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行记》     
《全国新书目》2023,(7):100-101
<正>本书精选作者所写与旅游相关的经典散文作品,囊括国内以及欧洲、亚洲诸多自然及人文风景胜地。在他的笔下,有敦煌壁画之精美、黄山之奇绝、蓬莱阁之缥缈、延边活鱼宴之动人心魄,有德里、孟买、仰光等城市的异域风情,以及欧洲的独特味道。读者经由文字之眼,可与作者畅游世界,体察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评论》2009,(4):F0002-F0002
演说经典之美在这里,聆听,经典的秘密;中国文化论集尘封七十余年中文版首度出版;文化与安身立命文化如何用生、用世、如何教导和引导我们安身、立命;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经典阅读处于学生通识教育的核心环节,大学经典推荐书目在"读什么""怎么读"的核心教育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和确立大学经典推荐书目的遴选标准,探究其发展特点,对于优化经典书目编制、推动经典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研和电话访谈梳理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官方经典推荐书目,分析我国高校经典推荐书目的产生过程与背景。[结果/结论] 大学经典推荐书目在遴选上重视中国传统经典,也注重借鉴西方经典;人文社会科学经典与自然科学经典遴选相对均衡;发掘元典书目新生,重视充实有价值的影响书目。同时,在阅读推广实践中,呈现出尊重阅读主体、重视首因效应发挥、丰富创新推介载体,以及差异化、层次化、定制化的发展特点,体现出高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图书馆的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4.
讨论《文心雕龙》中的“经典”问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佛克马、蚁布思所说,“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严格地、如此长期地被尊崇的经典:维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本世纪的儒家经典。这些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和《礼记》。”1经典及对经典的研究——“经学”构成了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宝库。二是《文心雕龙》中对经典的重视。“经典”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出现频率是相当之高而且其地位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吴林伯在其《〈文心雕龙〉字义疏证》中指出…  相似文献   

5.
曾文 《图书情报工作》2021,64(22):118-125
[目的/意义] 针对大学生不容乐观的经典阅读现状,调研图情档类本科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偏好与阅读行为,为高校开展经典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批判性阅读与写作"课程学生的经典阅读基本情况、阅读偏好、阅读行为与习惯及其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并结合学生的课程作业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图情档类学生内心更钟爱纸质阅读,但在现实中却又沉迷数字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喜欢做标记,对翻译和写作等更深层次的阅读行为有畏难情绪;对图情档类经典文本的认同度不高。加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教学方法包括强制性阅读、阶梯式阅读和写作。  相似文献   

6.
儒学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脉,深刻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习俗和心理构成。儒学经典流布之广、持续之久和凝聚力之大,在世界文化史上极为罕见。诚如《中庸》描述“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历史表明,汉代以后,儒学为中国为东亚地区的国家普遍所崇仰。至今儒学经典还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维护社会和谐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仍是不可或缺的。质言之,推广和普及儒学经典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23,(8):80-81
<正>本书以16座关塞边城(山海关、卢龙塞、古北口、黄花城、居庸关、八达岭、紫荆关、大同城、固关、雁门关、榆林、萧关、凉州、嘉峪关、阳关、玉门关)为线索,按照从东往西的空间分布顺序,精选90余首与之相关的诗词进行解读,将诗词中包含的历史故事和承载的复杂情感一一呈现。读者可以看到长城在不同时代和经典文学作品中多面的形象,从而打破对长城的刻板印象,认识不一样的长城。  相似文献   

8.
新阅读     
《出版参考》2010,(6):54-56
《14只老鼠系列》这是一套融汇自然之美与家族亲情的世界经典图画书,全球销量已突破1000万册。是日本著名画家岩村和朗的经典代表作。作者深入自然,观察人微。本书插图细腻精美,极简短的文字吸引读者自行分辨书中角色和情境。  相似文献   

9.
得“非常之观”在于志盛道洪海明威、斯诺。范长江等经典而又带点“游侠”色彩的浪漫的新闻豪杰,正由于在他们笔下,再现了王安石所说的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才使得当时和后人为之赞叹不已。“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相似文献   

10.
儒学的危机引发了北宋学者的文化忧患意识,他们出于维护儒学权威、阐扬儒学价值的目的,对经道关系、汉唐经学以及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审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们的尊儒、崇道、宗经等意识比汉唐儒者更为强烈;二是出于“卫道”的目的,对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审视;三是在提倡经世务、重义理的同时,对汉唐经学进行了反思与批评。但是,北宋学者对儒家经典的新观察不是为了损害儒经的权威,而是为了强化经典与“圣人之道”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作用,重建对经典、对儒学的信仰。他们虽然对汉唐传注之学有过激烈的批评,但并不否认传注对于理解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北宋学者通过对传统经学的反思与批评,促进了经学变古和儒学革新,使儒家经学走出了汉学,构建了宋代经学的基本特征,为儒学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中华先烈人物故事汇”是学习出版社自2019年起推出的系列主题出版读物。在其编辑出版过程中,出版社以“要做就做精品、要出就出经典”为目标使命,把精品意识贯穿编辑出版全流程,融入策划、编辑、设计、宣传等各环节,坚持以读者为中心,以作者为主体,以编辑为保障,以创新为理念,以宣传为载体,做好先烈人物系列的出版管理工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思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通过优化主题出版发展路径,开拓市场、搭建平台,锻炼队伍、树立品牌,打造既受当代读者欢迎的精品佳作,又经得起时间考验、经久不衰的传世经典,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出版社的盈利基础和生存之道,为新时代主题出版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2.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古代目录学史的研究就是通过对一批经典书目的确定和诠释而实现对目录学史诸现象之分析、归纳与描述的。对什么是“经典”的重新认定可以获得不同的目录学史叙述对象;而对“经典”的重新诠释可以获得不同的叙述结果。这两者彼此促进,势必对目录学史的面貌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呈现出迥别于往昔的目录学史样式。  相似文献   

13.
王淑玲 《出版广角》2015,(10):112-114
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经典阅读、纸质阅读数量减少,具有"浅阅读"倾向,查阅资料也以网络渠道为主.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为经典阅读服务,避免网络对经典阅读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升大学生经典阅读能力.首先,明确文学经典之功用.其次,论述在教学中利用网络培养大学生对文学经典阅读的兴趣.最后,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文学经典阅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田梅 《传媒》2023,(9):68-71
<正>2022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第一季圆满收官。节目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为观众徐徐展开了一幅赏心悦目的中华文化壮美图景。在首季11期节目中,上百位开卷人用歌曲、舞蹈、戏曲、木偶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生动展演了60余幅古代名画、70余首诗文,将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拓展到了全新的维度。截至收官,节目全网共计收获443个热搜热榜,相关话题总阅读量累计超27.4亿,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达3.2亿——继《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之后,《诗画中国》成为总台又一个现象级原创文化节目IP。  相似文献   

15.
新闻经典的建构,是一个关乎新闻对人性价值的守护与传承、新闻学科自证与书写、新闻教学与实践范本的命题。文章从3个建构视角——"新闻经典成立之内涵意蕴""新闻经典建构之价值意义""新闻经典评判之环境考察",探讨了新闻何以经典的逻辑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贾甲 《今传媒》2006,(10X):9-9
近来,网络上以歪曲红色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恶搞”之风愈演愈烈,且越来越离谱,成了十足的“恶作剧”,令人反胃和气愤。“恶搞”到底恶在何处?这里试析一、二。  相似文献   

17.
钟边 《中国编辑》2018,(5):16-21
发现经典,传播经典,为经典树碑,为经典立传,使之传之久远,应当是出版人的职业理想。 所谓经典,就是指那些能够名扬当世同时又能传之后世的作品。经典作品,应该分为两个大的范畴:一个是经典名著,一个是经典名篇,简单说就是图书和文章,名著名篇。中国有倡导经典阅读的优秀传统,从孔子将《诗》由三千首变成三百零五篇(俗称"诗三百")以及历代的各种文选,影响较大的如南朝萧梁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的《古文观止》,都是倡导经典阅读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8.
《全国新书目》2023,(6):36-37
<正>本系列面向5岁以上的孩子,精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所写的《云与波》《孩童之道》《沉睡》《童话》《如果》《在火车上》等6首经典诗歌,配以手绘创作的精美插画,建构了一个充满童心、爱与美的诗歌世界,让孩子通过阅读大师的经典诗歌作品,体悟诗歌的语言之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这真是当下中国一个奇特的社会现象:一边是时尚文化甚嚣尘上.一边却是传统文化的呐喊。以传统经典为教学特色的国学班、读经班.在全国大中小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天南地北,掀起一股阅读国学经典、追寻传统文化的热潮。一个问题由之摆在我们面前:行进在现代化路上.我们究竟为什么要阅读国学经典?[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哀歌》和《哀郢》在古希伯来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中均属具有经典意义的名篇。《哀歌》乃希伯来经典《圣经》中篇幅最短的作品之一,写于公元前586年古犹大王国都城耶路撒冷遭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圣殿被毁、巴比伦之囚事件发生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