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谈对词史的地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我们的词学研究和词史书写,对词的产生与发展的地理因素和地域文化特征有所忽视。而实际上,词的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贯穿千年词史的一种地理文化现象。回顾词史可知,词初起时就带上了十分浓重的江南地区的地理人文色彩。五代时。西蜀“花间”词烙下了鲜明的西蜀地域文化的印记。南唐君臣的词则主要是扬州地域文化的产物。入宋之后,词的地域性特征有所加重和发展,宋词几个有影响的流派都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相当多的宋词作品都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与南宋词平行发展的金词更是典型的“北方文学”。降及清代,词的地域性特征更加突出,甚至成了划分和识别词派的主要标志。对这个贯穿千年词史的地域文化现象,有必要设计出一系列课题,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建统治的20多年,是西蜀词发展的关键时期。词乐词调的不断丰富、创作环境和词人心态的日益成熟、词人与歌词数量的逐步增加以及“花间词风”的基本确立,都标志着西蜀词创作已取得了超乎前人的艺术成就。而西蜀词初兴的历史文化契机,并非如前人所说是在西蜀君臣醉生梦死的淫侈中,而是唐末五代初持久的战乱为歌词创作在蜀中的发展创造了独特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3.
李劼人历史小说与巴蜀文化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劼人的历史小说既是继承巴蜀文化传统的结果,同时又是对现代巴蜀文化的重要贡献;无论是其历史内容的极大真实,还是准确展示西蜀古都的地域特色、极富表现力地运用四川方言,以及“摆龙门阵”叙事方式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都是这种贡献的具体证明。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从中国新时期文学的演进幅面加以审度,还是就地域文学的审美价值构建体系进行探析,作为地域范畴的“当代西蜀文学”都无疑是当代四川文学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文学部落,并日益为文学界所瞩目。但作为一种更多地富于了地城文化价值意义的文学形态,它又有着属于自身的发展历史、演进律则、美学象仪和特出的个性内质。本文正是通过实证方法对它在地域文化内蕴、历史演进成因、现实发展态势以及成就与地位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当代性特质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探究,力图揭示它作为地域文学形态在边缘文化语境中的当代意义和审美价值。并以此召唤对地域文学存在价值给予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8,(1):64-69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的发展,城市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的趋同现象愈加严重,突出表现为: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的趋同化趋势明显,地域文化特色彰显不足;城市历史记忆正在消减;城市景观文化建设中地域人文精神体现不足。有关城市地域文化景观建设的建议:结合自身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地域文化景观的设计;注重对城市历史印记的保护和发掘;突出城市地域文化景观的个性和品位,避免同类趋同;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资源是衍生于各地区的独特文化资源.基于此,主要针对地域文化资源在大学语文中的应用基础进行分析;并分别从旅游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及地方饮食文化资源等方面,探讨各类地域文化资源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实践运用;最后提出了改进大学语文中地域文化资源应用质量的策略,以期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是一种集自然地理、文化和历史为一体的概念,地域文化研究是以地域文化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学术期刊如果以地域文化研究成果为内容设置栏目,就产生了学术期刊的地域文化研究栏目。学术期刊设置地域文化研究栏目,应当以地域文化研究的社会价值为宗旨,以期刊编辑部依托的学术力量为条件。地域文化研究的社会价值有展现当代文化、丰富历史文化认识、服务地方发展、促进学科发展四个方面。地域文化研究栏目的具体选题也应以栏目的社会价值为根本依据,注重选题的学术性、独特性、应用性。选题确定后要精心组织稿件,组稿方式有约稿、征稿、投稿。  相似文献   

8.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作品(《儒家思想与地域文化》),是由四川大学的3位青年才俊完成的一咭口具有自身特色与自身魅力的学术著作。这3位青年才俊,一位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曾毅,另两位是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程得中、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王义。  相似文献   

9.
尧山是历史名山,客观上积淀形成了古老而崭新的独特地域文化类型尧山文:尧文化是以唐尧为思想核心,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一种人文精神,它主要以尧政为基础,因而也具有政治的色彩与底蕴,这里选取尧文化的几个凝聚点,可以说都与古代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由此而浸润入古代道德规范之中,从而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陈俊愉院士提出“文态”概念,认为:园林建设中应该注重文态建设,园林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建设具有时代文化特点的新园林。本文从园林文化角度浅谈园林文态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是一种历史,我们不能狭隘地将历史理解为发生在过去的古今中外的大事,或相关的历史人物。历史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地域文化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素材。历史教育工作者可将地域文化以历史探究课的形式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以苏轼知颍时的祈雨文为研究对象,以相关历史文献为依据,借助学界研究成果,首先对祈雨文的祈雨时间、祭祀目的、称颂神灵等内容作了系统分析,进而探讨祈雨文所反映的古代颍州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特有的祭祀神灵等地域特色。通过本研究,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从而探求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途径,提升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旅融合对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白洋淀红色文化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在文旅融合视角下对白洋淀红色文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结合当下文化旅游的发展走向,白洋淀红色文化发展应该以雄安特色国际化、资源融合多元化、文化资源活态化和红色创意产业化为四大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全国红色文化开发的样板。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我们应该既依赖文态、业态、形态与生态这"传统四态"所散发的生机与活力,又注重"创态"的激发,以期形成一套以创态为灵、文态为魂、业态为支撑、形态提氛围、生态作基础的融合性立体网状文化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14.
南通地域文化多元交织,孕育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寺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然保持着本真的南通味道,是南通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展示的窗口。文章基于南通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历史、民俗及名人故居等文化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客家是中华民族汉族的一个分支,它在闽粤赣边地形成。它形成的基本条件为:第一,主体条件:客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概念,有其实存的主体;中原汉人移民及其融合的原住民是客家文化的主体;主体的形成必须有相当的人口规模;客家血缘因素与文化因素并存。第二,地域条件:一定的地域是客家文化物质基础的形成地;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繁衍生息构成生产力第一要素;在一定的地域发展经济奠定客家文化的物质基础;一定的地域是客家人口播迁的出发地和寻根的祖地。第三,时间条件:人口集聚和发展生产需要一定的历史时期;客家民俗文化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客家方言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第四,环境条件: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宗法制社会环境;需要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客家思想文化的形成,是客家文化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黄芸 《英语教师》2022,(21):166-169
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教学实例,从语篇的标题、文本、文眼、插图等入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视角下小学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的策略,即着眼标题,了解文化背景;立足文本,挖掘文化元素;紧扣文眼,延展文化关联;关注插图,畅谈文化习俗。总结在小学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认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认同和弘扬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50年代,安作璋先生即开始从事山东地方史与齐鲁文化研究,先后发表了《山东古代社会初探》、《历史上的山东》与齐鲁文化研究等系列论文、并主编多卷本《山东通史》、《齐鲁文化通史》、《山左名贤遗书》等书。其主要贡献,一是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今各种史籍的编纂体例,创立了编纂地域通史的新体例,为地域史研究开了先河;二是提出齐鲁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基本特征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三是对保护、整理、研究山东地方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地域文化作为一种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承载了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历程,积淀了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传承着不同地域的历史精神,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其对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将地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思政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使思政教育更具亲和力。大学生大多来自不同地域,濡染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中长期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夏蜀文化,主要研究大禹。大禹出生之地,自然便是夏文化的源头。大禹生于西蜀,大禹文化源于西蜀,夏禹文化与西蜀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三十多的学术研究经历了革命文化视野、地缘文化视野和全球化视野三个阶段.地缘文化体现的是民族文化,革命文化体现的是现代社会进程,全球化体现的是西方文化,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地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关系表现为革命文化对地域文化负面因素的批判,对优秀地域文化传统的激活,以及两者负面因素的共谋等;地缘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西方强势文化的扩张而形成的一体化,一方面表现为地域文化的顽强抗拒而形成的多极性,尤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语境下重建自己的地域和民族文化;革命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一是革命文化产生于全球化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二是应当从新世纪全球化视角反思革命文化,使其健康发展.三种文化是一个充满对话的焦虑、而且必须不断整合的历史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