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竹  邓倩 《传媒》2023,(14):44-46
近年来,主流媒体越来越重视对文物价值的挖掘和阐释,通过各种科技手段“活化”文物,赋予文物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传播、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媒体在文物“活化”方面如何创新成为当下文物传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央视新闻新媒体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新媒体时代进行主流媒体文物“活化”传播的探索,探析文物“活化”产品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2.
丰碑意识 刻意求工──《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编辑手记·宋安群·(一)作为观本、读者,我喜欢观嵩文软,喜欢翻阅文物类图书。作力编辑,我很想组织一部有特色的中型文物工自B的B蔼。6年靓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一位编辑朋友的介绍,我和后采的《中国文物鉴赏辞典》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物故事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是全国第一套以文物为切入点普及历史和文物的历史科普读物。在这个青少年历史科普读物急需但图书界又缺乏精品的时刻,这套书的面世于读者和出版界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丛书的成功,关键在于找到了文物类图书与孩子们接受需要的结合点。这个突破点就是通过文物故事向孩子们普及文物知识和历史知识。文物故事是将文物与历史事件尽量结合起来的尝试,它们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处理了的,不是历史文献记载的简单历史事实,而是与文物结合的故事。通过以历史事件为基础而创造的文物故事来普及文物知识和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中国文物界可谓喜忧参半。6月17日,美国向中国归还了6件走私文物,表明中国通过法律程序追索文物的努力取得又一成果,是其喜;而翌日,因坐拥避暑山庄而久负盛名的河北承德,却爆出了一宗文物惊天窃案,是其忧。在这起文物监守自盗案中,共有158件文物被从门禁森严的文物仓库中盗出,其中数件为堪称中国国宝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其余为国家二级或三级保护文物。警钟不断鸣响这是我国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文物监守自盗案中的一起。在这起案件中,一名叫李海涛的掌管文物仓库钥匙的官员,在其任职的12年中,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从仓库中盗取文物。案件所…  相似文献   

5.
刘润坤 《传媒》2023,(12):47-49+51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融合戏剧表演、纪录影像、音乐舞蹈、人物访谈等形式,向观众讲述了文物的“前世今生”,为其建立了形象生动的生命档案和赋予了生命意义。作为《国家宝藏》跨媒介叙事延伸的“何以中国”,以线下特展的方式为文物故事世界有机统一体的建构提供了向心力和发散式链接。为了更好地实现让文物活起来,文物故事世界的构建需要通过跨媒介叙事赋予文物生命,还需要加以延伸用来完善以文物为中心的故事世界,实现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6.
奥运总会过去,而文物长存。中国是个文物大国但决不是文物强国,我们已经没有后悔的本钱,在“修缮”这个直面历史的过程中,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文博事业正处于百年一遇的极好机遇期,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作为中国博物馆业中的一个大类,其事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加强。1.根据革命文物的不可再生性特点,应抓紧对面临毁损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勘实、修复、保护;抓紧对可移动文物的征集、抢救(包括口述史);加强对所征文物真实性的鉴定、利用。2.根据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领域人才结构的特殊要求,应通过各种形式抓紧培养专业研究、文物修复、文物鉴定、科学管理等紧缺人才。3.根据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事业发展的专业特点,应解决平衡布局和统一归口管理问题,促进新一轮革命博物馆、纪念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2012年至2016年,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全国各省市陆续完成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相关工作。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科学评价了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在各地域、各行业的分布及价值状况,建立起严格的可移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体系,促进了以博物馆为主体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可移动文物藏品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笔者曾任职于南京市普查办,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23,(8):72-73
<正>本书精选安徽博物院馆藏文物珍品进行介绍,涉及文物上迄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根据文物的不同特征对器物功能、制作工艺、时代背景等相关内容进行解读,注重通俗性、普及性,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希冀观者在欣赏文物独特造型、华美纹饰、绚丽色彩的同时,了解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时代风格和审美情趣,一窥古代工匠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对文物修复、保护、利用,再到博物馆、古城、创新等工作的指示,希望广大文博工作者能够深刻体会到文物与博物馆工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优势和重要性;能够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文物、古迹、古文化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能发挥的精神引领作用。作为文博工作者,结合实际工作,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多种途径使文物活起来,从而使展览、交流、文创等以文物为主体的文化活动成为国家真正软实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文物分类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 博物馆》卷(1993年1月版)第594-595页列出了七种文物分类方法,它们是:时代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分类法、来源分类法、价值分类法。在这七种分类法中,仅在第一、第二和第五种分类法里涉及到近现代文物,但叙述内容并不多。笔者作为一名近现代文物工作者,谨将自己对近现代文物分类方法的一点认识奉献给同行们。就近现代文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看,《中国大百科全书》上所列的七种分类方法远不能揭示近现代文物的丰富内涵。在对近现代文物的分类法作考察时,除这…  相似文献   

12.
文物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载体,大量文物的流失会造成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裂痕,一个国家民族对历史认知的缺失。这正是为何中国、韩国、埃及等国家不遗余力地追讨海外流失文物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物流失大国。有关统计显示中国至少有上千万件文物流失于世界47个国家。也有说法认为,其中流失于日本的中国文物是最多的,尽管尚未有具体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13.
田卉 《现代传播》2019,(5):24-28
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既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振自信;也有助于文物的创新保护和活态传承。基于国内外文博机构开设微博用户的年度运行数据,分别从受众画像、应用特点、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文博机构利用社交新媒体讲好中国文物故事,建立现代化传播体系提供可供参考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宋德伟  岳国法 《传媒》2023,(3):15-17
<正>河南广播电视台2021年以来播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爆红各大媒体、占据网络头条。这些节目以叙事的方式展开,引领受众进入故事,再辅以如诗如画的情景,让受众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意蕴。2022年8月3日晚播出的诗意舞蹈《今又鸮声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舞蹈时长6分55秒,它以1976年考古专家郑振香面对鸮鸟文物上的铭文“妇好”为引子,通过舞蹈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商王武丁与王后妇好之间一段刻骨的爱情。恰如在舞蹈的最后,郑振香所说的,“我们要用这些文物去还原那些隐匿的细节”,那么,舞蹈《今又鸮声起》以哪些方式来实现这种还原呢?  相似文献   

15.
刘洋通过法律追要海外文物之路才刚开始,能否为中国追要海外流失文物打开另外一条渠道?一切还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6.
灾难,进行中     
无法统计近年来中国被走私出境的文物总数,被问及此问题的中国文物工作者无一例外的用“不计其数”四字作答。 走私:文物出境不计其数 苏富比和克里斯蒂斯,世界最大的两家拍卖行,每年在纽约、巴黎、伦敦举行的春拍、秋拍,其中的亚洲文物都以中国文物为主。它们1995年以来的拍品名册,令许多中国专家感到震惊:每本厚达200多页,一页页翻来,相当多的是中国近年出土的文物。 “拍品档次越来越高。有的一看就是皇族的器物。更令人担心的,每一件精品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2月16日,国家文物局将近年来征集的商代饕餮纹方彝、南宋夏圭《秋郊归牧图》册页等11件珍贵文物划拨我馆。文化部部长蔡武,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副局长宋新潮,我馆馆长吕章申,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耿宝昌、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孙机、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杨泓、王连起,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梁钢,我馆党委书记黄振春及其他馆领导出席划拨文物仪式。宋新潮副局长、黄振春书记先后讲话。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主持仪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多地震国家,大量博物馆位于强震多发地区,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评估及应对手段缺乏,在历次地震中震损严重。为此,国家针对馆藏文物防震专题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和装备产业化应用示范,主要包括:开展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调研,研究其在地震中发生震损的原因;建立博物馆及馆藏文物防震标准体系和"地震波+馆舍+展柜+文物"一体化防震设计理念;开展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评估、应对和监测方面的示范项目。其方法路径可供相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量的文物因为种种原因而流失境外,因为流失的原因和方式众多,应通过多元化的追索途径,综合运用法律途径、外交途径和国际商业途径,最大限度实现流失文物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正日益深化 ,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交往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而且更为广泛 ,因之外国文物的收藏、研究、利用问题也就日显其迫切性。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些尝试性的探讨。  一、外国文物的概念问题中国近现代社会是一个极为纷繁复杂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产生的文物也是极为纷繁复杂的 ,它们的情况各异 ,种类繁多。笔者曾在《近现代文物分类法刍议》一文中对近现代文物的分类方法做了简要概述 ,但仍有一种分类法未曾提议 ,这就是中外文物分类法。在中国近现代文物的范畴中存在着两大类文物 :中国文物和外国文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