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讲"就是"注入式",是"灌"的同义词。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更有甚者认为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一味地由学生自己"读",自己"讨论",再由自己编几段课本剧,来几个花样。一般说来,"讲"可能成为"灌",但不等于"灌",关键在于讲什么,怎样讲。教师的讲在学生阅读课文、接受语言信息,形成思想和能力的过程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我认为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语文教学中的"讲"。如何努力提高"讲"的质量和实效?首先需要明  相似文献   

2.
<正>自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倡导把课堂的学习权交给学生,教师需从中心位置"退居二线",从"主宰者""灌输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教师"教"的角色不改,学生的"学"就无法改变。这已经成为共识。前不久,听本校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教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真可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这种"灌你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教育的教学发展历程中先后出现过"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讨"。灌(讲)、问、讨不行,反之,不讲、不问、不讨,课又如何上?有的课,教师讲授概念清楚,结构严谨,举例生  相似文献   

4.
<正>"慢教育"理念古已有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一教学理念已屡见不鲜。孔子主张"无欲速",他认为"欲速则不达",治国为政、教育教学都讲究慢缓累积,讲究循序渐进。朱熹在《〈朱子读书法〉卷一》中更为详尽地以"灌园"为喻阐述之:"读书如园夫灌园,善灌者随其蔬果根株而灌之。灌溉既足,则泥水相和而物得其润,自然生长。不善灌者忙急而治之,担一担之水,浇满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讲"有些偏见,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讲"就是"注入式",是"灌"的同义词.有的学校干脆规定每节课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更有甚者认为注重讲课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一味地由学生自己"读",自己"讨论",再由自己编几段课本剧,来几个花样,闹哄哄一节课完了.我不明白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充其量不过是对课文内容了解个皮毛罢了.  相似文献   

6.
冉毅 《现代语文》2014,(2):37-38
本文对《史记》(王力《古代汉语》第三册)注释进行考订,指出"行"当与"道"同义连文,而非释为"辈";"顿兵"之"顿"非使动用法,而是"屯、驻"义;"自明"之"明"乃"表明",非"明显地";"蒙灌氏姓"之"蒙"不承颜师古"冒"说,而释为承、受。  相似文献   

7.
老胡灌饼     
正"来俩鸡蛋灌饼!要辣椒,只夹生菜不加肠。"按老规矩点完,我边等边跟老胡聊起来。"六七年前就吃你家的灌饼!"我说。"是嘛!我们是在这里好几年了,附近的学生、居民,连中国音乐学院的外籍音乐教师全家都喜欢吃我家灌饼了。"老胡一脸自豪。确实,老胡灌饼现在成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门和中国音乐学院南门所在的这条安翔路上有名的小吃。"那时候才一块二。"我随口说,并没有对涨价不满的意思,可还是触动了老胡那根对价格  相似文献   

8.
正"思维碰撞"课堂的"学业纸"是学生的任务单和活动路线图,是承载学生产出"学习成果"的媒介之一。"学业纸"与"导学案"有本质的不同。"导学案"是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集教案、学案、作业于一体,师生可以二次开发的学习载体。当今"导学案"的弊端:一是试题化倾向严重,成为了"题海战术"的翻版和应试教育的帮凶;二是栏目、内容繁杂,试图承担课堂需要的一切资源,且不注重活动设计;三是师生都变成了"学案"的奴隶,口语灌变成了文本灌;四是把课后练变成了课  相似文献   

9.
看过许多《昼夜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一课的教学,教学效果都不理想。共同的问题是“地球自转”的概念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灌”给学生的,还有连“灌”都“灌”不清楚的。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帮助大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不需要教师按照章节目"满堂灌"、"堂堂灌"。学生自讲互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客观要求,是引发和激活大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一种有益的实践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1.
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桂花羞答答地说:"秋是嫩黄嫩黄的,看,我就是让秋风给吹黄的。"喝得醉醺醺的枫叶大声嚷道:"不,秋是火红火红的,瞧,我就是让那秋风给灌红的……"话还未说完,枫叶就一头醉倒在大地妈妈的怀里呼呼大睡。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上午感冒了,头昏沉沉的.脚似灌了铅般的沉重,怎么也打不起精神,只好请王老师代我上课.下午舒服些,就去学校了,刚走到操场上.戴梁迎面而来,问:"吴老师,你今天上午为什么不给我们上课呀?"我说:"老师生病了!等明天好了就去上."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要关注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学生在课堂上的"读"当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表现是学生在课堂上读书太少。即使是读,也只是浮光掠影地读,没有真正读出问题与读懂文章。不少语文教师把自己扮演成知识的传授者,把学生的大脑当作器皿"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侵害,学习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8月,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永州夏季城市鸟类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9目30科93种,数量4939只,其中属于"三有"名录鸟种约占59%。鸟类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5780,均匀性指数为0.5688,优势度指数为0.1467。对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和灌草丛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村落鸟类多样性指数最低;灌草丛鸟类均匀性指数最高,水域与城市公园、校园均匀性最低;村落优势度指数最大,鸟类群落最不稳定,而农田正好相反;农田与城市公园、校园的相似性最高,乔木和水域相似性最低。  相似文献   

1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炉给幼儿社会教育指明了方向。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未来生活质量。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幼儿社会教育应严禁"独、灌、利"。《指南》指明了社会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与方向,对杜绝我国幼儿社会教育中出现的"独、灌、利"现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毋庸讳言,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着无效和低效的问题,一方面在大张旗鼓地提倡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另一方面却又在课堂上进行着那种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低层次教学,我们应该走出课堂教学无效的三个误区,构建有效课堂. 误区一:"灌"得越多越有效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多给学生"灌"一点,"喂"烂一点,就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即使学生没有学好,也自感问心无愧.这种教学,由于把学生当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尽管教师煞费苦心,但往往向学生"灌"得越多,学生越不愿动脑筋,学习积极性反而受到影响,结果也是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7.
一、换词对比法 为了了解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深知语句的含义,教师有意地将某一个词换上另一个意义相近的词,然后两相对比.例如,在教学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将"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中的"奔"和"灌"分别换成"走"和"喝",将"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的"砸"换成"落",然后指导学生区别其不同效果: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突出了祥子口渴之苦和喝水之急,映衬天气的酷热,反映祥子在烈日下拉车之苦.用"砸"字,不用"落"字,突出了雨点之大,写出了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照应了下文祥子的"哆嗦".总之,有比较,就有鉴别.通过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深层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不当守知奴     
陶行知曾说,有些大头鬼用一种添黑的东西灌在你的脑袋里,还不给流出来.这种黑东西据说是乌金--一字值千金.灌头礼在所谓的学校里进行.一进小学,头就大了些;进了中学,更大一些;进入大学,更大了.如还嫌不够大,可以出洋,让外洋大头鬼灌些回来.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课本第四册《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句。书中对“沃灌”注:浇灌。我在讲解中试用此义将“媵人持汤沃灌”译成“媵人用热水浇灌”总觉得不妥当。而“灌,注入也”(《辞海》),在这里就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摒弃"填鸭式"教法,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继续学习、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但时至今日,教学一线的教师中仍有人心存疑虑,担心学生学不好,考试成绩上不去,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真正按新课标推行教改的并不多,教学方法仍然普遍顽固于"灌"的一套。因此对于这些教师而言,教改还是不改,如何改,当前还站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