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围绕量感培养目标展开教程安排,教师需要有整合创新意识,对学生量感认知基础有清晰把握,以提高教学设计适配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量感体验认知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对学情有客观分析,针对性组织学生进行量感方向的学习,能够给学生学科素养成长带来更多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2.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量感方面,体验式教学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4.
陈素慧 《天津教育》2023,(27):101-103
<正>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出了更加详细的论述,其中重点表现在“量感”这一内容上。量感指的是什么?培养小学生的量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增加这一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量感?本文就以上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从量感的概述、量感培养的原因、量感培养的措施三个方面展开探究。一、量感概述(一)量感的概念量感是学生在感知物体的长度、大小、  相似文献   

5.
<正>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主要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数据意识等。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象为主,因此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量感”,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量”。本文就如何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促进“量感”的培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中,有关计量单位的数学知识很多,在这些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要关注学生对"量"的认识,"量感"是学生对"量"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此,教师基于学情,从生活中感悟"量",开展可视化的活动,让学生去感受量和体验量,培养学生的"量感"。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了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量感的培养侧重从三个方面着手:包括注重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领会"问题"中的量。  相似文献   

8.
张明婵 《家长》2024,(8):68-70
<正>量感是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关键,数学量感的培养是关键的教学目标。学生具备良好的量感,能够将数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数学成为认知、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有效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发展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促进学生量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蔡伶俐 《天津教育》2022,(12):17-19
<正>可视化教学就是运用一些策略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让它更加清晰,以抽象变为直观,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量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能自觉主动地理解和运用各种量的意思,这种直觉对量非常敏感,如果学生掌握量感,则不用测量工具就能对某些事物大小量进行推断,或能判断某个单位和实际物体大小是否吻合。量感的学习在小学教材中是常见的,尤其是在教育改革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对量感涉及的内容更多,但一直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他们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方式以及评价都相对单一,不利于小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砂国民 《考试周刊》2023,(39):83-86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关于量感的内容安排得比较分散,导致在教学时,教师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没有使相关知识的结构连接性得到有效体现。在教学中,只有学生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育。因此,教师要认清当前教学工作的不足,以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体验“量”生成,并掌握“量”的概念,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通过数学活动逐步形成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小学生个人发展的正确价值观、思维品质及关键能力,而在这种能力发展的过程中,量感的认识和培养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顺利落地的关键环节。文章在解读量感相关概念、分析量感培养维度的前提下,提出量感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陈婷 《理科爱好者》2023,(1):215-21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量感”这一核心素养内容,再次丰富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感和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最为直观的两大因素,决定了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质量。以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对于量感等内容的关注度不高。新课程标准要求将量感的培养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进一步提升了量感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量感对于计量单位等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也对后续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需要通过有效教学策略助推学生“量感”的生长,最终让量感的培养水到渠成。文章认为,着眼于学生“量感”培养的数学教学,教师需要用适切实境,制造冲突,催生量感意识;利用具身实感,开拓视域,丰富量感体验;开展数学实验,拉长体验过程,让量感得到深度生长。  相似文献   

14.
“量感”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数学眼光”的主要构成之一。本文将通过分析目前“量感”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及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与笔者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处理与解释。可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一、结合实际,建立数感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中要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处理与解释。可见,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17.
祁春芹 《小学生》2024,(3):124-126
量感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形状、大小、质量、尺度等的感性认知,是个体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新课标将“量感”确立为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提出“能合理得到和估测度量的结果。”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认知,结合生活实际,搭建平台,助力学生构建对量的基本感知,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进行发展。将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能够用学过的常见的量来表示,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要通过数学语言能够描述出来。在小学数学的章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对量感的认知,怎样建立量感是每一位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常见问题。本文就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是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然而,现实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对数学的“量”缺乏真正的体会和理解。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量感”,教师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这可以帮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量”,提高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20.
柳瑞虹 《宁夏教育》2010,(11):51-51
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新课程中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概念,把“数感”摆在首要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