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唐君毅先生的道德哲学中,"自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它是人的道德意识之根源,是复归于己、超升一步的修养工夫,通过昭显人的真实生命存在而唤醒其"超自私的道德意识",使之回归于人伦世界和情谊社会。本文基于唐先生对道德生活之本质的界说,从自觉之可能、体现及诉求三方面,对其"自觉"范畴试作浅析。  相似文献   

2.
面对西方哲学的挑战,现代新儒家对"思辨"与"实践"问题作出回应,主张将学问回归生命实践和生活现实;基于对实践问题的理性的、批判的反思,现代新儒家力图对为何实践、何以实践以及如何实践提出合理的解说和理据。他们首先从传统儒家的心性论出发,在本体论上为实践建立起形而上的客观根据;进而通过实践的主体性的确立,明确实践之所以可能的主观根据;最后从实践的工夫入路的角度,将实践主体落实于生命个体,主张在现实的生活实践中成长生命。在思辨与实践的问题上,现代新儒家守住了实践在修养工夫上的优位性,而这恰恰是以思辨的论述方式来完成的。这既是现代新儒学在其知识化之路上迂回实现的向生命本身和生活实践的回归,也是传统儒学在西方哲学思潮冲击下所作的自我改造与重生。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0-17
唐君毅意义世界中的"人"具有独立的"道德人格","心灵""生命""存在"三个概念结合起来,共同揭示了人的真实本质和内涵是在永恒的现实经验历程中得以实现的。这成就了人的意义性生存方式,并在意义世界中,"心灵""生命""存在"获得了实在的内涵,可以被人们完整地理解或把握。唐君毅认为,"心灵""生命""存在"三者不能被"悬空孤提",否则人们将难免陷于意义的"无明"之中。  相似文献   

4.
"生命自觉"是人类生命的本体特征,唯有"生命自觉",人方以为"人"。在教育和教育学的领域和视野里,"生命自觉"主要表现为个体对生命自身的自我了解、自我领悟、自我把握与自觉实践。"生命自觉"在现实的教育与教育学研究中的"双重失落",其根本是"人"之本质的自我失落、自我沉沦。作为擎秉人类希望之光与成长力量的教育活动,必须有勇气和智慧承担起"培育个体生命自觉"这一教育自身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是对民族文化的来源、发展历程、所具特色和发展方向的认识与研究。唐君毅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鲜明的文化自觉意识,其文化自觉意识不仅表现为"花果飘零"的悲情,更体现为笃实的研究实践,其研究成果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以问题和概念为中心分析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二是以儒家的心性之学为基础重建了中国的道德形上学,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三是立足中国文化本原指出了中国文化三极并建的发展方向。唐君毅的相关理论为当下中国的文化转型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6.
唐君毅儒学的存在之思包含了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观照,为二者在存在问题上的融通提供了直接参考。就存在领会先于存在者而言,海德格尔"存在论区分"的视域是唐君毅儒学所缺乏的。就存在问题不在在世生存之外而言,唐君毅儒学的人文主义的存在之思是不无深刻的。尽管如此,二者仍存在可融通处,即"生命存在"和"此在"观念的对应性,其契合表现在:一是在源始共在问题上表现为"心境感通"与"共同在世"的契合;二是在个体切身存在问题上表现为"人存在于自身"与超越沉沦走向本真能在的契合。当代哲学的存在之思应该着眼于当下的生存意欲,着眼于异质性的个体性存在的不断生成维度,来思"前主体性"的——作为相应奠基方式的"构成"样式之——"存在本身"。  相似文献   

7.
个体生命是一个具有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价值性的“物体”,把握个体生命的存在方式应从物理哲学的角度分析生命存在的长度、宽度、强度、温度和澄度。以此为基础有助于理解大学生生命自我敞现的维度:大学阶段是人的生命生成、生命成长、生命发展、生命成熟、生命超越的重要阶段。认识大学生生命自我敞现的维度,有助于改进大学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唐君毅认为"科学"是自我对待世界和人生的一种态度,它以"超越性"和"分析性"为基本品格。科学的态度是必要的,对自我走向理想的存在有着积极价值;但它自身也有种种限制,具有导致自我存在危机的可能性。科学发挥何种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将其置于"仁心"的主宰之下。他从存在论角度对科学的考察,为理解和反思科学及其与存在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如何科学发展这一重要问题.科学发展要求大学生实现发展自觉.发展自我是大学生发展自觉的基础,而自我发展是大学生发展自觉的跃升.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发展自觉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九月,将迎来教师节,我们拿什么奉献给教师朋友?鲜花、掌声、歌颂……在赞誉之余,也许我们更该给教师朋友们提升自我的信心和力量。这,就是我们策划本话题的初衷。在此,我们编辑了一组文章,有名师对做有智慧教师的感悟、感言,也有一线教师的声音。追求智慧的教育,成就智慧的教师,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教育呼唤智慧,教学呼唤智慧,有智慧的教师通过有智慧的教育培养了有智慧之人,这是教育的灵魂。当每个教师都能在学习中获得快乐、享受愉悦,那么我们就可以会心一笑了。  相似文献   

11.
学校践行“生命自觉成长”的办学理念,实施“三个六”办学体系,开展“生命自觉成长”的育人文化研究。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手段、评价六大方面入手,全方位打开课堂,在执着探索中构建了具有光明小学鲜明个性的“开放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体系,达到了减负提质的目标,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了一所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2.
雍蓉  陈鹏 《职教论坛》2024,(3):42-53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职业教育应基于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铺就成长成才的发展路径。通过对三位出身职业院校的博士生的个人生命史追溯挖掘,发现其教育历程经历了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前的迷茫期、进入职业教育体系间的蜕变期、脱离职业教育体系的破茧期以及未来生涯的发展期。在此过程中,时代背景与政策制度等结构性因素主导着个人的生命走向,但是个人能动性与重要他人的作用同样影响着个体生命轨迹的变化。据此,对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和职校生自身提出兼顾学生多元需求、注重职业定位与市场信息传达以及综合现实条件与主观能动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首要问题是唤醒孩子的生命自觉。而培养孩子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情感是唤醒孩子生命自觉的前提和基础。这需要从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精心设计与实施。系列而深入的生命教育内容能有效强化孩子的生命意识,具有实践活动与情感体验特征的教育形式能有效激发孩子的生命情感:从而实现促进孩子生命自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重视并实践生命教育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然而,高校生命教育却被更多地误读和理解为口号式、情感式甚至应对性教育。高校生命教育不能缺乏对生命及其生命教育的反思,这是大学生认知、思维特征所决定的。要使生命教育真正取得实效,应该理性地深刻体悟和认知生命本身,即对生命及其生命教育"沉思",才能真正使大学生在生命教育中体悟生命真谛,确立生命之自觉。  相似文献   

15.
过度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往往会产生"生命边缘化"危机,表现为专业发展的功利化与工具化、教师学习权的异化、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忽视。教师自觉是对内在精神和意志的呼唤,也是助力专业发展回归到生命本真的关键,其最高境界为生命自觉。从"专业发展"转向"生命自觉"是教师成长的理想走向,需要政府和学校高度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教师自己也需唤醒生命意识,主动生成发展热情,在超越生命的过程中创造幸福的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提升教师素养、重建课堂教学、建设班级文化及改革评价标准等途径来达成培育学生生命自觉意识,促进学生生命自觉成长的研究目标,让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渐成为学校生活常态,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渗透出生命自觉的气息,由此生成一种基于生命自觉的眼光和视角。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对“他人”问题的讨论是唐君毅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君毅试图从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两个角度确立他人的存在和意义,但与其构建境界理论的独特方式有关,他既没能确立他人存在的必然性,也没有肯定他人存在的独立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没有充分尊重他人的他性.事实上,他人的存在不需要自我之肯定,相反还是自我得以成立的基础,他人对自我而言也不只具有工具意义,而是具有其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自我”与文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自我”性情的寻求,与魏晋以来文学自觉意识的结合,开创了文学创作领域的一大片园地,有向来为人称道的田园诗,鸟、松、菊、兰意象,有诗化的隐士新形象,有质朴平实而又不乏风趣的生活诗文,也有生的不如意而死后依然故我的文学生命新型样态。在他的意识里,文学创作如自我心迹的书写,是摆脱了物质经济束缚的纯精神境界追求。  相似文献   

19.
牧式教育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体性教育认知及教育生态,旨在唤起儿童的生命自觉,让儿童在自然、自由和自为的学习认知中充分发展、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考研落榜人数的急剧增加,考研落榜群体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研究采用质性访谈的方式,深入落榜群体的生活情景,刻画落榜群体的考研生命轨迹,并结合生命历程理论,考察特定时代背景下发生在生命转折中的限制和能动。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文章将考研落榜事件描述为五个阶段,包括迷茫中的考研决定、拉扯中的考研准备、有所预料的失败、不甘的再次尝试及无奈中的自我和解。在考研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关键事件都是在历史、社会、群体、个体的作用下发生的,即是说限制和突围贯穿落榜群体的考研、落榜历程始终,参加考研成为一种形式上自愿的非自愿行为;落榜后的他们可能会面临一段时间甚至更长时间的角色真空,人生进程被按下了暂停键;朋辈群体是贯穿考研与落榜事件始终的重要角色;而要突破考研落榜的限制,则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个体的自我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