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谷秧歌是源于太谷民间小戏,发展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的小调,其曲调优美、通俗易懂、短小精干、琅琅上口,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千余年的发展中吸收了南北民间小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间小戏.现有资料很少有将太谷秧歌舞蹈元素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通过对太谷秧歌表演剧目的反复观看、记录与总结,发现其中具有夸张幽默的情绪化舞蹈元素、朴实自然的生活化舞蹈元素、物虚情实的情境化舞蹈元素,并对太谷秧歌舞蹈元素进行梳理与分析,进而为探索太谷秧歌舞蹈元素在学术上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对王西麟《太谷秧歌交响组曲》第四乐章的文本、音响与艺术表现及其关系的简要分析,探求其结构方式与悲剧性形象的创作技法,以期对理解该作或学习借鉴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类型。山西秧歌品种繁多,分布广泛,从音乐形式看,有11种属于民歌类,14种属于歌舞类,10种属于戏曲类。侯马白店秧歌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可以广场表演,也可以上舞台表演,曲调优美,动作奇特,表演形式主要是跑队形和演唱民歌小调。  相似文献   

5.
祁太秧歌作为山西省重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发展,祁太秧歌发展不乏出现问题,从新编秧歌戏《孟母三迁》获得成功来看,它给予了祁太秧歌的发展许多有益的思考,这就是要求我们仅仅抓住其中凸显的契机和机遇,不断将祁太秧歌的传承和发扬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城市,是连接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自古以来,乌鲁木齐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人们所乐道。本文通过对乌鲁木齐汉族民俗文化的探究,来展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社会风貌,以及各族儿女为新疆的建设与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7.
韩彬 《考试周刊》2013,(92):12-12
《小姨多鹤》是一支人性的赞歌。作品通过这六口之家里的亲情、爱情、友情,把人世间的伟大人性开掘得淋漓尽致、深刻辟透。战争如此残酷,但它在人性面前却显得不堪一击;生活固然艰难,却也不能压倒人性的力量,没有比人性更坚强的了。  相似文献   

8.
民间“国”字号评选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民间“国”字号评选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民俗文化和重视民俗文化的力量,把民俗文化中所包含的情感和心理充分释放出来。民俗文化无论是从大传统和小传统的角度,还是从民俗控制的角度来分析,都是民间“国”字号评选中不容忽视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民俗文化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对英语课本语篇中出现的外国民俗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进行对比,在英语综合课堂上通过做陈述、讨论和小组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在合适英语专业大学生中传承中国民俗文化的方式及其对英语能力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为契机,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名著中的民俗文化现象为抓手,以“走进贺州民俗传承优秀文化”实践分享课为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对贺州民俗文化进行实践采风,从而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探寻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枢机,为学生深入研读名著、拓宽阅读视野提供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1.
《祝福》民俗色彩强烈,描绘了许多民俗活动。其中不仅有封建礼教,还有许多沿用至今的优秀民俗文化传统。在语文教学中与课外阅读时,都应该注重辩证“民俗传统”与“封建礼教”,积极构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宋春宇  张炳意 《甘肃教育》2020,(11):110-111
<正>美育是审美教育,也被称为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美育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们具有理想美、情操美、品格美和素养美等品质,还应该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意愿。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美育课程的主渠道为音乐、美术,对于戏剧、戏曲、影视方面的教育资源还比较欠缺。在资源有限的情  相似文献   

13.
李帆 《考试周刊》2015,(29):21-22
创新是一切艺术形式的生命。胶州秧歌的创新是它被更多群众接受,走向现代化舞台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对胶州秧歌的艺术特征与当代舞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胶州秧歌与当代舞融合的可能性,对胶州秧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俗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颇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的外宣工作是加强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朝阳地方民俗文化为例,阐述了外宣工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民俗是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以年画民俗文化为例,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突出阐明民俗的翻译要明辨文化身份,保持年画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民族特性,翻译中应采取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充分挖掘展现年画文化的内涵,不仅应使英汉两种语言对接成功,更要使两种文化内涵对接成功。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一位有着执着的美学追求和深刻洞察力的作家。《秧歌》这一部曾经在大陆文坛中避而不谈的作品,由于夏志清先生推说其具有巨大的文学价值而引发了强烈的争议。各家争鸣,最终都融进"张爱玲热"现象研究的一部分。探求《秧歌》的"真实"价值对于还原张爱玲艺术创作的基点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做好民俗文化翻译对现代旅游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语用等效翻译、直译加注解以及民俗文化深层结构挖掘等策略可使旅游英语民俗文化翻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紧抓发展机遇,促进民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在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中积极开展民俗文化教育,特别加强世界民俗文化知识教育,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而且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生活文化的认知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海峡民俗文化是历代海峡两岸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与流变中蕴涵了浓厚的亲和力。我们可以闽都民俗文化为样本,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建立全方位海峡民俗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民俗文化跨海峡交流,通过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造福两岸百姓。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民俗文化的外宣翻译不容忽视。以石狮市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为例,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提出完善翻译生态环境的建议,充实民俗文化翻译领域的研究,促进石狮市民俗文化的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