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学期,为了更好地集中研讨一些问题,教研组要求校教研课采用"同课异构"的方法,同一年级段的老师同上一篇课文,分别自主备课。教研组长安排我们五年级教研课的课文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定下这篇课文后,同办公室的老师颇有微词:这样的课文太  相似文献   

2.
《卖木雕的少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7课)是我参加市优质课比赛的课文。这一次的备课与教学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好课,是磨出来的!一、初次尝试,深感肤浅备课伊始,我快速默读了课文,非洲少年的憨厚、淳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为了让课讲得大气,也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我毫不犹豫地把这堂课  相似文献   

3.
榜样的力量     
开学初 唉!这班学生真懒!!!一篇不足三百字的课文,绝大部分同学仍读不通畅!这是我新接手的一个五年级的班级.昨天下午,我布置了预习任务,尤其嘱咐要多读几遍课文,读通顺.今天的晨读课,我又给他们整节课的时间读课文."投资"了这么多时间来读这篇篇幅不大的课文,应该"搞定"了吧!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伊始,备课组长俞老师安排我上一节组内课。我选定的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初读这篇课文时,感觉作者文笔优美,观察角度独特、新颖。如何让学生也能够感觉到作者用词的讲究、观察的细致?  相似文献   

5.
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次县里搞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我年纪轻,又刚毕业,学校就推荐了我。比赛搞得很正规,大家都是提前两个小时接到课,关在一个房间里备课,没有任何资料。接到课一看,是我从没有接触过的一篇议论,看了一遍,觉得这篇课选得实在不好,论点不集中,层次不清楚,语言不精练,不知道怎么讲。走进教室时,心里还没有什么想法,于是只好对学生说实话,我觉得这篇章写得不好,然后就讲了一些看法,这堂课就这么完了。我当时也知道这堂课绝对没有可能得奖,所以走出教室的时候,虽然也看到了评委们的脸色。  相似文献   

6.
情书     
张军辉 《陕西教育》2004,(11):40-40
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来回转着,内心有些激动。因为今天要上的课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为了让学生能好好品味这篇课文,我提前作了精心的准备:制作精美的课件,曼妙的班德瑞音乐。我想,这一课肯定会上得很成功! 上课铃一响,我便迫不及待地走进教室。一段精彩的开场白之后,我感觉学生们已进入了状态,内心一阵暗喜。“……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了,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学生那声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有  相似文献   

7.
余慧琴 《贵州教育》2011,(14):38-39
又是一节公开课,正好上到文言文《曹刿论战》一课。听了那么多文言文的课,大多也都是介绍作者背景、解决字音、翻译课文、理解问题等,没有什么让人心动的地方。我不想这么平淡地渡过这一课。怎么上才能上出新意,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个全新的感受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用“五读”法来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8.
比赛前,当我抽到《鸟的天堂》一课时,我很失望,虽说鸟的天堂就在广东,我也曾去过“小鸟天堂”,但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对于巴金的这篇文章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感触。况且,我上课的地点是在太原,这北国的孩子很多都没有见过榕树。打开网络和形形色色的教参,各种各样的设计多达几十篇,许多专家、名师都上过这节课,可以说,对于这一课的解读和教学分析也各有说法,但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这一课无非就是讲两大方面,一是“树”的大、茂盛,二是鸟多、鸟欢。这样一篇课文,想上出新意,谈何容易!但是我别无选择!只有静下心来“应战”。  相似文献   

9.
[案例]这是教学《军民一家》(浙教版第五册)时的情景:为了准备这篇课文的教学,前一天晚上我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去备课,从谈学生敬佩的人物揭题,到朗读竞赛的安排,再到深读课文,感受雷锋乐于助人的崇高品质。原以为学生的朗读与学习感悟会精彩纷呈,对雷锋崇高品质的认识会更进一步,却不曾想,当我按照课前预设,试图寻找课内的精彩时,却发现学生竟然无动于衷,心不在焉。回到办公室,不断反思其中缘由,似有所悟:不管课前准备得多充分,踏入课堂,学生才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弃他们不管,只顾完成自己的预设教案,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遭受打击。而这节…  相似文献   

10.
王艳 《山东教育》2011,(25):33-34
又学完了一个单元。这组课文连续有三篇都要求背诵,学生好不容易背过了《北大荒的秋天》和《西湖》这两课,今天又把《拉萨的天空》一课学完了,我说:"这一课课后习题也要求背诵。"孩子们一听立刻像被霜打了似的无精打采地念叨着:"啊,还——背?"我只好又苦口婆心地从背诵的意义方面对其教育一番。孩子们也只好很无奈地背  相似文献   

11.
又学完了一个单元。这组课文连续有三篇都要求背诵。学生好不容易背过了《北大荒的秋天》和《西湖》这两课,今天又把《拉萨的天空》一课学完了,我说:“这一课课后习题也要求背诵。”孩子们一听立刻像被霜打了似的无精打采地念叨着:“啊,还——背?”我只好又苦口婆心地从背诵的意义方面对其教育一番。孩子们也只好很无奈地背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曾经,我和很多语文教师的想法一样:这篇课文都教了好几遍了,还需要备课吗?即使偶尔重新备课,也是重复老教案,或从网上拷贝,或简单地写几个教学环节。现在,我已改变了这种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春的一节公开课备课的波折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被要求对全校上一节语文阅读公开课。我选择了《麋鹿》这篇课文。我觉得这篇课文层次清晰、内容丰富、知识有趣,学生肯定比较感兴趣、好把握,不会“冷场”,而且教参的备课资料十分详尽, 还配有一段精彩的课堂实录,只要稍作改动就行了。当天晚上,我就将教案中精彩的部分拼拼凑凑,“择优”抄在了备课本上,写好了“串台词”,并进一步在头脑中预演、细化,配上了图文并茂的课件。基本思路是:复习第一段导入,感受黄海滩涂的美;精读第二段,了解知识、  相似文献   

14.
程翔 《语文学习》2021,(2):9-11
语文组的老师们在一起备课座谈.我提议请小郝老师来执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课文.小郝老师很敬业,也有灵气,爽快地答应了,提出给她半个月的时间来备课,随后我也看了她的教学设计,并当面进行了座谈.元旦假期一过,备课组的老师们就去听她的课了.  相似文献   

15.
这学期,为了更好地集中研讨一些问题,教研组要求校教研课采用“同课异构”的方法,同一年级段的老师同上一篇课文,分别自主备课。教研组长安排我们五年级教研课的课文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接到被选派参加2011年泉州市"送课下乡"活动的任务,立即翻阅语文课本。我的目光被《生死攸关的烛光》这一课所吸引。这篇课文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有形象鲜明的人物,还有生动细腻的描写,一定能打动学生,课也一定能上得很精彩!我决定了,就上这一课!  相似文献   

17.
实录用心灵品读——我上《记念刘和珍君》执教/窦爱君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第六课《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比较长、有一定难度的课文,我虽然已教过几遍了,对那种常规的教法却一直不太满意。这一次,我想打破常规,探索新的教法,于是备课时干脆扔开“教参”,像第一次接触这篇课文一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我校展开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作为一名处于成长期的青年教师,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做课《金钱的魔力》,从整个备课、磨课、上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一、精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金钱的魔力》是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应用。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  相似文献   

19.
【学习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7课 【教材简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回忆了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  相似文献   

20.
许多语文教师 ,总是将时间用在备课上 ,把力气花在泛查资料上 ,惟恐对教材研究得不透 ,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丢落了知识点。2 0多年来 ,我就是这“许多”中的一员 :讲任何一篇课文 ,总是钻研教材 ,写好教案 ;有些课文总是诵记在心之后 ,才走上讲台与同学们见面。妻子对我说 :“这么几本书 ,都讲了 2 0几年了 ,还费这么大力气 ,真笨 !”妻子的话说得我脸上似着了火 ,只好说 :“台上 3分钟 ,台下 10年工。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 15分钟的小品 ,一练不就是半年吗 !”妻子不说话了 ,可我想想因自己是一个语文老师而给妻子带来的寂寞和辛劳 ,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