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农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了一系列现代性变迁,这些变迁使城乡之间的发展距离进一步加大,乡村社会陷入了发展困境。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后,政府、学界、社会资本和基层民众等不同主体,从不同角度、立场出发,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解读,乡村也由此成为诸多学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为此,本文试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出发,探讨乡村文化重构问题,通过重建乡村文化生态,以期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农民脱离土地向城市进军,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使得留守在家的子女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对子女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试从文化资本理论角度来阐述留守儿童的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竞争力的培养问题,以期社会各界正视农民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贫困文化的代际传递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与教育观念,抑制留守儿童的社会流动。阻断贫困文化代际传递,需要发展乡村产业,消除贫困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完善教育法规,强化阻断贫困文化传递的制度保障;振兴村落文化,营造阻断贫困文化传递的环境氛围;构建协同机制,整合阻断贫困文化传递的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外出务工或经商的伴随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从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和学习现状,了解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真实环境,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改善留守儿童教育处境的对策,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手段和方法,使留守儿童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化进程中功利文化的膨胀、城市文化的强行介入以及传播媒介的多元化渗透,我国传统的乡村文化发生深刻变化:传统乡村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受到挑战;农民的自我身份认同观念趋于模糊;乡村高素质人口出现移位;生态环境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势必影响乡村少年的道德成长与学习生活。促进乡村少年的健康成长,应注重整体利益,克服教育的局部功利化,建构乡村少年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关注乡村主体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流动加剧、农村社会衰落,加之城乡教育布局调整,留守儿童的规模迅速扩张而其成长环境趋于恶化,其身心健康和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忧思。学术界近十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研究的问题集中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料等。通常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流动而本人留在户籍登记地的O~17周岁人口。因其成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系统性破坏或缺损,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会化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班主任工作的认知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同时针对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班主任必须要有好的方法去指引。  相似文献   

9.
由于跟父母分离,留守儿童普遍亲情和情感关怀缺失,心理健康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中小学校逐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以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事实上,心理咨询不仅有助于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获得合理宣泄和认清自我真实处境,还有助于帮助留守儿童自立自强地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消费主义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乡村留守儿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征为,在强大的城市文化的吸引之下,乡村留守儿童在积极融入城市而疏离乡村过程中,在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对抗之下,乡村留守儿童既无法融入城市文化,又难以再次回归乡村文化,成为无根的人。同时,在热闹的城市与安静的乡村的生存环境中,留守儿童常年在父母关爱缺失、社会关怀不足的情况下,情感上表现出“荒漠化”,成为最熟悉的“异乡人”。与城市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在乡村非结构化的教养方式主导下,大量留守儿童成为“自由人”,导致乡村留守儿童学业成就一般。据此,提出增进乡村文化认同、父母情感关怀出场以及实行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相结合的教养方式,以期能够促进乡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面临严重困境。产生困境的原因涉及多方面:家庭方面主要表现为家庭结构不完整、心理环境不佳、家庭教育主体素质较低及教养方式不当;学校方面主要表现为教育理念的偏差、物质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不良、学校教育主体素质较低;家校合作形式主义严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绝非易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趋严峻,其学习、生活、心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长期并重点关注。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状况的全面了解与对当下问题解决进展的深度探究与分析,提出更大的教育公平需求。当然,这是对已经实施的教育公平政策的肯定,同时也是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的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在学习、生活、心理、品行、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党和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教育与关爱,但仍存在问题.应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完善动态监测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4.
学校及教师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效用,让其在学习与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关怀,更加健康地学习与成长。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包括:强化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完善留守儿童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劳力进城务工,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带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最需引起重视的就是留守儿童的品德问题.本文从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品德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农村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组对广西民族地区的部分留守儿童作深入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通过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和研究,分析造成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6100多万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多万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要构建政府主导、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治理模式,以形成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据统计,2016年外出务工农民数量达到了28171万,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已经为人父母,这也造成很大一部分农民迫于现实问题而与子女分离,这些子女交由农民工的父母、亲戚看管,这部分孩子就是人们常说的"留守儿童"。同时,因留守儿童导致的犯罪问题屡见不鲜,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研究也收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留守儿童的问题现状出发,分析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原因,找出留守儿童犯罪现象的特点,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孩子群体的出现,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留守孩子的教育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通过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孩子思想品德的现状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开始引起关注。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生活与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之中意义重大。政府要做到目标明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政府主导职能,坚持公益为本;均衡发展,逐步推进,构建起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