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渔业部6月7日证实,只在加勒比海地区出没的加勒比僧海豹已灭绝,成为第一种因人类活动而灭绝的海豹。生物学家警告,夏威夷僧海豹和地中海僧海豹也可能面临相似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在冰天雪地的环境,海豹无惧刺骨的天气,左摇右摆,这副既可爱又骄傲的神情,赢了不少世人的爱心。但不幸的是,海豹又是猎取动物表皮的商人的对象,尤其小海豹在未戒吃母奶前,外表皮雪白,适合制造革大衣。除了面临被杀戮的危险,海豹最近又被指为危害渔民生计的罪魁祸首。加拿大东岸渔民认为海豹的繁殖过速,使北大西洋的  相似文献   

3.
“海豹”身后的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塔利班真的改进了RPG火箭筒技术,夜晚都能一发即中,那留在阿富汗的美军前景堪忧可能面临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进攻阿富汗被打下300架飞机那样的可怕前景奥萨马·本·拉登2011年5月1日在巴基斯坦被美军特种部队击杀,阿富汗反恐战争看似出现大头朝下的局面,美国已经在急着将3.3万美军士兵在2012年9月前分批撤回国内,秋风扫落叶的维稳工作交给了解决拉登的美军特种部队。  相似文献   

4.
5.
南极遇险     
从十年前开始研究南极到后来写《神秘的南极洲》一书,我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踏上这块富有神奇色彩的冰雪大陆。后来,我有幸作为特派记者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飞赴彭塔阿莱纳斯,再从这个南极大门乘大力神飞机越过奔腾咆哮的德雷克海峡,然后抵达我国在极地的第一座科学考察站——长城站,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我在南级的遇险经历,更使我终身难忘。冰崖失散我到长城站第三天,高钦泉站长决定带队去乔治王岛西海岸实地考察,并让我们这批新来的门外汉开  相似文献   

6.
相聚在南极     
在温情脉脉的南极夏季,一个夕阳柔和的傍晚,我们一群记者在中国南极中山站主楼前合影留念。记下我们此次难得相会、异常卷奋的瞬间。我们中有来自电台、电视台、报社的,有来自杂志社和电影制片厂的。其中来自香港、台湾和澳大利亚的新闻、摄影艺术工作者,格外引入注意。虽然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来自不同单位,但我们同是炎黄子孙,同是中国第七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在中国南极考察事业走过了十年光辉灿烂历程之后的今天,在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国南极考察站中山站,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为中国南极考察事  相似文献   

7.
南极天寒地冻,与世隔绝,在那里从事科学探险的人们,不仅加大了遇到灾祸的可能性,救助条件也相当脆弱。然而,为了探索南极的奥秘,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一次又一次奏出悲壮的奋斗者之歌。 冰雪南极,不仅是太阳出来时银光刺眼,道道冰隙了布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陆域有七大洲,只有极少数人能幸运地都游历到,我原本是一名上海导游,虽到过不少地方,还嫌不够,退休后还在为自己的人生足迹努力"补课",争取全部走一遭。在旅行目的地中,南极洲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无奈那地方天高地偏,普通人无法企及。好在行业信息灵通的我,知道上海也开始组织普通市民游南极了,便捷足先登。2014年11月16日至12月6日,数天南极之行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乔治王岛2014年11月19日,我与199名游客在阿根廷的乌斯怀亚——这  相似文献   

9.
去南极旅游     
2000年,中国第17次赴南极考察队员的队伍里多了6名特殊的人,他们是鹭江出版社出资组织的““人文学者南极行”活动中的人文学者,包括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伦理学家何怀宏、主持人兼学者邵滨鸿、鹭江出版社的策划编辑阿正、哲学家周国平和记者唐师曾。这是中国人赴南极考察历史上最接近普通人身份的一次。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次跨越两万多公里的艰险征程 这是一支由国际组成的顶级探险科考队 十三个中国人要到达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书写人类探索地球奥秘历史的一次伟大壮举 中央电视台随队记全程记录这一世界级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如何去南极     
去南极旅游的人早已有之,早在1910年,伦敦的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就提出要组织游客前往南极洲探险,但直到1958年,第一批100名游客才搭乘阿根廷的“埃凯雷乌尔斯”号旅游船抵达南极大陆。此后,南极旅游逐渐成为世界旅游界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初见冰山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船队胜利地横渡太平洋,进人“冰雪大陆”,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考察船通过南纬六十度线以后,已经在南极海域——德雷克海峡航行了两天。这个以英国强盗的名字命名的海峡,横亘在南极大陆和南美洲之间。由于极地暴风雪的影响,这里常年惊涛骇浪,有“航海家的坟墓”之称。前两天,我们的大船在波峰浪谷中渡过时,不少人呕吐。而今天,偏东风,风力五至六级,中涌中浪,谢天谢地。“前方发现冰山,各哨位加强值班!”船长于德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1994,(1)
一百五十年来第一次伦敦泰晤士河出现海豹路透社伦敦1984年5月1日电最近,一只海豹沿着泰晤士河逆流而上,游过了议会上下两院所在地。此事引起极大的轰动,电视台向全国播放了海豹吞食河鱼的镜头,报纸也作了报道。这是一百五十年来人们第一次看到海豹出现在这条一...  相似文献   

14.
1957年,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曾提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研究极地。"为此国家派了学习极地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到莫斯科大学深造,然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南极事业推迟了几十年。时光荏苒,1978年中国科学家再次提出对南极考察的建议,得到了国家认可。1983年,我驻美大使章文晋向《南极条约》保存国——美国递交加入书,成为《南极条约》缔约国,中国人几百年的"南极梦"终于得以实现。1985年  相似文献   

15.
正对大多数人而言,南极是一个遥远、寒冷、神秘的地方。1985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的协商国,先后在南极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等4个站。从1994年至今,中国科考船"雪龙号"每年都去南极考察,为上海大型渔船入渔南大洋捕磷虾开辟了道路。捕南极磷虾的地理位置在南纬60度,靠南极洲的西北面,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附近。离南美国家如智利较近,或者穿过麦哲伦海峡,到阿根廷和乌拉圭都不远。捕虾后到阿根廷、乌拉圭卸货或修船,都很方便。从2009年开始,上海开创远洋渔业公司7000吨级大型捕捞加工渔船"开利号""开裕号""开富号",都到南极冰海捕捞过营养丰富的磷虾。  相似文献   

16.
~~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相似文献   

17.
“极地”号科学考察船向南极大陆昂首挺进,行驶在咆哮西风带的航路上。9米多高的巨浪,小山般地一次又一次向考察船扑来,浪头盖过舷窗时,仓内顿时一片黑暗。尽管船上使甩了减摇装置,船体左右摇晃幅度仍在20多度,桌子上的水杯、药瓶等全被甩到地板上,轱辘辘来回滚动。晕船的队员伏在床上,没完没了地呕吐,以至不能顾及落在地上的任何一样东西。西风带处于南纬45度至60度之间,考察船要通过这15个纬距,需要4至5天的时间,对于每一个晕船的人来说,都是难熬的。有人想起一首赞颂大海的抒情歌曲,说那是瞎编,什么“大海啊!大海!就象妈  相似文献   

18.
4月15日,“雪龙”号抵达上海。随着这艘极地科考船的返航,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也落下帷幕。 在这次科考中,有17个人最为引人注目。由他们组成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继2005年1月18日中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地面到达南极最高点“冰穹A”之后,再一次成功登上南极内陆的“冰盖之巅”。  相似文献   

19.
正金秋,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将从上海启航。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已在罗斯海地区完成规划选址,即将开建。目前,我国在南极科考中已经建立了一支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的科研队伍,组建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南极陆基考察在国际科学刊物发表论文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回收陨石12000多块,位居世界第三……在有40多个国家参与的南极条约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33年前,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经历了横渡太平洋,穿越西风  相似文献   

20.
163天,20000多公里,275名科考队员离开家乡,漂洋过海,怀揣中国梦想,追逐不落的太阳当地时间2月7日上午,随着一列雪地车队威风凛凛地驶入中山站站区,去年12月中旬赴南极内陆昆仑站执行任务的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内陆队终于返回中山站大本营,历时共54天。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不仅是中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首个科考站,也是整个南极地区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严酷的科考站之一。据介绍,在昆仑站执行任务期间,国家863计划支持的液封深冰芯钻实用钻取冰芯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大量深冰芯钻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