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明代福建商人的海洋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海商在明代实行海禁的特殊情况下,仍控制了浙江和广东沿海的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市场.本文通过研究明代福建沿海的漳州、泉州和福州三大海商的特点,阐述福建海商在当时以及现今对中国海上贸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晚明福建与江浙的区域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福建与江浙之间区域贸易相当发达。江浙向福建输出生丝、绸缎、棉花、棉布、粮食等项商品,福建向江浙输出荔枝、龙眼、柑桔、木材、夏布、纸张及海外贸易中获得的白银。双方经济的发展。都有赖于对方的市场、原料和资本。而其依赖程度之深,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在对晚明福建与江浙区域互动的考察中,我们已可看到中国近代化的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政权更迭,国内的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人们对商业与贸易有了较深的认识,商人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许多国家都有开展对华贸易的强烈愿望,中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此时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很强烈,福建对日贸易飞速发展起来,在规模、人数、范围等方面都达到很高水平,商品种类方面更是丰富多彩,此时福建的对日贸易在整个亚洲地区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宋代的漳州商人──黄琼与林照庆土肥子随着宋代的福建开发,被称为闽商的福建商人,在海内外十分活跃.究其背景,如福建缺少耕地,“福建一路,以海商业”一样,多数人以海商为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漳、泉、福、兴化几地,人人都造船进行贸易活动,其中泉州商人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5.
明代闽南私人海上贸易十分活跃,相继出现月港海商集团、诏安海商集团、安平海商集团,成为东南沿海甚至东南亚海域的一股重要的海上势力。闽南地方乡绅不仅参与海上贸易,加入反海禁的斗争,还形成了反封建的比较开放的自由思想,泉州乡绅李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贽同情、赞扬海盗商人的言论,表明闽南的海上贸易给闽南地方乡绅在思想上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同时,从闽南乡绅的海洋意识也反映了闽南私人海上贸易的发达,也说明在中国,闽南一向是比较开放的地区,闽南文化自古具有开放、自由、拼搏的海洋性格。  相似文献   

6.
清代闽台郊商是主要从事台海贸易的地域海商群体,他们一般都聚集在闽台沿海沿河靠近港口的地方,开行设栈,囤货发运或储货待售,逐渐形成了逐港而居、各聚街衢等空间特征的海商聚落。闽台郊商活动的这种空间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闽南海洋社会经济的复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由开放走向封闭。在这大背景下,福建的海外贸易港口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初,福建市舶司所在地泉州掌管对琉球等国的朝贡贸易,在海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同时期的福州港却默默无闻。到了成化年间,福建市舶司由泉州迁往福州,“东方第一大港”的泉州开始走向衰落,福州港取而代之在中琉贸易中的地位,成为明代海外贸易的最重要港口。本文拟对两个港口地位的转化做一个比较研究。一、泉州港与福州港地位转化的社会历史背景明朝建国之初,由于朱元璋在统一全国过程中有不少敌对势力逃到沿海岛屿及海外诸国,同时期倭患四起,这两股势力不断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为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太祖的统治,明太祖下令禁海。据史籍记载“洪武初,设(市舶司)于太仓黄渡,寻罢。复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21,(5):21-26
华人自宋代下西洋,散居南海诸国港口各地,有文献可考者,大部分来自中国福建和广东一带,尤以闽南人居多。唐宋至明清时期南海交通贸易兴盛,福建沿海的舟子海商顺季风下南洋至马来西亚垦拓。随之而至的“月子”习俗作为闽南族群的乡族记忆,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成为生命礼俗的重要元素。福建闽南族群的饮食习俗、行为礼俗和习俗禁忌在当地传承与嬗变,彰显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塑造身份认同、促进与其他族群交流与融合、彰显闽南家族社会血缘伦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嘉靖时期,我国的海上贸易逐渐兴盛,但海禁政策的施行严重阻碍了海上贸易的顺利进行。文章主要以王直为例,叙述了以王直为首的海商集团为求得一个稳定的海上贸易环境,同明王朝展开的反海禁斗争。这一时期,我国的沿海形势极为复杂,除了中国的海商集团外,还有倭寇、海盗及葡萄牙、西班牙等外国势力,使得海商集团的反海禁斗争也变得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
被明朝统治者称为“海寇”的颜思齐(1589—1625,福建海澄人)、郑芝龙(1604—1661,福建南安人),是十七世纪初期活跃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海商集团的领袖。他们以台湾为基地,一面同明朝政府的海禁政策作斗争,一面与东西洋各国进行友好贸易,这符合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他们把大批汉人引入台湾,对于加速这个宝岛的开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台  相似文献   

11.
竹马戏是流行于福建、广东一带的地方小戏,关于它的形成年代,有南宋说、元代说、明代说、清初说等多种。这些说法往往得于传闻,大多缺乏有力的材料作为佐证。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再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这个问题作出新的探讨,并得出这一地方小戏剧种大约形成于元代的观点。此外,由于受竹马戏直接影响而出现的广东白字戏其形成年代也不会晚于明代中前期,这就进一步佐证了竹马戏形成于元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散文以其携带着浓厚的传统文化 ,特别是吴越文化信息而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一信息在他大部分的散文作品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发散。朱自清散文的吴越文化信息主要发端于作家本人对地域文化浓厚的审美心理素质 ,这一心理素质的形成可能与他长期生活在江浙一带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又有着浓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有关  相似文献   

13.
董其昌为明代著名书画家,其诗文集为《容台集》。《容台集》共有两个版本系统,一刻于松江,一刻于建宁。  相似文献   

14.
宋代诗人重视学习杜诗,使杜诗风格在宋代诗歌中得以重现。陈师道、陈与义、陆游等诗人学习了杜甫五言诗沉郁顿挫的风格,苏轼、苏辙的诗歌学习了杜甫七言律诗老健疏放的风格。杜甫浑涵汪茫、雄浑悲壮的七言律诗代表了杜诗七律的最高成就,陈与义学习杜诗的此类风格最为成功。此外,苏舜钦、王安石等诗人学习了杜诗萧淡婉丽的风格。宋代出现了在风格上接近杜甫的诗人,这是这个时期学杜的最大创获。  相似文献   

15.
试论唐传奇与宋元话本叙事模式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读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与宋元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从叙事的外在体式、叙事的结构方式、叙事的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唐人传奇与宋元话本叙事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简帖和尚》成文于金代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本小说《简帖和尚》产生时代,有宋代说,元代说,明代说,持宋代说、元代说者较多。但从小说内容、流传过程来看,它的产生年代应为金代。  相似文献   

17.
由汉赋而明文学思潮,又转而观汉赋,可对汉世文人在规范与异化中的沉浮与挣扎,及由汉而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文化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心灵历程有更深刻的体味与感悟。书名"书写策略",切中了汉赋自觉为文的本质,可见汉人的创作心态。而"集体汉赋"之说也堪为赋学研究史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赋学理论,继承的是元祝尧的古体赋观,表现为复古派与反复古派的交相论争。明代后期,出于对中期赋学倾向的反拨,推尊汉魏六朝赋的赋选和赋论家开始出现,表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  相似文献   

19.
偶语厅是朝鲜肃宗时期设立的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明朝末年避居朝鲜的山东移民郑先甲在汉学偶语厅中担任汉语训长,为朝鲜王朝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汉语翻译人才。郑氏后裔在朝鲜繁衍生息,其中有多人在朝鲜政府为官,同时,他们在朝鲜王朝崇祀明朝皇帝的活动中担任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0.
文人结社现象贯穿有明以来近三百年历史,晚明文人结社的数量和规模均为史前所罕见,构成士子人生、文学、政治生活、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本文拟就晚明文人社团经费来源进行研究,其中以复社为代表进行集中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