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国彦 《中国编辑》2007,(1):76-78,81
书评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好的书评可以引领读者深入堂奥,领略书的精义,了解书内书外的故事,引起更多读者的注意;不好的书评可能误导读者。一些作者往往请名家写书评,以推广图书。作者如何利用名家书评促销,有一个流行的段子。其中有一个版本是这样写的:外国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书,他想一举成名,于是把书寄给总统请他评介。出于礼貌,总统写了几句赞誉的话。作者马上在报上宣扬说,请看这本总统赞扬的书,于是这本书马上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尝到甜头之后,这个作者赶写了第二本书,又寄给总统请他评说。总统推说对这本书不感兴趣。作者马上登报说,这是一本总统不感兴趣的书。读者对此又产生了一看究竟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3,(2):34-36
<正>本书用简单明了的方法搭配生动有趣的插图,通过对日常工作生活中一些小场景的分析,揭露隐藏在背后的“罪魁祸首”。作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读者掌控情绪的方法,帮助读者成为一个不会轻易被外界影响的人,让读者的内心充满安静与和谐,成为更加强大的自己。  相似文献   

3.
人本思想是沈从文编辑思想的重要体现.长期的编辑实践,使沈从文对读者、作者、编者“三者”在编好一份刊物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深刻认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他提出积极营造读者至上但并不一味迎合读者阅读爱好的编辑观;从人本关怀的角度,他提出关心作者、着力建立稳定的作者群的编辑思想;从职业操守的高度,他提出编者谨守职业尊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23,(8):60-63
<正>本书以人物经历或历史事件为纲,从地理角度对旧人旧事进行挖掘和解读,把厚重的历史置于坦荡的山河之间。在江油、安陆、长安,探访李白烂漫而遗憾的一生;在从崖山到大都的漫长道路上,剖析文天祥的独坚孤忠;溯着长江,重走武汉大学在战火中的辗转西迁路……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每一段故事都鲜活动人,文笔沉郁而洒脱,作者用海量的信息与深邃的思考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本书作者霍尔布鲁克&#183;杰克逊(Holbrook Jackson),是一位著名的书痴。他撰写的《藏书癖之剖析》,被誉之为“爱书人的百科全书”,几乎涉猎了各种关于书的话题。《书&#183;阅读》汇集了他关于阅读的种种独特见解。在这本书里,作者把书看做是艺术的媒介,把读者视之为艺术家。作者不仅展示书籍阅读的方法层面,而且还以相当多的篇幅来谈论阅读的体验,坚信读者独立选择、自主思考所带来的巨大乐趣。本书初版于1947年,后来不断再版。杰克逊一生著述颇丰,本书是其著作在国内的第一个译本。2008年10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翻译者吴永贵。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社会化,大众传播得以普及,公众的文艺接受出现回归读者本位的倾向,诸国的美”,学接受理论应运而生,这是一种把读者作为传播的中心来研究文艺接受的理论。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中,我国的作家们较早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刘心武就此对记者说:“我在寻来什么?这不能不涉及到接受主义美学对我的启示。过去我们所习惯的古典作品,是由作者独立完成的。作者往往把作品写得很完美,很周到,很富于情感,他能够引导读者随着他的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沉浮。这样,读者几乎等于被作者所控制。接受主义美学,则反对这种控制……读者再…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23,(7):38-39
<正>本书作者在细述个人生活历程的同时,对当代道德思想、科技文明等议题有所评判,读者于字里行间不时可以感受到他流露的悲悯精神,以及他称之为“敬畏生命”的哲学观。1913年的一天下午,我与妻子离开了根斯巴赫,于3月26日傍晚从波尔多登上开往非洲的船。我们在当地人的热心接待中抵达了兰巴雷内,可惜因为找不到需要的工人,那栋日后将作为我行医场所的铁皮屋还没有盖好。  相似文献   

8.
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刊物质量可笼统地分为内容和装帧两部分,其中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内容的好坏则取决于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以及编者的再加工能力。因为编辑是作者稿件的第一读者,编辑过程是对原稿不断修改、整理、充实和提高的过程。本人在日常编辑工作中,深切体会到加强与作者间的交流对提高编辑质量大有帮助。一、编者与作者间的关系科技期刊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作者是这一商品的原材料供应者,编辑是生产加工者,读者是消费者。没有编辑,作者的论文就不能发表,读者也无文可读;而没有作者和读者,编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编辑通过与作者间的交流,既可以解决稿件中存在的问题,使文章质量得以提高,从而提高整个刊物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使作者对杂志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让作者愿意投稿编辑部。丰富的稿源为编辑提供了灵活选稿的余地,是保证刊物质量的物质基础。二、不同作者与稿件质量的分析、处理不同性质的科技期刊拥有不同的作者群。学报类的期刊,其作者大都来自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学历、职称较高,文章的科学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均较好。技术类的科技期刊,由于大都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办刊宗旨,其读者的层面决定着作者群的结构。例如《畜牧与兽医》杂志,其作者包...  相似文献   

9.
《远行记》     
《全国新书目》2023,(7):100-101
<正>本书精选作者所写与旅游相关的经典散文作品,囊括国内以及欧洲、亚洲诸多自然及人文风景胜地。在他的笔下,有敦煌壁画之精美、黄山之奇绝、蓬莱阁之缥缈、延边活鱼宴之动人心魄,有德里、孟买、仰光等城市的异域风情,以及欧洲的独特味道。读者经由文字之眼,可与作者畅游世界,体察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0.
浅谈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的三个主体。书刊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书稿的过程。书稿是作者撰写的、由编辑组织加工以满足读者需要的。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编辑工作涉及人(作者、读者)和物(书稿和文献资料)两方面。一、编辑与作者的关系书刊是向社会传播文化的精神产品,它不仅包含着作者的劳动成果,还包含着编辑的劳动成果。作者是直接从事书稿的写作活动,制造具有独创性的智力产品的人。而编辑则需从实际出发,修改作品,使之更优秀、更完善、更能为读者所接受。根据编辑学的观点,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下面3方面:1.编辑与作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作者撰写书稿,编辑对作者的书稿进行选择、整理和修改,从而产生可以公开传播和保存的书刊。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作者的劳动,就没有可供编辑修改、读者阅读的书刊;从另一方面来讲,没有编辑人员的加工,作者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文化财富、精神食粮。编辑与作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作者的著作活动与编辑密切相关。作者想将他的作品向社会公开发表,想在读者群中传播,首先要经过编辑人员的筛选。编辑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作者的命运:他肯定你,会给你出版...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在长期编辑《中学生》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他牢牢把握办刊宗旨和读者定位,巧设专栏,突出刊物特色;重视发现和扶植新人;在编辑运作中坚持编者、作者、读者三方互动。他的一切为了读者、严谨认真、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对我们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一位火车司机与他的记者梦李善远当一名职业记者,对沈阳铁路分局火车司机赵桓斌来说,或许永远是一个梦。但他凭着火车头般的毅力,用他那支勤奋的笔,为读者勾勒出五彩缤纷的世界。10多年来,他供过稿的新闻单位达40多家,从新华社、工人日报、科技日报等中央级新闻...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品牌管理既然“作者在很多情况下是个品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那么谁又将对新媒体中的作者品牌负责呢?出版商显然没有能够很好地跟踪新媒体的发展。时常,当作者品牌延伸到了新媒体时,作者本人对此承担了管理的责任。在这方面做得较为出色的例子是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他是一位政治惊险读物小说家。这类小说的读者一般倾向于技术性思维。克兰西的出版商是普特南·波克里出版公司(Putnam Berkley)。他与维尔图斯软件公司(Virtus)合资成立了一个名为红色风暴(Red Storm)的新媒体公司。该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从克…  相似文献   

14.
胡永启 《新闻爱好者》2011,(18):118-119
现代词学家龙榆生创办《词学季刊》,将其定位成以词学研究为主的专业性期刊,在确定作者人选、确立与读者取得沟通方式的编辑思想主导下,推出"创刊号",实现他的编辑意旨;而后着力搞好编辑与作者间的协作,以利于期刊的持续发展;为读者着想,争取读者参与到期刊编辑工作中来。《词学季刊》的出版,为词学研究期刊编辑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词学家龙榆生创办《词学季刊》,将其定位成以词学研究为主的专业性期刊,在确定作者人选、确立与读者取得沟通方式的编辑思想主导下,推出"创刊号",实现他的编辑意旨;而后着力搞好编辑与作者间的协作,以利于期刊的持续发展;为读者着想,争取读者参与到期刊编辑工作中来。《词学季刊》的出版,为词学研究期刊编辑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用信息整合突出报道的差异性 一名读者,面对着至少十多张可以选择的报纸,他选择哪一份?面对着一份少则8版多则80版的报纸。他怎样简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看的新闻?面对同一个突发事件的十几个报道,他选择哪一份报纸的报道?从读者而言,这是搜寻信息的难度。对报纸而言。就是如何使读者多快好省地找到他所要找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魂兮,归来!     
最近,一位老报人作客寒舍;谈起编辑与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编辑如能志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如能与作者建立真诚、深厚的情谊;那么,报纸也罢,出版社也罢,都会兴旺发达起来。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触.引起一番回忆。50年代中期,我参加教育工作不久,就同解放日报、文汇报建立联系,因为业务上的关系,同后者的联系尤为密切。报社经常找去开座谈会,约写稿子;我们也乐于为报社反映情况,出点子.逢年过节,编辑还上门探望、拜年,一杯清茶,  相似文献   

18.
一张报纸、一份杂志办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编辑方针和读者定位,但与作者的支撑也不可分。因为作者本身也是读者,是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强化作者意识,为作者服好务是报刊社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报刊是渠,作者是源;报刊是树,作者是根。报刊在作者中的形象就是报刊的形象。因为作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较一般读者更关心报刊,他们不仅阅读报刊,而且研究报刊,是报刊最有发言权的评论者;因为他们与报刊有直接联系,对报刊的服务质量有直接的体验。现在一些报刊社作者意识淡薄,在对待作者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这个题目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写关于自己著译的书评文字;二是作者也需要读别人对他著译的书评文字。而作者与书评关系的问题,可以从创作与鉴赏、评论关系的角度去理解。创作的发展需要正确评论的指导,而创作本身又在推动着评论的发展。因此,研究一下作者与书评的问题,对于提高和发展书评都是有意义的。任何一位作者写了一本书,出版以后,这本书就在读者中间传  相似文献   

20.
笔名与真名     
《出版史料》2004,(3):22-22
作为编辑家的胡风在主持编辑《七月》时,曾有读者要求披露一些使用笔名发表作品的作者的真实姓名。胡风在复信时说:“作者的用笔名,就表明了他只愿意用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