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芬兰将现象式学习作为未来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现象式学习受芬兰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经历了萌芽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是以真实世界现象为学习起点,从学习者前理解出发,在具身探究和社会参与中修正对现象的认识,进而创造多重表征意义的新型学习方式.现象式学习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构建开放性学习空间、采用设计导向型教学法、创设真实与虚拟学习场域、组建多元教学团队等方式组织实施.该学习方式对我国跨学科教学具有以下启示意义:应关注知识的涉身性与多元性、重视身体作用并赋予学生鲜活体验、通过构建跨学科共同体等方式推进跨学科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动态     
《上海教育》2014,(11):6-7
芬兰 政府推出教育改革方案 芬兰教育部2月28日宣布,针对芬兰在PISA2012中成绩大幅下滑现象,推出一项基础教育改革方案,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落实该方案,芬兰教育部成立了两个工作小组,分别从“社会中的能力与学习”和“学习动机、学校满意度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两方面着手,改进芬兰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性教育理念是芬兰国家课程标准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文章以芬兰《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和《2019年普通高中国家核心课程》两份文本为分析对象,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五个维度,对芬兰可持续性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内容与路径进行研究,发现芬兰可持续性教育与课程的融合可概括为相互关联的五个方面:课程理念上将可持续性理念纳入课程基本目标和价值观;课程目标上将可持续性素养融入中小学核心素养框架;课程设置上分为独立路径、融合路径与混合路径三种形式;课程实施中引入现象式学习方式;课程评价上将可持续性教育纳入课程标准总体评价与学科评价范畴。这对明晰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将绿色低碳要求融入课程的实践进路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雨蒙  张利 《林区教学》2024,(3):119-124
着眼于未来与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芬兰现象式教学强调在教学目标上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世界的七大横贯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关照日常生活的真实现象,在教学实施上要注重学生驱动的师生互动与协作,在教学评价上要实施以评促学的多元评价。当前,幼儿园主题活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目标深度化不够,功利性显著;内容生成性不足,整合形式化;实施自主性不够,资源利用不足;评价多元性欠缺,重心偏移。芬兰现象式教学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启示:在目标上要以素养为导向,重视六维能力的培养;在内容上要以现象为核心,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注重资源有效利用;在评价上以情境为依据,多元多维度共生。  相似文献   

5.
芬兰因其高质量的教育一直备受关注,特别是“现象教学”的提出使其成为教育改革领域关注的焦点国家。地理学科是芬兰科学领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文章从分析“现象教学”模式下的芬兰地理课程改革入手,从地理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总结出对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芬兰“现象教学”模式下的地理课程呈现出跨学科性和衔接性强的优势,我国在地理课程改革方面应该注重加强地理学科的跨学科教学和不同阶段地理教育的衔接性。  相似文献   

6.
芬兰教育历来备受世界瞩目,这与其积极有效的教育改革密切相关。2016年8月,芬兰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改革核心之一是基于主题的“现象教学”。它注重培养学生横贯能力,增强教学内容综合性,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更加关注师生互动、协同合作。探究芬兰“现象教学”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芬兰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发展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水岭。在此之前,芬兰实行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教育督导系统。20世纪90年代,芬兰开展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地方自治为基础的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废除教育督导制度,并形成了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合作性和服务性的以教育评价网络为核心的新型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芬兰在PISA测试中表现卓越。究其重要原因,芬兰高质量且均衡化的教育背后离不开体系完备、运行良好的针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支持模式。在经历了完全隔离式支持模式、半隔离式支持模式和双层支持模式之后,芬兰建立起涵盖一般支持、密集支持和特殊支持的三层支持模式,以尽早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确保所有学生均可以在最佳的环境和适当的支持下受益。此外,这一支持模式还配套了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的经费保障机制以及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呈现出平等融合、尽早干预、动态灵活、多元参与以及高度自治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革新,芬兰国家课程改革认为现象教学是一种适合21世纪学习者的方式。现象教学以面向未来与生活、以培养横贯能力为核心、植根于本土情境为外部特征,内含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建构、主张有助于学习发生的回应型师生关系、倡导实践创生依赖于教师对课程的反思与变革等内在机理。芬兰在现象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基于内生动力的信任协作系统,构建了学校是学习社区的文化,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未来生活。这些构成了芬兰国家课程改革开展的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芬兰现象教学法从选题、学科融合、学习要领、学习意义、学习实施五个角度确定基本原则,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七大横贯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本文基于对芬兰学校现象教学法的实地考察,提出将育人贯穿融入教育教学中,及时更新、调整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变革应有整体规划以确保改革方向等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在社会变迁推动、国家教育宏观发展政策指引及周期性课改传统促进等的背景下,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于2013年启动了基础教育新课改,2015年审查通过了新的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标准,并于2016年8月在中小学全面实施。"现象教学"是芬兰新课改的重要概念,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以致出现对其本义的歪曲和误解。一、芬兰基础教育新课改的误读:取消传统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现象教学法(Phenomenon-based Learning),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角度来学习同一真实现象的方式,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建构与表现评估,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的公民。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化和知识指数型增长,芬兰在课程改革中摸索出了现象教学法,其与项目式学习、STEM教学等皆为不同国家应对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历史教育的发展需要把握世界教育改革的情况与趋势,现象教学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目前世界基础教育注重公民实践力与跨学科教学的旨趣,对中学历史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学科学组致力于深度学习在科学学科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基于学生身边真实的自然或科学现象的科学学习。在引导学生经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释自然或科学现象,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建构科学概念。这种"现象教学"的方式非常值得探索。本文所述的"现象教学"与芬兰的"现象式教学"(Phenomenon-based Learning)不尽相同。虽然两者均强调基于学生日常所能接触到的"现象"来组织教学,但前者侧重于由真实现象产生的真实问题以及由此形成的探究任务,有别于后者围绕生活中某一现  相似文献   

14.
理论研究宏观大方,蓝图设计也很美,落实到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可能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也难以适从,他们普遍的困惑是语言、文化、思维和审美这四个概念没有明确的边界,无从界定语文学习的边界,简言之,他们不知道学习该学什么,因此,也不知道该教什么。这种情况下,不妨借鉴芬兰学校的“现象式教学”,开启我国语文教学改革问题导向研究先河。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芬兰教育系统处于复杂多变的政策改革进程下,经历了战后重建、公平系统组构、新自由主义改革重构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受到迥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境影响,各个阶段教育改革显现出阶段式的断裂表征。然而,在传统力量的制衡下,芬兰并未迷失在失控的现代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理念和价值得以承继,并形成了独特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6.
芬兰的“现象学习”是适应21世纪关键能力培育的教学改革成功案例。其独特之处在于:以平等、信任为出发点营造教学氛围,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建构学校、政府、市场和大自然协作的多方支持平台,形成教育合力;以跨学科能力为增量,培养面向21世纪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以提升幸福感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能力的健康之人。在四大特色支持下,芬兰逐步形成了平等信任的教学氛围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建构主题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促进了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在多方支持平台下既提升了师生的幸福度,又促进了教学效率和师生个人发展。总之,芬兰“现象学习”满足了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师生成长的教育诉求,丰富了芬兰的教学内容与教育空间,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教师的思维品质与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是芬兰儿童早期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的教学理论构建和实践层面都充分地体现了伯恩斯坦教育理论中“隐式教学”的属性,体现出“弱分类”和“弱架构”的特征。芬兰儿童早期科学教育改革在课程内容、师生关系以及评价等方面呈现出了独特的形态,可对我国儿童早期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和教学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伯恩斯坦的“分类—架构”教育边界理论从“知识”与“权力”两个方面探索教育边界的实质性问题。“分类—架构”这一组概念抓住了课程教学的本质,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是由课程教学知识与师生关系在“分类”与“架构”两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所决定和支配的。本研究基于现象教学在本质上强调横贯能力的培养与跨学科主题教学,采用“分类—架构”框架解释芬兰现象教学的合理性与独特性,将“分类”和“架构”两个核心概念贯穿于全文阐述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主体与教学逻辑的融合机理,并在“弱分类—弱架构”框架下探析芬兰现象教学实现融合的三条实施路径,解析芬兰现象教学何以成功,旨在为推动我国课程教学改革以及促进知识共融与师生共生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82):14-15
芬兰共和国的教育崇尚简洁,自然,以少胜多,独特的现象教学法和森林教学法因国家的历史根源和自然环境而生,令人印象深刻。作为美术教师,在芬兰教育的学习之旅中,关注更多的则是芬兰学校无处不在的艺术之美,这种美自由而纯朴,可以是一双自己编织的彩色袜子,可以是一张用落叶拓印的彩绘,也可以是一幅有些奇怪的身体结构图……徜徉其间舒适、放松,充满童真之趣和无言的美感。美育在芬兰这个冰雪国度,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呈现在空气中,植根在灵魂里。  相似文献   

20.
芬兰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芬兰政府官员和公务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现象极为少见。全国各地法院每年受理的行贿受贿案件不足10起,而且几乎没有大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