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琴曲《渔樵问答》不但曲调优美,表现了渔樵悠然自得的情态,同时具有深刻的隐逸文化内涵。研究《渔樵问答》的隐逸文化内涵,对于指导现代音乐的创作,促使新的经典音乐的诞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杜娟  郭秦岭 《兰台世界》2014,(11):78-79
汉代祠堂与墓葬遗址中的舞蹈图像是研究汉代舞蹈风貌的最直观资料,填补并丰富了汉代舞蹈的研究资料。但目前对汉代舞蹈的研究,大多还处在对图像形式一味模仿,虽形似但神韵不足。  相似文献   

3.
汉代祠堂与墓葬遗址中的舞蹈图像是研究汉代舞蹈风貌的最直观资料,填补并丰富了汉代舞蹈的研究资料。但目前对汉代舞蹈的研究,大多还处在对图像形式一味模仿,虽形似但神韵不足。  相似文献   

4.
徐特立思想上经历了一个艰难探求和转变历程,早期教育伦理思想内涵丰富,表现在教育救国、勤俭办学、民主治校方面,代表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人生抉择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琴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泛的乐器之一,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但直至魏晋南北朝才真正进入高度发展阶段,存世的古琴图像和古琴实物资料可以为证。就目前所知,相关图像分别见于孙吴朱然墓漆盘、佛爷庙湾西晋墓彩画砖、南昌东晋墓彩画漆器、顾恺之《斫琴图》、邓县学庄彩画砖、南京西善桥刘宋墓模印砖画、丹阳萧齐三陵模印砖画、大同北魏宋绍祖墓石椁内壁彩绘画、巩县北魏石窟寺造像、杨子华《校书图》等;实物则有日本正仓院藏金银平文琴等,均具很高的参考价值;另有一些存疑图像、伪作之器及学界误释者,亦有助于澄清史实,推进古琴历史之研究。  相似文献   

6.
夏娱 《兰台世界》2016,(5):125-127
古琴文化源远流长,在古琴漫长的嬗递史中,尤其是文化史中,琴不仅只是一个音乐乐器,经数千年历史衍变,它被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象,尤其受到上层文人贵族的喜爱.它是教化工具、精神伴侣、文化象征等.古琴与历朝历代的政治思潮变革紧密交织,尤其在宋代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宋代琴文化的辉煌并非一蹴而就,它是在历朝基础上传承并创新的结果,也是与本朝政治思想运动交织的结果,因此古琴的发展与文人阶层相互交织,本文从琴文化与宋代思想政治的关系以及琴文学尤其是琴诗入手,关注琴文化在两宋的风貌.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古琴音乐文化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无论是古琴的音乐演奏、文化的建构或者是琴学思想的传播在宋代都得到了空前发展。本文对宋代古琴音乐的发展之路、古琴和皇室以及士大夫的关系以及北宋方外琴人进行了分析,并对《琴史》作出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8.
六博图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借鉴博局上类似英文字母"TLV"的图案,将其作为主要元素,装饰在博局镜等器物表面;另一种为人物对坐式六博图像,表现为两组人物分坐博局两侧,执棋博戏作竞争状。大约在西汉晚期、新莽前后,不仅前一种六博图像臻于极盛,人物对坐式六博图像也大量出现。后者常与西王母、乐舞、狩猎和庖厨等图像构成组合,成为汉代美术中的常见题材。西汉晚期、新莽前后六博图像的盛行,与当时西王母崇拜密切相关。重新掌权后的王莽为彰显其权力合法性,加强舆论宣传,将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西王母运动这一震动朝野的事件重新加以诠释,使西王母崇拜获得官方认可和民间推广。作为祠西王母圣器的六博,也因此在画像中获得更多的表现。新莽时期的六博图像既凡且圣,其丰富内涵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电视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首先,通过电视所播放出来的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如新闻30分、新闻联播、时事直通车、电视剧、录像、影碟、广告、体育比赛等等,是典型的文化现象;其次,电视本身既是一种传播媒介,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电视策划、制作、播放、管理技术等等;最后,电视对观众的行为、心理的影响特别是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都是电视带来的社会现象,也都表现为一种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武喜春 《兰台世界》2013,(12):131-132
前140年,董仲舒提出了著名的《举贤良对策》,其中有关教育的核心主张有三条,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和“重选举,以选用贤才”,这三条主张是汉王朝的文化教育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前140年,董仲舒提出了著名的《举贤良对策》,其中有关教育的核心主张有三条,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士"和"重选举,以选用贤才",这三条主张是汉王朝的文化教育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唐龙 《新闻爱好者》2011,(2):137-138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古琴艺术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体现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古往今来,在文人墨客的心中,"诗、书、礼、易"为安身立命之本,"琴、棋、书、画"乃修身养性之源。而从上古到商周时  相似文献   

13.
唐龙 《新闻爱好者》2011,(1):137-138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瑰宝。古琴艺术体现着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体现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古往今来,在文人墨客的心中。“诗、书、礼、易”为安身立命之本,“琴、棋、书、画”乃修身养性之源。而从上古到商周时期,古琴的审美价值取向却与现代不同.本文从文化历史背景更替的角度略论这一时期古琴文化功能和审美角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广陵散》是我国历史上经典古曲之一,是唯一一首描写戈矛纵横战争场面的音乐作品,思想内涵十分深刻丰富,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歌颂劳动人民对暴政的反抗与斗争精神,第二,揭露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矛盾与劳动人民生活现状。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7,(12):2-10
在视觉文化背景下,图像已经成为社会议题建构、公共舆论生成的主要手段。随着身体的内涵从被动性、动物性向主动性、抗争性转变,"裸身"成为农民工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重要修辞资源。借助媒介的力量,农民工以符号生成、语境重构、隐喻构造的方式完成裸身抗争图像的建构,表征并传递出对受众的视觉劝服。作为新社会运动的一种方式,裸身抗争的深层文化内涵在于以图像的方式进行戏剧性表达与景观制造,并在拓展自身可见性的同时,不断赋予观看者实现可见性的权力,最终指向农民工自身的弱者身份。  相似文献   

16.
罗伟明  陈美玉 《大观周刊》2012,(50):27-27,39
烟盒舞是彝族民间艺术中最具特色、发展水平也较高的一种舞蹈,也是中国民族舞苑中的一枝奇葩。彝族烟盒舞的起源依赖于民间多彩的历史传说,而作为特定的历史文化符号存在。它吸收、消化、融合许多历史传说而形成,反映了历史时期滇人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浙派祖师郭沔的人生轨迹和创作经历进行了梳理,研究了郭沔与浙派诞生的具体渊源,并对浙派音乐的特点和影响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在阐明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档案馆文化功能的特点及提高档案馆文化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佳 《兰台世界》2007,(1X):4-5
本文在阐明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档案馆文化功能的特点及提高档案馆文化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