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材料科学与工程在科学技术进步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众多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材料学科的专业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材料专业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并推动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是我们现代材料学科教育面对的重要问题。在“九五”期间天津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承担了教育部(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的重点项目,即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改革。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近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现在培养的大学专业学生,外语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动手能力下降,知识面窄,基础课相对薄弱。各个学校及用人单位均有以上反映。这是一个综合问题,它涉及现有的专业设置、学制(即从原有五年制改过来的四年制)、专业课与基础课的比例、实践环节、经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水平、对教学研究的投入等等,其中课程的安排、教材的建设也是重要的问题。在世行贷款支持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前一项目的基础上,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类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方案进行了新的探索与研究,对新时期现代化进程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教育与教学的目的、要求与定位,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具有...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基本场所,实验室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现代高等教育标准来看,实验教学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具有传授知识、开发智力、训练技能、培养组织能力、创造能力、科学实验素养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代替的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高等教育中理论教学是一个主项,实验教学也是一个主项,实践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项之一。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个要求涵盖面很广。其主要意义:一是以德育为核心,即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更为重要。大学理工科,尤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这样一些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很多创新灵感都是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或者是需要通过实验证明的。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实验教学的改革。一、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材料科学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新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占有极...  相似文献   

3.
钟胜奎 《教育教学论坛》2013,(30):101-102,77
苏州大学严格按照卓越工程师要求制订冶金工程的培养计划,构建了合理的通识课程平台、基础课程平台、特色课程平台、选修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对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开放实验室、实验教材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推进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面向新世纪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1世纪对材料人才的要求,培养具有材料综合性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研究,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进行新的尝试,即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将科学文化素质与人文文化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构建了宽、专、交结合的新课程体系,并通过与知名企业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利用科研成果研制综合实验系统等方式建立了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导师制、创新研修课、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学科竞赛等政策和措施有力推进了研究性教学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根据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论述了实践教学对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该专业采取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和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文章通过行业、高校及研究所调研,分析了社会、行业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要求;分析了2010年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措施。提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目标任务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201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才培养模式包含三大要素:课程设置、教法运用、人才培养评价。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产业需求与发展为导向,拟以安徽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为例,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融入工程专业教学新理念、拓展专业建设新内涵并制定人才培养新方案、打造专业教学新队伍、增建专业实验新平台和实习新基地、塑造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新课堂的专业综合改革具体措施,通过改革实践让相关学生、教师、学校、企业以及社会最大化受益。  相似文献   

10.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四个基本要素入手,研究了国内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培养创新人才推进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归纳总结了本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工程专业的建设不同与一般普通高校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突出的是其知识的应用性,这意味着教师正在进行的研究会融入教学中,以期教给学生最新的科学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既强调教师的教学法素质,也强调教师教学方法的持续发展,包括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系统运用。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问题、按课题组织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多年实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模块式实验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将其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模块.首先集中统一讲授与该模块相关的理论知识,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实验时不同组的学生做不同的实验,然后轮换.细化分组分别进行实验操作.该种实验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实验硬件设施不足、实验教学不系统、设备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并能与后续的实习环节很好衔接.  相似文献   

13.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产实习是大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针对目前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我们将以前在国有大型企业的定点实习改为在多个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企业进行。并根据课程学习的进展情况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参观、调研为主;第二阶段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经过三届本科生的试点,证明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收获,而且加强了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此外,还能缓解了生产实习经费不足的矛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探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培养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面向新世纪的综合化学实验改革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个新生事物,本文对这一新生事物近十年来在我校的改革进展、思路及实践进行了总结.对大学化学实验中心新的实验课设置,特别是综合实验课的课程体系、开设方案及教学目的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行业特征而展开。在专业教学中,以材料科学与工程行业的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道路,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并积极探索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途径,推动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本文阐述了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分析应用该模式的必要性,并探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和保障条件,也是反映高校综合水平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是特色专业,因为其所具有的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与替代性,决定了它必然是高校的核心资源与特质资源,是高校品牌创建的重要要素。  相似文献   

18.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特点,构筑了新的专业实验体系,形成了"以科研促进教学,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三届本科生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新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但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国内很多工科高校在这一环节出现弱化的趋势。在这方面急需进行改革予以对本科教学的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完善。本文以本学院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经验为基础,提出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的方案进行总结探讨,为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以生为本",产出原则的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东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整合优化实验内容、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改进校企合作模式、拓展实训教学基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将课外科技活动指导落到实处、深挖思政资源等一系列改革,完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