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自然》杂志对叶诗文的报道为语料,结合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和关联理论,分析并揭示《自然》杂志如何操纵读者以利于自己的方式理解话语。研究发现,《自然》报道的操纵策略包括夸大、弱化、模糊化、省略、隐含等手段。这些手段与《自然》的权威声誉、作者良好的论证等叠加在一起,一方面导致读者只能在有限的语境内对信息进行粗浅加工;另一方面有效地阻止了其他语境假设的触发。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应多从语篇接收者的认知角度来分析话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自然》杂志对叶诗文的报道为语料,结合批评话语分析视角和关联理论,分析并揭示《自然》杂志如何操纵读者以利于自己的方式理解话语。研究发现,《自然》报道的操纵策略包括夸大、弱化、模糊化、省略、隐含等手段。这些手段与《自然》的权威声誉、作者良好的论证等叠加在一起,一方面导致读者只能在有限的语境内对信息进行粗浅加工;另一方面有效地阻止了其他语境假设的触发。因此,批评话语分析应多从语篇接收者的认知角度来分析话语。  相似文献   

3.
《远行记》     
《全国新书目》2023,(7):100-101
<正>本书精选作者所写与旅游相关的经典散文作品,囊括国内以及欧洲、亚洲诸多自然及人文风景胜地。在他的笔下,有敦煌壁画之精美、黄山之奇绝、蓬莱阁之缥缈、延边活鱼宴之动人心魄,有德里、孟买、仰光等城市的异域风情,以及欧洲的独特味道。读者经由文字之眼,可与作者畅游世界,体察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4.
现在新闻界很强调新闻的可读性。我想这当中应当包括新闻标题的可读性。新闻标题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接受读者挑选的,它的可读性更重要。如果标题缺少可读性,即使新闻的可读性强,读者也可能会弃之不读的。可读性大体上包括通俗易读、生动有趣等方面。恩格斯认为标题“愈简单愈不费解,便愈好”。这里实际上讲的也是可读性的问题。简单而又不费解,自然就易读。《新闻标题琐谈》之二中谈的简练,是易读的一个方面,但标题要易读,不仅须简练,还要不费解——明确、肯定、通俗、模梭两可和艰涩难懂,乃新闻标题之大忌。请看下面一则标题:  相似文献   

5.
的同时,自然会顺便浏览到英文摘要;而作为英文较好的国外或国内读者,英文摘要将更是其除文题外的首要阅读对象了,英文摘要置于首页文前位置,便于读者高效阅读及快速获取有用信息.此外,英文摘要部分不仅包括摘要和关键词,还含有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等信息,若置于文后则不便读者阅读、收集信息.因此,从读者角度考虑,英文摘要宜紧随中文摘要.  相似文献   

6.
现场现场短新闻中的现场,指新闻事件变动、发生时所处的环境。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包括阴晴雨雪、风云雷电等自然气候现象;春夏秋冬、晨午昏夜等时序节令;山川花木、鸟兽虫鱼等动植物。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城乡建筑、住所陈设、风土人情等。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8,(4)
近几年来,一些报刊把自己称为“读者之友”、“读者的良师益友”,反映了报刊同读者关系之紧密以及这些报刊贴近读者的愿望之殷切!读者,因其年龄、性别、经历、地位、职业、文化程度等的不同,自然地分割为各类群体。群体之间对报刊的爱好与需求,存在着差异;群体内部...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韵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导语中的情,就是渗于新闻立意、贯穿新闻中的爱憎、褒贬、扬抑等情感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前移。这样,读者与作者实现心理情感上的换位,即作者之喜变为读者由衷的愉悦,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作者之怒变为读者强烈的正义感,使其产生拍案而起的冲动;作者之哀变为读者善良恻隐的心绪;作者之乐变为读者会心的微笑。我们在阅读《吃一江水,出两样人》这篇新闻(1994年9月12日《中国青年报》)导语时,不是也同样生发出对救人者(献身)的崇敬、对被救者(悄遁)的谴责之情吗! 那么,如何写出传情的新闻导语呢?笔者以为至少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开拓。  相似文献   

9.
现场现场短新闻中的现场,指新闻事件变动、发生时所处的环境。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包括阴晴雨雪、风云雷电等自然气候现象;春夏秋冬、晨午昏夜等时序节令;山川花木、鸟兽虫鱼等动植物。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城乡建筑、住所陈设、风土人情等。现场因素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诸内容,在未形成文字、录音、录像前采集的环境素材。场面新闻事件变动、发生在一定环境中构成的总的活动场景。场面由人、事、景构成。它要求写  相似文献   

10.
《全国新书目》2023,(8):130-133
<正>本书主要抒写和文学艺术经典相关的著名风物,突显自然、人文景观和经典诗文及其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从中读者既能领略华夏胜概之美,又能深品古今诗人作家描摹景物的笔墨,更可体味他们放旷林泉、寄兴烟霞的诗意情怀,在阅读中与作者一同游望南北形胜之地,在今日情境中重游,寻找历史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可读性,是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天生"应该具有可读性.新闻的本质属性包括:它是事实,不是杜撰的空穴来风;它是新近发生的、人们关注的重要事实,并非所有的事实"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基于此,我们的纸质媒体上刊登这样的事实,读者自然应当喜闻乐见.在当前新闻媒介竞争激烈,受众的新闻选择也更加广泛的背景下,增强新闻可读性是媒介的力量之源,更是媒介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彰显.  相似文献   

12.
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简单地归结为具体的形,这些具体的形能让读者产生联想,从中品味到不同的思想内涵。书籍装帧设计包括书的外装和版式设计,也就是图书中一切可视的形象图形。这些经过设计者构思的图形,是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绘制的,它们可以让读者产生联想,从而把这些图形转化为自然景象、人类行为情感和神  相似文献   

13.
焦瑛 《全国新书目》2023,(11):80-83
<正>本系列包括《森林鹿王》《鸣唱之狐》《啄木鸟秘境》三本,讲述了长白山林中野生动物们的传奇故事。书中的动物们不仅富有智慧,而且十分通人性,情节妙趣横生、精彩纷呈,可以让小读者既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又增长知识,是小读者们亲近动物、走进大自然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4.
<正>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读者进行研究,则是图书馆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读者研究包括很多內容,例如:读者心理、读者需求、读者的阅读行为、对读者的培训等,均可作为研究的课题。图书馆的读者结构说是其中的课题之一,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国內还不多。本文试图从图书馆读者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图书馆读者结构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方面进行一些研究,以求就正于图书馆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15.
与自然相遇     
作者在书中用博物的心灵书写着自然的故事。全书通过弗农山一北京一里诺一瓦尔登湖这样一条叙述主线,详细地描写了作者在近10年间的自然观察和生活体验。观察遍及身边的草木鸟兽以及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人情世故。在对自然观察的细致描写的基础上,作者深入这些自然对象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乃至由人与环境关系而引发的深层思考,挖掘探究其人文与自然的价值与意义。一个业余博物爱好者,一个生态关注者,就这样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穿梭往来,在陌生之地从一花一鸟开始熟悉,在常居之地则不断发掘身边惯常的地景,重新发现自然的美与乐趣。作者的观察描写使得读者可以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对观察对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考察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反思则引入深思。中美两种环境之间的自然和文化体验之比照更是本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卢列钧 《图书馆》1993,(2):41-42
据对我馆读者进行抽样分析,其中消遣型读者、娱乐型读者、生活情趣型读者约占全体到馆读者总数的80%以上。这些读者阅读的学科范围广:包括天文、地理、军事、文学、艺术、民情风俗等;内容不固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我们不妨将这些读者称之为普通“文化娱乐型”读者群。他们读书需求迫切,队伍庞大,到馆最勤,借阅次数最多。为这类读者服务,看起来似乎与图书重点“为科研生产服务”的宗旨是两码事,而这类读者在整个图书行列到馆读者人次、  相似文献   

17.
假如把书比作“大奖赛”上的舞台剧,那么读书界便好比剧场中的观众,书评家也就是当然的“评委”了。好的评委应表达出身后众多观者的心里话。这里应该注意两点:其一,他自己的感受必须准确而生动,看法必须独到而透辟;信口胡说、或老生常谈不行。其二,作为大众的代言人,他的话又不能仅仅是“大众化”的人人皆可道者,而应是能道众人心中所感又道不出者。如此,才会赢得掌声。所谓生动而又准确,是指能读懂、吃透所读之书,阐发其微言大义又出之以活的语言,使各层次读者能颖悟而且感到兴味。这里的读者,包括已读者和将读者。已读者给其“钥匙”,使之茅塞顿开;将读者给其“诱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我国历史上书业广告的繁荣时期。书商为了吸引读者,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运用多种书业广告技巧,包括语言优美、图文并茂、名人效应,以及注重商标和版权保护等,达到宣传与促销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唐代进奏院状报读者由基本读者和扩散型读者两部分构成。基本读者是诸道长官,扩散型读者包括诸道幕职人员,支郡、县的官佐,诸道长官门客等。状报读者群构成特点由中唐以后特殊政治形势决定。读者特点对状报社会作用发挥有直接影响。在政治领域,状报基本读者数量少影响了诸道长官政治反馈的积极性和政治舆论的形成;在文化领域,读者构成制约状报成为诗歌创作新题材、民间修史的新史料。  相似文献   

20.
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动力机制,是指能够促使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持续发展而形成的复杂的动力系统。它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大要素。内部动力包括馆长、馆员要素;外部动力包括读者监督、图书馆评估、图书馆法、信息技术与标准、经费等要素。当前应建立并完善读者监督、图书馆评估、图书馆法等动力机制。图1。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