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外来词翻译即是语言模因在不同语言间的复制传播过程,在该过程中,源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在音、形、义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对应关系。本文将从这种对应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外来词的翻译方法,以期对外来词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化预设是沉淀于源语及源语读者心中的文化因素,是指导原语读者世界观、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它不仅制约着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文本信息的传递和接受,而且宏观上也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Nord提出了翻译功能为主导的文本分析模式,预设性分析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基于Nord关于文本功能,及其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目的语文化不同所产生的问题的论述,结合文化预设的例子,讨论分析Nord提出的文献式翻译和工具式翻译对文化预设翻译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模因是广告语言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翻译模因论,广告的英汉翻译是一个对源语模因理解、吸收、解码、重新编码和传播的过程。具体而言,有两种广告英汉翻译策略:隐性复制翻译和显性近似翻译。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57):39-40
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复制、模仿、继承等方式加以传播,也是文化得以延续的基本载体。将模因与翻译结合不仅能够从新的视角探究翻译模因的演变和更迭,而且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语篇模因与文化模因两个角度,剖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汉译本中模因的传播特点以及对源语文本、目的语文本和文化的影响,对翻译实践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模因幽默翻译理论受多模态和元功能理论的启发在翻译过程中对模因幽默中的文化信息进行适度的保留与理解.它主张对于源文化的理解只是以目标语为翻译媒介等同于对源文化的野蛮破坏.翻译的意义在于诠释原文本的态度功能.因此,两种语码的混用成为该理论的全部意义,它既解决了功能的对等,又解决了文化的障碍.该理论的应用对于高校外语课堂教学不失为一条良策.  相似文献   

6.
翻译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传统翻译理论对英文电影片名的分类,并进一步以模因论的视角对这一社会语用现象进行了新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并且从翻译模因的角度重新解释了这一语用现象—源语模因感染宿主(译者)并被解码再重新编码为目的语模因的模因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模因论,特别是对等模因(equivalence),源语-目的语模音(source-target)为理论指导,研究在感召类文本英译过程中,在确保源语信息传递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可以最大程度的引起目的语读者共鸣,完成感召类文本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为商业广告的翻译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模因论指导下,对商业广告的翻译既可以直接套用基因型广告模因,还可以借助表现型广告模因推陈出新。这样既可以弥补翻译过程中源语在意义和风格等方面的损失,还能够准确地向译入语消费者传递广告信息,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标识语应用广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标识语的英译并不令人满意。文章分析了汉语标识语的语用特征及语言特点,从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视角探讨汉语标识语的英译原则,即借用目的语语言模因、活用源语语言模因以及借用源语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10.
翻译模因论从文化传播角度将翻译活动视为语言模因的跨文化传播,规范模因则从"期待"和"专业"两方面向译文和译者提出具体要求,对公示语汉英翻译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通过复制目的语模因,凸显核心目的语模因,重塑源语模因以及增强译者职业道德素养等策略来提升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译者自身的主观风格必然会强加于原作,从而使译作带有译者个性化的痕迹,而由翻译个性化而产生的个性化的翻译直接导致翻译标准和原则的难以确立,也是旧作新译和一文多译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不同国家的语言均反映着其特有的文化现象,这构成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种种障碍。解释性翻译在文化交流中将不同语言文化的独特之处以及文化背景加以详尽的解释,起到了移植文化的重要作用。主要探讨了解释性翻译在汉英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实例说明运用解释性翻译传达中文专有名词、概括性词、缩略语以及谚语、典故、歇后语等文化负载文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翻译课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传统的翻译教学法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论指导下从事翻译技能训练的实践,以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4.
广告是一种目的明确的应用文体。广告翻译随着国际商品流通的增强,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译者在广告翻译过程中习惯运用自身思维方式,造成广告翻译的失误。英国翻译家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为商业广告的翻译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该文试图以其理论为基础,从商业广告的特点入手,分析产生误译的原因,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翻译心理学是以译者为主体,主要研究其翻译过程中各阶段的心理活动,如认知心理活动、审美心理活动和文化心理活动等的成因及影响,注重研究翻译过程而非翻译结果的跨学科研究。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变化将直接影响译品的质量。本文选取《归去来兮辞》的英译文进行对比,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影响,旨在对《归去来兮辞》译品做出更全面的解释,填补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帮助译者规避不当翻译心理带来的误译风险。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语用学作为语言学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对翻译现象具有极强的解释作用.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必须加强语境分析,注意话语的确切语用意义,并充分考虑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在两种不同的认知环境中寻找最佳的关联性,才能使我们的翻译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及文化信息的传播.<红楼梦>杨译本中对习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五种策略:保留形象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直译加释义,借用同义习语.从对各种译法所占比例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来看,杨宪益夫妇主要采用直译法对<红楼梦>习语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异化"处理,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达到其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可见,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体现了其文化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各种定义呈现出翻译本质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开放性。在语文学范式参照下,翻译的本质就是再现原作的艺术创造;在结构语言学范式参照下,翻译的本质体现为语言的转换;在翻译研究学派的范式参照下,翻译产品体现为译语文化中发挥社会功能的、现实存在的文本连续体。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凸显差异解构逻各斯的过程中,有将一个本质层面概括全部层面化的倾向。翻译研究综合法有助于动态、全面地考察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翻译研究中忽视理论和忽视实践都是偏颇的,因此,翻译研究要重视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邢台翻译史及邢台翻译界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台作为地方城市,她的翻译活动具有自己的特点,从翻译产业,翻译学科、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的作用等多方面综述了邢台翻译的历史和现状,同时还简要展望了一下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