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泽渡 《大观周刊》2012,(44):101-102
关于汉字起源问题,各种论著观点时见离奇乖张。文字必须同时具备四个特性,并非所有书写或刻画符号一定就跟文字有关:至于各种文字代码,更不可与文字混为一谈。语言研究如果过于粗制滥造,将会降低语言科学本身的学术价值。语言属于社会行为,应将它置于社会人文语境中来观察讨论。词典是人们言语实践的行为准则,更应该遵循严格明确的科学规范。如果将汉字定义得过于宽泛,不仅使汉字学研究水平大打折扣,更不利于中华文明的普及繁荣与弘扬提高。  相似文献   

2.
关于汉字起源问题,各种论著观点时见离奇乖张。文字必须同时具备四个特性,并非所有书写或刻画符号一定就跟文字有关。至于各种文字代码,更不可与文字混为一谈。语言研究如果过于粗制滥造,将会降低语言科学本身的学术价值。语言属于社会行为,应将它置于社会人文语境中来观察讨论。词典是人们言语实践的行为准则,更应该遵循严格明确的科学规范。如果将汉字定义得过于宽泛,不仅使汉字学研究水平大打折扣,更不利于中华文明的普及繁荣与弘扬提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古国,汉字是我国民族中占大多数的汉族使用的文字,追朔历史大致有三千多年。 汉字开始刊于金石,从殷朝的甲骨文,逐渐变为钟鼎文。从大篆至小篆起,开始书于竹帛。 在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后,社会需要一种易于书写的文字,于是由小篆发展为隶书,在纸上书写更加方便。印刷术和雕版活字印刷的发明,使文字信息更加易于大量复制,传播面更广,文化教育开始普及,更多的人能够使用文字,汉字又经过一次改革,变隶书为楷书。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特点是由汉字的性质所决定的,是跟别的语种的文字相比较而显现的。汉字不同于他种文字的地方就是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汉字传播吏》是一部文字吏研究的专著,怛因为它研究的是汉字传播,非专业读者也可以把它当作汉字知识的扩展读物。汉字不仅传承久远,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以汉字的使用为中心,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像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都有使用以汉字为基础而创制的文字。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数字经权威机构,明令介入我国文字系统,自此,异邦友人杂在方块汉字里便头角狰狞,看来醒目,更有点刺目,令不少有识之士为之侧目!这是因阅读汉字传统书写方式养成的审美习惯.现在的小学生中学生,读的课本就是华洋杂处,目濡耳染,他们写的天晓得是什么中文.我国文字,从坚排改横排,繁体易简体,汉字数字变阿拉伯数字,几经折腾,大跃进后生的后生,要到古书里,要到港澳台,才能看到纯正的中国书写文字.  相似文献   

7.
王正林 《传媒》2016,(22):95-96
作为建构中华文明的基石,传统汉字文化研究已成为学界与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归结起来主要涵盖三个方面:汉字溯源的历史研究、汉字形意的阐释研究以及汉字艺术的造型语言研究。在汉字造型语言艺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书法、篆刻、印刷文字以及民俗与装饰中美术字体等。通常,这些文字载体与艺术语言研究被长期分隔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并以泾渭分明的方式成为难以破解的“潜规则”。由朱永明、钟健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的《传统汉字图像艺术》一书以独特的视角与研究消解了这一潜在“规则”的限制。该书以跨学科视野与理论方法,深入探讨了人类信息、符号、语言、图像与汉字艺术生成发展关系,将书法、印刷文字与形象化、装饰化汉字艺术共同纳入到宏观的汉字文化演进史中考察和梳理,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汉字艺术宏大博厚的历史积淀,也更为生动具体地描画了汉字艺术的整体形貌。这既避免了传统上汉字艺术研究受制于不同专业领域,受限于观念差异与冲突造成的认知局限,也开拓了汉字艺术整体研究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出版印刷业以文字为主要对象,还需以某种物质作为承印材料。文字出现、印刷术发明后,记载文字、反映出版内容的载体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变化着。不同的载体,不仅代表着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反映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始汉字刻在陶器上;甲骨文作为成熟的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青铜铭文为大篆;石刻文字、竹简、帛书由小篆演化为隶书,最后发展到楷书,完成了汉字字体的演变。我国最早原始形态的汉字,或象形文字的前身,从仰韶文化时期开  相似文献   

9.
汉字规范化是指根据文字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为汉字的应用确定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同时,对一些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和没有必要存在的歧异成分及用法,根据规范的要求,妥善加以处理,使汉字更好地为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201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书共500万字,近6万幅字形、器物图片首次将汉字作为文物进行解读汉字形义源流全面展现本书是由大象出版社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倾力合作,耗时两年,全面运用出土文字语料库、数据库等汉字数字化工程的集大成之作,是第一部将汉字作为文物进行解读,真正实现"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的精品之作。全书15卷,前14卷为正文内容(第15卷为索引),  相似文献   

11.
说起汉字的起源,人们自然会想到甲骨文,甚至大汶口的陶文,但是甲骨文已经是一种很成熟很系统的文字了,显然不会是最早的汉字;至于陶文,由于我们能见到的材料很零散、很孤立,虽然可以确认其中的一些具有文字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源于象形文字的汉字艺术别具一格,独具魅力,几千年来不断演变发展,仍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和神韵。汉字艺术本身就具备了美的要素和审美价值。它是诗一般的文字,追求韵味的文字,充满想象力的文字,富有情趣的文字。汉字艺术的审美价值对装帧设计影响和启发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古老文字,在长期的流传和形体演变过程中,依然保留了象形文字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不仅忠实地记录下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发展史,而且为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阐释提供了系统的依据。因此,现代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了解汉民族的古今文化模式、习惯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本文以汉字“五”为例,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汉字在国外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数千年来,她对中国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明也有巨大影响。除我国大陆、台湾省、香港和澳门使用汉字外,汉字还是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国的通用文字.也是联合国组织的书面文字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日本文字由日本当用汉字与假名组成。日本当用汉字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沿用汉字的固有字形,如“化学工業”、“工業火薬”等等。二、日本的自行简化汉字,(其中有与我国现用简化字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图书馆”的“图”、“文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化是世上少有的模仿文化——古代学中国,近代学西方。因而,日本文字的组成也比其它文字复杂得多:既有大量汉字,又有假名,还有字母。  相似文献   

17.
一、汉字特点和工具书排序法则粗略地说,文字可分为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汉字属于后种。是表意休系文字,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清以前,对汉字形体构造普遍以六书法为准则,并一般同意许  相似文献   

18.
申庚文 《大观周刊》2011,(16):18-18,25
汉字的魅力,不但在于其基本的信息传播功能,更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德育默化功能。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国人对文字的应用更趋向于信息层面,这势必发展为传统文明的断代现象。在汉字书写过程中,艺术体验与德育默化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提倡国人尤其青年学生能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正面价值,提升生命厚度。  相似文献   

19.
周健(2004)从汉字教学的目的出发提出了汉字学习能力这一概念,认为汉字教学的基本目的不应该局限于只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更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汉字结构特点、表音表义的规律和汉字体系的系统性知识,了解汉字与汉语的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汉字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用阿拉伯数字标识采用公历的公文成文日期符合国家关于数字用法的专门规定。文字作为交流工具,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公文成文日期符合人们选用文字的方向。用汉字数字标识现行公文成文日期,没有比阿拉伯数字标识更清晰、相互印证和防伪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