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陆媛 《知识窗》2011,(2X):55-5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对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原则等作出了全新的定位。本文本着新课标的视角和标准,就如何评价一堂语文课的教学质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翁冰心 《科教文汇》2010,(26):105-105,109
阅读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影响着我们对周遭世界的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把阅读定位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从"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导"、"在读中欣赏"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李王香 《科教文汇》2011,(14):88-8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我们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平等和谐中营造学习氛围,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中丰厚感悟,主动质疑释疑,提高探究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晓霞 《科教文汇》2010,(29):25-2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课程。教育部增设《纲要》课,旨在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纲要》课在充实大学生的史学知识、增强其史学素养方面发挥了巨大功效,但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相对弱化。本文旨在分析《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现象和原因,探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贾丽芹  杨建平 《内江科技》2011,32(7):172+166-172,166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为指导,总结本校高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四新"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模式,制定"一高四强"的技能型人才标准。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屈南  张芳  阎亚矢 《现代情报》2011,31(4):128-132
结合调查分析当前我国大陆高等师范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和《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2008)》、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及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契合情况,旨在探讨高师院校图书馆今后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以适应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李艳秋 《金秋科苑》2010,(6):270-270
真情实感相比较,新《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问题是这种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之作,我们所能看到的寥若晨星。 学生们这样那样的"缺失",追究起来,则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首先是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上过多地强化了价值判断上的"一统",第二,是教师对作文的"冷情批阅"导致了学生作文的"记忆创伤"。第三,集中体现娱乐功能的大众文化以其不挡之势侵袭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8.
夏君  杨凝芳 《科教文汇》2023,(9):167-169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推进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语文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变革。该文结合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初中语文教师线上教学反馈及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初中语文线上教学路径及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力求做到以生为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本文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结合当前的作文教学实际,提出了在新课标下进行实践性作文教学。文章从三个大的方面分别阐述了什么是实践性作文教学、怎样进行实践性作文教学、实践性作文教学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0.
谢旋 《科教文汇》2011,(22):116-116,12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实验稿)是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于2001年6月正式出台并在全国全面实施。2006年6月至9月,经过征求意见、认真修改,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简称修订稿)。本文是对新旧标准中关于"理念"部分的比较分析,研究课程改革的方向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朗读在对课文的感知、课文文本的理解、学生语言的训练和情感的体验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薛新立 《科教文汇》2012,(2):104-104,10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可以使语文教学超越狭隘的教育教学内容,而更具活力和开放性。要从人文素养培养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语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多层面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通过语文教学,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丰富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与审美情趣,培养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3.
陈海燕 《科教文汇》2010,(26):96-96,14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开展综合性学习,构建学生和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郭丽 《科教文汇》2011,(32):88-89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要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究提高初中生书写能力的策略:(1)转变观念,加强认识;(2)讲究方法,提高效率;(3)开展多种形式的书法活动;(4)激发兴趣等。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纵观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课堂无生气,学生无兴致。  相似文献   

16.
张国 《科教文汇》2010,(26):79-79,83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离开了感悟,学生对外部知识、信息就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就谈不上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要重视感悟,在感悟中来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感悟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在感悟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张萍 《科教文汇》2007,(2X):56-56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其练习设计思路与以前教材的练习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握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顺利开展新教材的试验。练习是教材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透过这个环节,也许还可以窥见语文教育改革的某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学界科研诚信问题的治理方式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文章以国家科技部2006年《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和2019年《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简称《规则》)的文本分析入手,通过对比两者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处理流程、处理结果及对申诉程序的说明,探讨我国政府对科研不端行为治理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点;总结国家层面上治理思路与措施的演进过程,并对其中的变化、问题和未来发展给出了分析和建议。作者认为,国家应通过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科研诚信管理与治理,通过政策引导系统改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加强科研伦理的教育和普及,以促进我国科技事业更加健康的稳步发展,有效防范科技政策风险。  相似文献   

19.
曹幼林 《知识窗》2014,(10):50-5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堂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天演论》是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起点,从此西方的学术思想一直是中国知识界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可是,《天演论》是一本译作;译者严复的学问经历与赫胥黎只有部分交集——海军;他们的终极关怀也只有部分交集——演化论的人文意义。严复自认为在宣传赫胥黎的"自强保种"之道,当年的读书人对《天演论》热烈反应,全冲着严复铸造的那套新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否则亡国灭种。至于赫胥黎究竟说了什么,他的论敌是谁,他的演化理论、政治立场又是什么?一个世纪之后,中国学界的流行见解仍然没有超越严复。本文指出,赫胥黎在《天演论》原著文本中提出了三个"演化"理论:人为选择(创造驯化生物)、自然选择(创造新物种)、文明(创造人文世界)。它们都以"选择"为核心概念,与中国传统政治理想的"选贤与能"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