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991年11月5日(新华社建社60周年前夕),胡乔木同志约见新华社社长穆青、副社长郭超人同志,在听取了新华社当前宣传报道和队伍建设情况的简要汇报后,同他们作了谈话,内容涉及当前新闻工作的一些重要问题,现摘要整理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2年9月28日,中共著名政治理论家、被誉为党内"四大笔杆子"之首的胡乔木与世长辞,享年80岁。 胡乔木29岁到毛泽东身边任秘书,从领袖助手到"党内一支笔",再到"新闻大管家",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宦海沉浮?除了新华社的千字文简历,外界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3.
《人民解放军的全国性反攻开始》这篇军事新闻,是胡乔木同志随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撰写的,1947年9月11日由新华社播发。这篇反映全国军事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新闻,在中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新闻写作艺术上颇为出色。  相似文献   

4.
胡乔木是我党新闻战线卓越的领导人,消息和评论写作的大手笔。 胡乔木担任过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新闻总署署长,中央人民政府发言人,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除为新华社、《人民日报》写作许多重要文章以外,1978年和1981年,他还受命起草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称他是中共中央的“第一支笔”。  相似文献   

5.
新华社《新闻业务》今年第三期刊登了胡乔木同志最近给穆青、李普同志的一封信,现全文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6.
被邓小平称为"党内的第一枝笔"(《回忆胡乔木》第63页,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的胡乔木,1912出生于江苏盐城市。1930年先后就读清华大学物理系和历史系。20世纪40-60年代,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作为新华社社长、《人民H报》社长和新闻总署署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领导党的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7.
记得在颐园评读报纸开始不久,胡乔木就提出了记者和编辑要认真采编新闻。新闻在当时也称作消息。他说:“新闻是一种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的发展前途辽阔无限。”可是在当时的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新闻很少,本报记者写的新闻更少,重要新闻主要是采用新华社的通稿。记得胡乔木曾问过总编辑邓拓,“人民日报有那么多记者,为什么写的新闻那么少?”邓拓回答说:“主要是记者的新闻观念不强,我们一定设法改变这种情况。”邓拓说到就办到了,人民日报1956年改版以后,版面上的新闻数量确实增多了。不过新闻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1949年8月14日至9月16日为新华社连续写了四篇文章,评论美国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一文,是其中的第三篇文章。此文有一部分涉及南斯拉夫问题。当时的南斯拉夫是由铁托领导的,毛泽东认为南斯拉夫铁托政府是帝国主义的帮手。他写道:“至于艾奇逊所说的‘右派极端政府’,自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府倒了以后,在这个世界上,美国政府就是第一个这样的政府。一切资产阶级的政府,包括受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9.
在新华社建社60周年前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宋平、李瑞环先后莅临新华社视察工作或参加纪念活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作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万里、李铁映、邹家华、朱镕基、薄一波、温家宝、胡乔木、荣毅仁、陈俊生、王任重等领导同志也莅临新华社视察工作或参加纪念活动。中央领导同志在讲话中高度评价新华社的工作,总结了新华社和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提出了历史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任务。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新闻事业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李瑞环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只要遵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一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新华社的工作一定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新华社在新时期一定能够为党和人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党中央对新华社也是对全国新闻  相似文献   

10.
40年前,胡乔木同志就发出呼吁:“短些,再短些!”时至今日,我们的报纸虽然有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一批短新闻。但是长风仍然不止,长文仍占媒体的统治地位。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曾说,短新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第一种境界的短新闻是短而空、短而轻、短而淡、短而干瘪、短而琐碎、短  相似文献   

11.
胡乔木(1912—1992)不仅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公认的中共党史专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论家.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只熟悉胡乔木在其他方面的贡献,而他作为政论家的一面却并不为世人所知晓.事实上,胡乔木先后为延安解放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撰写了一百多篇政论,这是他一生中在文字工作方面所作贡献中不可或缺,也是最具个人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他为党的言论机关写过为数众多的评论,其中有些堪称典范作品”.(胡绳语)“他所写的许多社论和时评,一直是我们学习的范文.他对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建树,更是对党的新闻工作的巨大贡献.”(穆青语)本文旨在通过对胡乔木的政论作品进行初步的梳理和分析,表达对革命前辈历史功绩的缅怀敬仰之情,同时也希望借此唤起对胡乔木政论及其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胡乔木同志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奠基者之一。他为推进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呕心沥血。从1941年6月起,胡乔木就在毛泽东指导下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并在改造《解放日报》的过程中做了不少工作。到1946年11月从延安撤退,他写的社论共有56篇。其中《教条与裤子》《请重庆看罗马》《驳蒋介石》等篇传诵一时。在转战陕北途中,胡乔木没有停下手中的笔,新华社不时播发出自他手的社论。1948年春到达西柏坡后,胡乔木出任新华社总编辑。为迎接全国解放新局面的到来,党中央决定集训新华社主要干部。在刘少奇主…  相似文献   

13.
《人人要学会写新闻》是胡乔木1946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 就在胡乔木担任毛泽东秘书不久,1941年5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5月16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事业,亦加改进,统归一个委员会管理。  相似文献   

14.
吴言 《新闻界》2004,(1):66-66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得越客观越好,但客观不等于没有倾向,凡形成文字的报道总内含了记者的立场、观点与倾向,这已被新闻大家们所确认(如胡乔木同志的论述等)。包括标题(不是所有的标题),因为新闻内容各异,有些新闻标题带点感情色彩或倾向也是必要的。比如:1月19日日本政府派出的自卫队在二次大战后第一次离开本土,开进了伊拉克,这是举世瞩目的事情,特别亚洲人民见了,总不好受。翌日各报发新华社稿时,作题不一。经济日报:日本自卫队开进伊拉克;解放日报:日自卫队先遣队入伊;文汇报:自卫队先遣队入伊;新民晚报:日自卫队抵伊拉克;青年报:日…  相似文献   

15.
最近,学习胡乔木同志多年前写的《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很有感触。胡乔木同志在文中说:“学写新闻还叫我们会用叙述事实来发表意见。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是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但是因为每个叙述总是根据着一定的观点,接受事实的读者也就会接受叙述中的观点。”可惜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新闻工作者在学会用事实说话这方面,仍然做得很差。去年初,乔木同志在给新华社领导同志的一封信中,再次提出了“新闻总是要客观地叙述事实”的意见。由此可见,在新闻界深入地议一议这个问题,对促进我们新闻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刊林漫步     
1991年11月5日,胡乔木同志约见新华社社长穆青、副社长郭超人同志,在听取了新华社当前宣传报道和队伍建设情况的简要汇报后,同他们作了谈话,下面摘录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我们的记者要具有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全心全意地献身子党和人民的事业。资产阶级记者尚且能为采访新闻而作出牺牲,无产阶级的记者应当具有更高尚的精神风貌。资产阶级在新闻工作上有不少成功之处,包括他们对记者选拔的严格性,因才施用的灵活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资产阶级传播学中也有一些东西对我们是有用的,特別是在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上,有可供借用的经验。资产阶级新闻根本的局限性是它没有办法不为垄断资本服务,而我们的新闻则是要为人民服务。资产  相似文献   

17.
10月25日至27日,2005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华社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实施对策”。新华社总社有关部门、分社负责人以及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和论文作者共120余人参加了25日的开幕论坛。27日下午,新华社党组全体成员与参加新闻学术年会的代表座谈。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力量与智慧的源泉,更是思想与精神的旗帜.2011年10月12日—14日,在新华社即将迎来建社80周年华诞之际,"新华社八十年历程回顾与思考"学术研讨会暨2011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新华社新闻大厦召开.  相似文献   

19.
<正>新华社北京5月11日,在汶川地震一周年前夕,新华社多媒体中心正式启动运行,为新华社开展多媒体融合报道提供有力保障。11日上午,新华社社长李从军、总编辑何平在总社新闻大厦为多媒体中心揭幕。李从军指出,构建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是新华社适应数字化时代新闻信息传播发展趋势、有效应对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媒体脸谱     
新华社英语电视台开播7月1日,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正式上星播出,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国际新闻和中国新闻,成为全球9家世界新闻电视频道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