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9 毫秒
1.
杨守敬(1839~1915)是我国清末民初的历史地理学家兼考据学者。1880年作为驻日公使何如璋的随员访日,1884年归国。在日本的四年中收购了大量中土亡佚的古籍及珍篇的日本汉籍(大部是经史及医书),并因编著刻印了《日本访书志》、《留真谱》、《古逸丛书》等不朽名著,从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名垂青古的杰出人物。笔者久慕杨守敬访书之举,杨氏的著述,早已熟知,观海堂、飞青阁等藏书也已成旧闻。然而,若对杨氏访书之经纬,成就诸  相似文献   

2.
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宋代的金石学,在元、明两代走向衰落。清初,在孙承泽等学者的带领下,形成一股寻访碑刻、研究碑刻的热潮,随之,这门古老的学问重新兴盛起来。孙承泽的金石学研究范畴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宋代的金石学家只是利用金石文献来考经订史、辑录遗文,而孙承泽不仅利用金石文献作为考据材料,而且对金石书法投入更多的关注,他大量利用碑版来探讨历代书法史的风格变迁,评骘书法家优劣得失等书学问题,大大地突破了前人仅以墨迹与法帖论书的局限,拓展了金石学的研究视野,开启了清代金石学研究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金石文献是以金石为载体的文献;金石书籍是著录和研究金石文献而形成的著述。著录金石文献形成金石目录;著录金石书籍形成金石书籍目录。通过分析和总结金石书籍目录以及具有与之相似功能的其他著述,金石学学科领域中的金石书籍分类情况得以展现。以器物分、以所收金石自然次序分、以著述体裁分、以研究方法分、以著录体例分是五种主要的金石书籍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4.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县(今枝城市)人,是我国晚清时期一位获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学者。他与舆地、版本、目录、金石诸学均有精深的研究,在经学、小学、辑佚、古钱币等学科也都做出了很大成绩,并都有专著传世。他还擅长书法,被日本人推崇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  相似文献   

5.
张伯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碑帖研究学者。他的《法帖提要》是目前刻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堪称近代法帖考释著作翘楚。2006年整理出版的《张伯英碑帖论稿》是近些年出版的一部最为全面重要体现张伯英先生碑帖研究思想和成果的著述,不仅对碑帖学研究的完善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还对书法史论的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书分3册,前两册为张伯英手稿墨迹,第3册为前两册  相似文献   

6.
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读了由陆坚、王勇教授主编、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一书,我以为这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深层次反映中日文化交流的著作。 关于我国典籍在日本流传,自近代起就有人在做这一工作,例如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书,回国后曾辑刻《古逸丛书》。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先生为编纂《四部丛刊》亦曾去日本访书。傅  相似文献   

7.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他博学多才,涉猎广泛,在历史地理学、版本目录学、金石、书法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数十万卷[1],先后建有邻苏园和观海堂两座藏书楼。藏书印有“星吾海外访得秘笈”、“星吾东瀛访古记”、“宜都杨氏藏书记”、“杨星吾日  相似文献   

8.
明人周锡珪《唐碑帖跋》自成书以来,未曾刊刻,当时传世者仅有罕见的几种抄本, 《四库全书》归入存目.今存抄本仅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所藏两部.本文对这两个抄本进行考察,认为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实抄自南京图书馆藏本,且其抄写质量不如南图本.对此书的书学价值进行研究,认为此书对唐代书学的研究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晚清杨守敬、黎庶昌驻日期间,曾三次借阅枫山文库藏古钞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次为光绪八年(1882年),杨守敬通过友人枫山文库馆员岩谷修私自借出影钞。第二次为光绪九年(1883年),黎庶昌通过外交途径获准借阅,委派杨守敬借出并组织人手进行对校,是为《春秋左传杜注校勘记》。第三次是光绪十三年(1887年),黎庶昌再次驻日时,又曾借阅。第二次时,杨守敬在组织人手对校过程中,私下里又将其影钞本与古钞本原书比对,出具多条校记,时间都是光绪九年。然而杨守敬忽略了影钞本上其光绪八年的题识笔误,留下漏洞。直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其刊刻《日本访书志》时,才将光绪八年的题识删除,又重写了一篇,并且未再写题识时间。由此,造成与王重民《日本访书志补》中所收光绪八年壬午夏所记题跋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柳诒徵陶风楼藏杨守敬致倪文蔚手札十五通,是至今公布的杨守敬最早的手札。内容涉及校刻《古今钱略》、纂修荆州府志、刻印《楷法溯源》等事,为我们提供了杨、倪二人生活与学术交往的丰富、生动的记录,是研究杨守敬早期著述和刻书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一《冥报记》是一部唐代初期宣扬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宣教小说集。《旧唐书》卷八五《唐临传》中云:"…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于世。"此书成书不久,便有郎余令的续作《冥报拾遗》出现,顾况的《戴氏广异记》中亦举其篇名,大型类书《法苑珠林》、《太平广记》等均有引载。宋以后随着佛教的衰颓,此书失传,只有其引载篇则偶有转引,且讹谬层生。然而此书正如《游仙窟》等在中国久成佚书的作品一样,长期以来被保存在东邻日本。清末杨守敬于日本访书,得此书的一个抄本,杨氏《日本访书志》卷八云相传是三缘山寺写本。日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新揭示的文献、档案,在民国学术转型的大背景下,考察这一时期两部金石学领域内重要著述的撰作始末、体式和内容,对近年来今人相关的整理加工也有所陈说。  相似文献   

13.
张弛  何思源 《兰台世界》2017,(13):27-30
《金石录》作为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钟鼎碑刻铭文集录和考证著作,不仅在金石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档案学思想。通过对《金石录》进行分析,深入探析赵明诚与李清照"订史氏之失,合圣人之道"的档案价值观,旁收博采与多管齐下的档案收集原则与方法,四部分类、严格登记、遵循来源、时序排列与详尽著录的档案整理理念,以及丰富严谨的档案文献鉴辨理念与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辰辰 《今传媒》2016,(8):154-155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其独特的书学思想以及汉字所具有特殊的结构形态是作为书法延续至今的基本载体,规定并制约了书法发展的方向。与此同时,书法论著也日益丰富,篇章渐长。其中,孙过庭《书谱》在历代书学著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广博宏富,见解精辟独到,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论、书体论、创作论、审美论、批评论等方面来进行叙述,并分析其主要表达的书学思想和书法理论框架的构建,阐述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台湾金石堂书店于去年岁末邀集台湾文化及出版界人士,用投票方式,分别选出了1985年度台湾出版界“十大新闻”、“最具影响力的书”。“十大新闻”为: 1.著作权法于7月4日由“总统”明令公布实施,汉声与礼来的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动荡和维新以后价值观的变化,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古书以及汉籍和刻本从古寺、旧家中流散而出,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如杨守敬从日本带回大量善本旧籍的事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与此同时,活跃于中日两国之间的书商的商业活动也是汉籍回流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本稿利用前人未曾注意的中日两国文献资料及乐善堂的销售目录《乐善堂书目》,对岸田吟香与他经营的乐善堂在中国的图书出版和贩卖活动加以考察,在分析乐善堂出版销售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同时,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日藏汉籍回流中国现象中商人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应日本编辑学校的邀请,我校龚应荣校长、出版系孙国明主任和局外事处沈询澧同志(翻译)一行三人,于今年6月7日~14日,去日本考察访问。龚校长一行在考察期间,受到了日本编辑学校校长定村质土和前任校长、现任研究所所长吉田公彦以及事务局长小林敏等全校教职员工的热情友好的接待。6月8日,在编辑学校举行了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与日本编辑学校校际交流协议的签字仪式,正式建立了两所校际联系。代表团接着参加了两次日中出版教育交流会议。在第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日动漫界的交流,促进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12月6日下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与通力(上海)计算机有限公司、日本漫画学院的合作座谈会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举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长郝振省、通力(上海)计算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粱钢博士、日本漫画学院院  相似文献   

19.
中日之间书籍的交流源远流长,各期的特点不尽相同。从书籍流播的途径、载体以及种类上的不同,可以看出日本不同时期文明程度的差异性以及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取向性。从《蔗轩日录》中记载的大量中日汉籍交流的资料表明,遣明使是明代中日书籍交流的主要担当者,官方赐予、友人馈赠以及少量的物物交换是当时书籍的主要来源;儒书、医书等是书籍交流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戴志骞生平与图书馆事业成就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志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为中国早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中国图书馆学人对其生平活动与著译成就了解甚少,相关论述中常存在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文章首先考察了戴志骞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与工作,北上清华学校,留学美国,南下国立中央大学,以及转战银行业的具体情况。然后考察了戴志骞与中国图书馆界的情缘,包括参与或发起成立多种图书馆协会,开设演讲以传播图书馆学知识,作序以提携图书馆界后学等。最后考察了戴志骞的著述成就,包括他撰写的各种图书馆学研究著述以及书报介绍文章等。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