民国成立后民众耽缅于欢庆之危险的警醒,构成了他民国书写的具体内涵。通过对示众看客、变戏法般的历史、烈士荒坟等意象和场景的描写,通过对孙中山、章太炎等民国史著名人物的品评,鲁迅对某些历史伦理作了深刻质疑,并创设了自己的民国史书写方式。这一切都无不显示了思想家鲁迅的独特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8.
英语核心句的研究经历过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代表人物帕默和霍恩比,但是他们研究的是"谓词搭配模式",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句型研究;第二阶段,代表人物哈里斯和乔姆斯基,他们率先提出核心句的名称,但他们提出这个概念为了建立语言理论模型,核心句是与"转换"联系在一起的概念,因而他们的研究是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句型研究;从教学角度开展的核心句型研究始于第三阶段,代表人物Quirk以及HuddlestonPullum等人,他们定义了相关句法成分,并总结出英语的核心句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句型研究。  相似文献   

9.
晚清以降的革命中,留学生群体与其在建立民国和共和政体中的责任的关系,得到梁启超、章太炎、杜亚泉等著名思想家的关注。假洋鬼子是《阿Q正传》中留学生的一个代表。鲁迅对这一人物在"革命"中的言行的刻画,保留了其对民国成立后的共和政党政治的批判,不能不说创造"新青年"的新政治的革命精神之"诚"的价值取向也已经隐含其中。  相似文献   

10.
"民国性"是民国文学研究价值意义彰显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打开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视域,是传统现代文学三十年研究的另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回到历史场域、重新发现学术生长点的新际遇。"民国性"是民国文学研究的应有内涵。只有将这一内涵的研究置于重要地位,才能激活民国文学研究的生命力,才能在现实和理论两个维度上凸显民国文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全祖望是清代浙东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学识渊博,对史学贡献尤大。他搜求和整理乡邦文献,表彰忠义气节;他强调,治史应当据实直书,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实面貌;他对史料采择、史学编纂方法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有独到的见解;在历史观上,他在重"势"的同时,强调人事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代"新史学"代表人物梁启超曾指出:"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可见,以人本身及其行为为研究主体的历史学,既包含了史实本身,也涵盖了人们对史实有意识的认知与解读。历史的价值不仅在于"鉴世"的实用性,更在于增进人类的自我认知。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相似文献   

13.
当下的民国热已持续有年,而斑驳多彩、元气淋漓的民国人物更是学界研究热点。在民国人物谱系里,鲁迅的传统最为可贵。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人的传统,不仅建立了新的现代性的形态,而且提示人们不要成为现代性的奴隶。这对于仍处于转型期的当下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孟浩 《考试周刊》2014,(6):128-129
<正>一历史是由人类活动构成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人类组成的各个民族、阶级、集团中,都涌现出了许多突出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既有呼唤时代风云的英雄,又有自鸣得意的小丑———在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中,他们显得分外引人注目。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除去时间、地点和事件这几个要素外,相关历史人物就是整个历史课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历史人物的活动,历史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就都失去了  相似文献   

15.
西化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的西化思潮是对鸦片战争后凭借其坚船利炮来到中国的西方文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中国文化危机的回应,是近代中国的志士仁人对中国文化出路的一种选择,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晚清,严复是它的最早代表人物之一。进入民国后,特别是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于晚清的西化思潮兴盛起来,并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一道,成为活跃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舞台上的主要文化思潮。前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之为"西化运动",但陈独秀、胡适等人不像有的学者所指责的那样是"全盘西化论"的倡导者和主张者,也没有"全盘性反传统"。当历史进入到30年代,西化思潮又有了一些新的引人注目的发展,这就是"全盘西化论"的提出。西化思潮是以传统文化不适应现代生活、不能实现现代转换和西化等于现代化这样两个错误的理论认识为前提的,因此它不是对中国文化出路的正确选择,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它存在的历史价值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国电影在1930年代革故鼎新,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高峰时刻"。其间"左翼电影"与"软性电影"的论争,立体表征了民国电影悖反式的现代性结构:资本主义启蒙与社会主义革命、市民精神与阶级政治的二位一体。1930年代的民国电影尚未形成一种真正主体性的现代性意识。抗日战争后民国电影融会古典美学与启蒙思想,确立了兼具现代性与传统性、民族性与普世性的本土电影传统,并创造出《小城之春》等世界经典。民国电影缔造的现代性美学范式,一直影响着新中国的电影创作,并成为一种挑战新中国革命主流电影文化的潜话语,作为一个本土化的现代性电影传统,是当代中国电影重构核心价值观及文化主体性的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区域性金融工商资本集团之一——四川财团的形成、发展和特点的研究.认为四川财团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抗战期间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其代表人物的政治性格主要是发展区域经济.反对军阀混战,拥护国家统一,支持抗日御侮。四川财团所属大中型企业创造的企业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和时代特色.推动了巴蜀化的近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在中国文学转型时期,用笔塑造了一个封闭式、独立于主流之外的"孤岛"空间。一方面,"孤岛"空间是张爱玲日常生活题材的叙事空间,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关系和内心情感,展现出她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照;另一方面,"孤岛"空间是张爱玲客观冷静的创作态度统领下的带有作者隐含话语的文学空间,体现她既都市又民间、既传统又现代的立场。这一立场奠定张爱玲在都市民间道路与传统和现代交融上的开拓意义,为她在海派文化和现代都市市民文学传统中寻找到其独特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课程,品德性是它的灵魂,而历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上让学生在"读历史故事,评历史人物"的教学中,品读历史,感悟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在此过程中丰富情感,净化心灵,提升品德。  相似文献   

20.
"你该知道的"这个专栏,带你去认识或了解民国那些故去的学人。这里不求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而是撷取人物几个典型的事迹,几句典型的话语,来展示人物风貌。他们是故去的名校校长,文章报国的报人,埋头学问、以学术报国为天职的知识分子,以及在世界面前代表中国的外交家、金融界的精英、马上赋诗的将军……他们是蒋天枢、李济、丁文江、梅贻琦、蒋南翔、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