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教学强调联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新时期学生发展和思想品德课发展的需要。打通课堂与现实生活界限,带上学生熟知的社会生活现象,促进学生感悟、体验、思考和成长,就是"生活即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理论只有实践,才可能产生行为,才可能知行统一。将思品课堂与变化、动态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高效思品课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本身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没有和初中学生自身特点相切合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而且使思想品德课失去应有的意义。本人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方法,总结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几种创新性教学方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教学法: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眼中的宝贝,个性特征非常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营造平等、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有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决定了思想品德课堂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下,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价值,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的同时,也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解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就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生活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入思想品德课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究社会现实,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生活和自我成长。生活化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中回归生活,开放课堂,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自觉意识,将社会现象和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林圣洁 《考试周刊》2010,(10):180-181
如何让课堂有效率、有魅力,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情感、价值观交流的平台,让课堂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所帮助,是一线教师的梦想。而思想品德课中却经常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实效,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时候在初中生眼中,初中思想品德课都是枯燥而无聊的,一味地说教和考试前的死记硬背就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内容完全失去了学习兴趣。将情境教学法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相融合,在课堂中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不仅产生更深刻的印象,更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意识,这对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失去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生活化教学,把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知识,提高思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他对帮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思想品起着奠基作用,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不同于任何一种其他文化课,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教育学生成长为有道德素质的好公民。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让课堂有活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活力课堂应该是焕发师生活力的、动态、高效而愉悦的生命课堂。那么如何上好初中思品课?本文就此作出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品德课生活化,是针对以往品德课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忽视学生成长需要,成人化、政治化、模式化等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旨在执行和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教学思想和方式。具体地讲,课程“回归生活”,课堂走向生活是品德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特征。它是品德课的内容来自生活,通过展现典范事件的过程或瞬间,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几年来本人就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作了以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思想品德课应"源于生活,服务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源头活水,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根植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才具有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初中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课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才能真正对学生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有军 《教书育人》2013,(22):31-32
目前,学生在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过程中总感到枯燥无趣而且难以理解,要改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课堂效率不高的局面,必须满足学生成功需要,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体验,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学生思想品德在主动的探究中获得内化提升。  相似文献   

12.
邓兰云 《课外阅读》2011,(6):174-175
励志教育是中学生思想道德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潜能,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本文具体探讨了在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实施与渗透励志教育的意义及途径,以期达到新课改下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新思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情感教育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各项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就成为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教学难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着重探讨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课程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而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又离不开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对于中学思想品德课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围绕中学思想品德课提问展开研究,对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全面论述,就中学思想品德课有效提问的原则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提问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好品德的课程,对学生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要求对《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有新的改进,无论是在教法,还是在学法上,都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6.
陆启金 《考试周刊》2012,(77):132-132
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倡导课堂教育实践性,教育理念新颖性,教学环境情境性,教学方式创新性,从而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对如何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陶清 《考试周刊》2009,(27):201-201
孩子的天性是好玩、爱动,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切忌讲大话。讲空话,而应把快乐的源泉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相似文献   

18.
孟金伟 《新疆教育》2012,(16):179-179
课堂提问是学科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提出了课题提问对学生和教师的具体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晓怡 《考试周刊》2011,(81):147-147
学生普遍认为思想品德课空洞、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为此,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努力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创新教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展各种新形式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充分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赋予思想品德课以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教学关注生活,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本文立足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国策教学,以学科的职业敏感,巧妙地运用时事热点,从导入、设疑、佐证、追问四个方面进行尝试,让学生熟悉的生活热点走进课堂,助力教学,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