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日本家族国家伦理观与近代军国主义是日本近代以复古为特征的两大意识形态.在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和西方资本主义给日本带来的压力前提下,在维护天皇制统治和扩大对外侵略的过程中,家族国家伦理观逐渐融合于近代军国主义中,从而导致了日本近代对外侵略战争的全民性、疯狂性和野蛮性,并为日本的战争罪行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家族主义民俗是中华民俗的基本构成元素.它成为社会文化遗产,承载着家族成员上代与下代之间产生相生、共存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广西柳江县里雍乡黄氏家族的作社、婚嫁、丧葬等民俗事项,并对家族主义民俗作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 ,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美国从其私利出发 ,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没有被追究。然而 ,天皇在日本近代天皇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其应负的战争责任 ;事实上 ,天皇在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的过程中 ,作为战争机器的操纵者之一 ,也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家族主义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指的主要是以某一男性家长为源头所传承下来的一定范围内的亲属所构成的整体。家族主义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结合中国传统法律重刑轻民的特征,从刑法原则、罪名、执行上可以看到家族主义的影响。家族主义能影响中国传统法律的原因主要是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儒家文化的影响及统治者的选择。现代法治社会仍然需要继续研究家族主义对法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谷崎润一郎是近代日本的唯美主义大文豪,被后世称誉为"大谷崎";不仅是日本第一位当选为美院文学艺术协会的名誉会员的作家,更是在诺贝尔文学奖中被多次提名;其创作经过了极度西洋崇拜的"恶魔主义"和痴迷日本传统的"古典回归"的二个重要时期,而《痴人之爱》恰恰正是这二个时期转型期的巅峰之作。本文从分析《痴人之爱》这一作品入手,展现谷崎润一郎西洋崇拜、东西摇摆、古典回归的写作历程。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代化成功因素的研究是日本近代问题研究的热点;日本社会心态的研究是解开日本近代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关键所在,本文重点讨论了典型的几种社会心态在近代化中的作用。日本特有的社会心态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日本特有的地理,传统文化等因素造就了日本独特社会心态。在社会心态驱使下,日本近代化大跨步前进并在亚洲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力的合力是正向的驱动力,促进日本的社会发展,而日本的社会心态正是这样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罗伯特.基欧汉(R obert O.K eohane)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主要奠基人。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新自由制度主义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之一。相互依赖、国际机制、全球主义构成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安徽东至周氏家族可谓近代名门望族之一。由周馥开始连续五代人中皆才俊辈出,其中有封疆大吏、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各类专家学者等等。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而周家则超越了这个谶语。分析其中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另一个则是对教育及品德修养的高度重视。周氏家族在家族教育方面谱写了一曲绚丽的华章,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足以给予今后的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爆发前,在绥远、察哈尔地方当局的主导下,内蒙古西部地区近代法律人才的培养从无到有,取得长足进步,为本地法制建设提供了大量司法专门人才。伪蒙疆政权建立后,片面发展符合日本殖民利益的初等、中等教育及留学生教育,造成本地法律专门人才严重不足,对于当地司法近代化构成了重大阻碍。  相似文献   

10.
因为历史和地缘因素影响,韩国亡于日本给中国朝野带来极大震动,被称为"近代中国的教科书"的《申报》对于此事件有着大量的报道,而对韩国的同情和由此延伸的对本国国运的担忧、对日本国虚伪面貌的清醒认知,构成了这一系列报道的主题,从中可以看出晚清末期国人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奋发自强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川上未映子的中篇小说《乳与卵》隐含了日本传统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抗与矛盾。本文以《乳与卵》为例,通过对日本女性心理的迁移过程进行解析,讨论日本的传统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日本后现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无所适从关系。通过对日本社会的后现代主义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有助于厘清后现代主义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问题与表现,并为如何引导后现代主义发展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实践对日本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实用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外交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外交政策。在新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下,重新审视福泽谕吉的外交思想,有利于抑制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说”一词随着中国古代典籍至少在平安时代就传入日本,但在日本被用作近代小说(novel)的代名词,却是明治维新以后的事。这时候正好是近代小说形式在日本确立的时期。本文试图明确“小说”一词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确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主义与人伦主义兼容并包及自由放任与恪守名教的价值二重化,构成魏晋士人文化心态的内在紧张和困惑.因此,如何调适心态的内在紧张和矛盾,克服名教和道德的异化,便构成魏晋士人心态调适的特殊历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社会是宗法社会,婚姻制度完全以家族传继为中心,它与家族的兴衰有很大关系。婚姻的建立不仅需要门当户对,更需要家长对婚姻的决定。婚姻的成立要符合"六礼"的精神而不是法律婚主义。对于离婚则实行专权离婚和限制离婚制度。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人性受到摧残,婚姻完全成了家族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历史命运并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其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的深层次原因.中国近代化所遇到的各种阻力远比日本强大,所处的国际环境远比日本险恶,其先进的阶级力量亦远弱于日本.因而中国近代化的失败是不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之后,随着西方思想的涌入,各种思潮纷繁复杂集结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舞台之上,而马克思主义思潮却从中脱颖而出,传入中国后迅速传播并为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所接受。文章从内外语境、传播主体、文化因素等方面尝试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揭开了日本近代的新纪元,在富国强兵的目标下,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儒学对日本明治以来经济活动的渗透最突出地表现在日本财阀和二战财阀解体后所形成的的企业精神和经济伦理中。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财阀的形成,并在创造经济价值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具有日本特色的经济思想突出地体现了建立在儒学理论上的近世町人思想在近代的活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对“左联”的影响,首先是“新写实主义”的引入。所谓“新写实主义”,是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家藏原惟人提出的理论。1927年,藏原惟人写《到新写实主义之路》一文,他要求作家“获得明确的阶级观点”,“用无产者‘前卫’的眼光来观察这世界,而把它描写出来。”他所说的“前卫”的眼光,也就是“能够真实地在其全体性及其发展中观察这个世界者”。藏原又提出,必须“从过去的写实主义继承着它对于现实的客观的态度”,“把现实作为现实,没有什么主观的构成地、主观的粉饰地去描写的态度。”此外,藏原惟人还在其它文章中阐述了“新写实主义”理论问题,藏原的“新写实主义”理论在具体主张方面存在着悖逆现象。不过,他强调“明确的阶级观点”和“对于现实的客观的态度”和严正写实的手法是其理论的主导。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设置了国际法教育,开启了近代法学教育之路。从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西学,法学教育全面兴起,到20世纪初晚清新政期间,借助修律活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从深度和广度均取得飞跃发展。中国近代法学教育的肇兴与民族矛盾日益加深、自救图存抵御外侮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一方面培养了大批新式法律人才,促进中国近代法学的产生;另一方面,因缺乏本土性,移植色彩浓厚,又带来诸多弊端。反思中国近代法学教育有助于当代法学教育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