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种学科特点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化学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笔者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主要是靠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展开,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过去的以“获取知识”为主转为以“探究知识”为主,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过去的“封闭式教学”转…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通过实施小学数学“预习探究型”课堂教学二年多来的总结,提出建构“预习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和实施“预习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通过课前引导学生预习,课中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目的主要是传授知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思维被教师牵着走,课堂教学演变为解题教学,未能以学生发展为本。很多老师选择了这种课型,弱化了对其有效性的思考。笔者通过构建联想模式,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体验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知识,学生为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灌与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观上想通过“灌”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更多的知识“压”于学生,但却不了解学生究竟理解和掌握了多少知识。正如著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元哲先生所说:“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确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西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主动,中国学生惯于接受。”一语道破了中国学生在长期的“灌压”教学模式中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局…  相似文献   

5.
王立欣 《成才之路》2012,(15):85-85
一、创新教育只重视课外,而轻视课内当前,我们很多学校都没有很好地理解创新的独特性的特征,因而将课堂教学和创新教育对立起来,并把所谓的“第二课堂活动”即课外活动当做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法宝。就是因为这一认识,使得教师只重视课外活动,而轻视课内培养。课堂教学还是穿新鞋走旧路:重知识的传授,轻学法的指导。很多教师把传授知识当成了智力培养,所以,出现了课堂教学的满堂灌、填鸭式,这种教学根本就没有注意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那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有着错误的理解:它是把单一的传授知识当做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样会导致把教学过程理解为主要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他们评价学生,主要是看自己灌输的知识学生是不是掌握了,并把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狭隘地理解为模仿操练,  相似文献   

6.
李静晶 《学周刊C版》2010,(10):146-146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教育学生听话守纪律;中学教育是“分数教育”,一切为了高考分数;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主要是传授知识。知识与创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现在的情况是:普遍地强调学习,大学里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某些学校、某些课程“满堂灌”、死记硬背、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令人担忧。在这里我想大声呼吁: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课堂模式的现状 英语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造成了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泯灭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新能力,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20):61-62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体工具的出现,使数学教育理论不断地得到创新、充实和发展,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学生的课堂学习模式。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况,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中职数学活力课堂,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深受广大师生、家长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提出,课堂教学的形式也逐渐的发生了改变.以往物理教学主要形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接受性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课程标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发现式教学”过于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不利于课堂教学;所以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就进入了课堂教学并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并重”,它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又不脱离教学目标.本文从理念到具体实施环节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并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还有教师“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的自然变味。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低落、抵制,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指: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应用。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交流展示,把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李海德 《中学文科》2009,(8):79-79,97
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在单纯传授知识的旧教学观下,小学数学课堂一直遵循着固定的模式,即“以导人形式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教师讲授为主的新知识学习——以巩固新知识为目的的大量练习”。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探究的能动性,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合作、对话、交往,实现“四变”。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历经十年的课改,对于“教”与“学”的关系的认识取得了很大进展,推动着各地探索并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此,我们建构了“尚学”课堂教学模式,以促进教育实现教师中心转变到学生中心;课堂中心转变到学生课内外相结合自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传授知识与培养智能、提高素质并重的“三个转变”轨道上来.本文对其模式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实施策略进行归纳,以便一线教师对这一课堂教学结构特征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通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明确地写入了基本理念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在学校教育的方向。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克服高分低能现象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一、课堂讨论探究 ,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新知。“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进程中 ,去主动地发现新知 ,使他们获得探索真理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中学英语教师应根据语言教学特点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好教学内容、模式及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到来,伴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旧的教学手段已向现代教学手段转变,而现代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而旧的课堂结构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为,旧的课堂结构模式,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对学生有一定的强制记忆性,是为了单纯应付“考试”的需要。而现代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技能的培养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所以,旧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课堂教学所全力追求的,是学生完全能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信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始终以深厚的兴趣和持久的意志参与教学活动,在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我就初二思想政治课“环境与环境问题”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最大弊端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活动,课堂教学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三中心“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大学物理教学如何突破单纯“知识教育”的模式切入,就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个环节作了探讨。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内容的“新鲜度”“广泛度”“灵活度”和“精炼度”,在课外则应采取讨论、小论文写作与竞赛等有效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