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少年科学》2007,(11):4-5
沙漠里的旅行者经常看见一种叫"海市蜃楼"的奇怪景象。这种景象出现时,地面上方的空气温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3.
草明,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小时候家境困苦,全靠母亲一双勤劳的手维持生活。本文写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大神庙和放生池所见到的景象,又写了她离家30年后回去时在那里所见到的景象。作者写这些东西包含着怎样的意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呢?她从童年时的这个印象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学着体会与分辨什么是真善美的事物,什么是假恶丑的事物。同时作者还通过记叙30年后同样的景象,告诉我们:只有美好的事物才能长存,一切丑恶的虚伪的东西都终归要被历史淘汰掉的。  相似文献   

4.
《风》的作者以他那特有的语言风格,细腻地描述了解放前北京春天刮风时破落衰败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反动势力的反感与不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热爱.  相似文献   

5.
一首诗中的虚拟景象过多,一般易于浮滑滞塞。李白这首诗却真气充溢,气势飞动,自然天成。这得益于意境塑造时,诗人运用了和谐性和直觉性的诗学原则,使诗歌中的虚拟性景象产生审美转化,体现出盛唐气象的审美特征,形成了兴象玲珑的完美意境。在此专论诗歌中虚拟景象审美转化:意境营造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教学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欣欣向荣的景象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侵蚀着,主要表现为:解读文本时,教师以自己的讲解代替了学生感悟文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意境与空间境象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空间与景象融合,景象与景象融合,使画面的空间与自身知觉的空间融合,人在画中,画在人中而达到一种"怡然自适"的理想境地,所以画面空间境象的表达与展现,对意境的显现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海上日出》是四年级下册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选自巴金的散文集《海行杂记》。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课文的重点是第二、三部分,描写了晴天里和有云时的海上日出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常常想起在钱塘江观潮时看过的波澜壮阔的雄浑奇美景象,那宏大的场景是那么撼人心扉!……  相似文献   

10.
[课例简析]《海上日出》图文兼美. 课文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写海上日出宏伟壮观的景象. 教学时, 可使用“情境导学法”, 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刚一跨入校门,我立刻就被新异的景象所吸引:校门左侧正在建楼房。不久后我听说这是正在建设的南楼,规划中还有主楼、北楼、学生楼两幢。此番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母校印象多么不同呀!哪时,校园内没有象样的校门,在稀散、简陋的平房丛中,孤傲地林立着一幢教学楼和一幢图书楼。变化之大使我感慨万分,母校你正以新的步伐前  相似文献   

12.
因势利导捕捉匠心———《初冬》教学一得□翁海芳《初冬》是小语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初冬时第一天早晨所看到的自然景象。我在教学时,抓住雾中和雾散后天气和景象的变化,通过对文中词语的品评和比较,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学习到典范的语言,感...  相似文献   

13.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时,我发现教科书中反映季节味浓厚的内容与学习时室外的景象错位,老师与学生不能切身体验书中所描绘的景象。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知识和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对外境的体验几乎全部借助于直观思维。如同著名教育家乌申斯所言:“儿童就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因而,对于儿童来说,直观是认识的途径,是照亮孩子认识途径的光辉。而学习内容与时令相悖,无疑阻断了孩子思维的翅膀。如此,我们何不放慢“春天的脚步”。  相似文献   

14.
在《祝福》的开头,作者给我们介绍“祝福”景象时,展示了当时独特的“新年”氛围,从作者所作的色彩描写上看,如果只单纯地把它看成是对当时环境的直接呈现,是对自然景象的如实表现,那就未免太简单化了。“祝福”原本是充满喜庆祥和的新年大典,和这种喜庆气氛相谐相称的自然景观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单以“灰白”、“阴暗”、“夜色笼罩”这些显示“灰暗”的色调来表现当时的景象?这显然有作者的意图。我们在领会作者在这里所作的色彩描写时,  相似文献   

15.
门歌为穷人乞讨时的辛酸叫唱。门歌艺人演唱时擅长对眼前景象进行描摹,对生活现状及世态人情进行分析,从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门歌的特殊性在于它是草根艺人的创作与表演,其写实特点及对社会习俗的把握,体现了一定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时,我们有必要了解诗歌的意象。所谓诗的意象,是指主体审美思想与审美感情同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的“象”,在文学语言中的融汇和  相似文献   

17.
正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小镇的早晨》的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小镇刚被唤醒时的景象:这时的小镇是如此安静,一派浑然天成的水乡景象。然后,作者用文质兼美的语言以动衬静,这意境仿佛"鸟鸣山更幽呀"!这一自然段的教学重点是:(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早晨的安静。(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一、以"动"入境法,衬托安静在学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我会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时,木  相似文献   

18.
    
全日食是非常壮观的景象。在几分钟之内,白昼变成黑夜。天空变暗,恒星与行星尽现,路灯亮起,鸟儿们也停止了歌唱——这是自然界最壮丽而生动的事件之一。食的发生是因为来自太阳或者月球的光线在短时间内被挡住。月食发生得较为频繁。食也会发生在其他的行星上,比如,当木星的卫星运行到其行星的阴影中时。这些景象只能被望远镜观测到。当观测日食时,一定要特别记住,千万不要在眼睛没有得到完善的保护的情况下,直接看向太阳。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当某生提出或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便觉得与己无关。于是,做小动作者有之,窃窃私语者有之。当老师宣布自习时,睡觉者有之,与别人交头接耳者有之。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常常面临静无人声的尴尬场面。而公开课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唇枪舌  相似文献   

20.
郭怡 《学周刊C版》2014,(8):150-150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小镇的早晨》的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小镇刚被唤醒时的景象:这时的小镇是如此安静.一派浑然天成的水乡景象。然后.作者用文质兼美的语言以动衬静.这意境仿佛“鸟鸣山更幽呀”!这一自然段的教学重点是:(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水乡小镇的早晨的安静。(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这一自然段时.我采用了以下教法与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