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中国书法界、书法创作及书法家队伍素质存在诸多问题,关键在于文化品格的失落.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书法教育入手.书法教育必须注重文化品格.书法的文化品格包括 5个方面内容:清醒认识消费时代的书法生存境况;增强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倡导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学术胸怀;开阔视野、拓宽研究领域;博学强识、追求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的所有东西几乎都可以在书法中看到,尤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气韵、结构,大都在书法中有所表现. 书法是最个人化的艺术,它的书写是一个人完成的,个人的风格特别突出.书法与人的境界品行,书品和人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章可以瞒人,字不能瞒人.  相似文献   

3.
儒道释三家的心灵体证和学术理解影响了中国传统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书法艺术的文化精神契合于传统美学的意境体悟和生命意识.书法的文化传统折射出中国艺术的生命状态,成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理念.中国书法是书家体悟宇宙生命的外化形式,书法创作是一种生命精神的创生过程,是书家体味自然,感物动情,将其主观意念下的宇宙生命运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挥运于纸端,书法作品成为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生命精神的凝结.  相似文献   

4.
在书法发展史上,易道文化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保证了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然而,当代一些“现代派书家”却严重背离了易道精神,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否定汉字——对易道“意象”思维的背离;二、否定毛笔——对易道生命哲学的背离;三、否定传统审美观念——对易道“和合”原则的背离.由于这些背离,导致了“现代书法”的诸多弊端,因此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在所难免.文化回归,精神回归,是中国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书道原微--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抒情言志是书法的审美功用,尚道成道是书法的大境界;道的大境界,也是人性的大自由境界。书情、人性通道心,三位一体,是为“书之道”。人性的超越,书之法与无法及书之惰性的自由性与丰富性,意味着书法的触角可以自由深入地悟道、言道、载道与致道。书法、道之华。  相似文献   

6.
开封作家张晓林是将中国古代书法人物写进小说、用小说笔法塑造书家形象的第一人.他的系列笔记小说<书法菩提>,为北宋书法大家米芾等众多北宋书法大家立传,刻画其个性,摹写其魂魄,彰显其精神,廓清其是非,让他们鲜活地从故纸堆中走向民间,让后人重新品评这些书法人物,并从中悟出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世界残奥会会徽,以体现人文、和谐、统一为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艺术中,传统书法元素在中国的设计领域是最有特色的,传统书法元素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显得弥足珍贵,有着审美价值和广阔的前景.中国书法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淀,从这个前提之下不断的发展传承.因此,必须从学习借鉴另外国家优秀成分的过程中在书法艺术展示形式方面开展系统的分析,让中国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艺术领域中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9.
翟都良 《学周刊C版》2020,(2):142-142
我国书法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小学也必须要加强毛笔书法教学,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进行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年龄、兴趣等出发进行教学,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身心得到洗礼、精神得到愉悦、核心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书法教育作为一种与文字共生共存的书写活动,在人类文明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中国书法教育之历史起源与现状是弘扬和提高整个社会文化精神和个人审美意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唐成可 《教师》2013,(1):87-87
书法是东方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文化。东方书法精简为黑的线条和白的纸面,黑白二色穷极线条流变和章法演化,暗合中国哲学最高精神“万物归一”之道,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是东方文化精神的高迈境界——最能代表东方艺术和汉字文化圈的文化精神形象。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几千年的书法文化正逐步走向边缘化。甚至可能被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核心素养培养是当下教育领域的热点,浙江孕育了众多文艺巨匠和文艺巨作,体现了浙江思想深度,奠定了浙江文化厚度,标注了浙江精神高度。核心素养视域下"浙江精神"融入青少年书法教育探索,主要包括"浙江精神"的彰显、基于"浙江精神"培养核心素养的书法课堂打造、聚焦"浙江精神"提升核心素养的书法活动探究。当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书法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书法是最能代表民族特质又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它是中国人内在的精神,其笔墨磨练就是精神磨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艺美学的精神是诗的精神,而中国诗的精神不是单一型的,而是跨文化现象、跨门类美学现象.它是由绘画、音乐、建筑、园林、书法美学渗透而成,出现了一种美学贯通机制.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就应改变传统的单向性思维机制,以多元性贯通思维机制,考察中国诗,确定诗美学精神的涵值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法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文化特征。书法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精神气质有着极大的助益,即对他们的思想品德、审美观念、智力等方面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人、学者必备的文化素养与技能。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书家是中国近代社会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他们虽无心于书法但却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成就对当代书法学习、研究以及书法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鲁迅先生的诗稿,融诗之情与书之韵于一体,以独特的文风气韵和真挚的情感,不仅为书法提供了更为深广的内容与审美空间,而且丰富了诗歌的审美空间,扩展了精神世界的表达方式,无疑是我们研究鲁迅先生书法以及精神世界的最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庄禅神凝说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创作心理机制,并直接构成了中国书法的特殊审美内蕴.“书法”之名义,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或驴世马.难睹全象.中国权威工具书《辞海》概而论之,大而化之,简释为“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指毛笔书写的方法”.专业工具书中,着眼不同,见解自异.《中国美术辞典》释之为“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指用圆锥形的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香港《中国书法大辞典》谓之“借助于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的精神美的艺术”.至若学术文章,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郝文勉认为书法是“利用各种书写材料,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则和审美规律创造出来的汉字艺术形  相似文献   

17.
处于同一文化圈的中、日当代小说,在双重人格的刻画和复杂人性的描写方面,有许多相同和可比之处.日本一些当代小说受到复杂的文化影响,中国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使他们的文化性格处于隐思和内向,而西方基督教文化和精神分析学又使他们具有原罪意识和原欲的冲动,神道教和武士道精神并未完全消亡.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冲突更加激烈,致使人的灵魂的绞杀更加深重,于是人物命运的指向较多的是走向死亡.中国小说在描写人的复杂人性时,更多是在于表层欲望的宣泄,较少触及人的精神层面,应当说中国作家对复杂人性的描写要肤浅一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书法历史十分悠久,是我国广大书法家智慧的结晶。因此,中学生也应当学习书法,将中华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风格,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根。但在中学基础教育中,书法教育却被忽视,许多大学生、研究生的汉字书写水平也大不如前。本文对中学书法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之书学观     
书法,是传统文化内部的产物,它由观念积淀为形式,成为人心营构之象。因而,书法归趋于审美,并不是形式化的结果,而是人文化成的产物。书法衍生于汉字。汉字的产生,虽具有通达天人之际的伟力,但归其根柢只不过是工具性的一物。因而,依乎“六书”法天象地的取象意识,虽使汉字先天地具有了美学价值,但如果没有文的自觉与人的自觉--心性化的审美融注,则汉字便只会停留在工具性物化阶段而上升不到书法的形上高度。事实上,书法真正趋于自觉正是在魏晋文的自觉与人的自觉全面产生之际,其标志便是书法文人化的确立。从此,书法开始与人性结合,成为表达玄的心灵状态的心性化艺术,并进一步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内部,成为全面体现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艺术。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代替了它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三代以来,每一朝代都有它的书体,表现那时代的生命情调与文化精神。我们几乎可以从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中国艺术史的时期,像西洋艺术史依据建筑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一样。”  相似文献   

20.
龙开胜书法创作诸体皆有,其着意于立意、形态、笔墨、布局以致诗情画意。中国儒释道等传统的精神内核和古典书论的见解,在其书法创作中皆有所体现。龙开胜承贤者遗风,以胸中才气陶其学养,兼采众长而付诸实践,最后在书法创作中找到自己的精神绿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