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的真实,不能任由生前身后占领“有利学术地形”的人肆意改写!《博览群书》二00二年第十二期有一篇题为“送给鲁迅的书”的文章,副题是“冯至的《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该文第四自然段除最末一句外全讲冯至送给鲁迅《浅草》一事,还引用冯至有关回忆为佐证。害怕转述时损伤原意,特逐字逐标点过录。  相似文献   

2.
<正>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现代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鲜为人知的是,冯至曾于1936年至1939年在同济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家人一起,随同济辗转万里,度过了一段与同济共患难的岁月。1935年,冯至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由同济校友、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的朱家骅举荐,次年夏天,冯至带着妻子和  相似文献   

3.
1958年秋,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组织各所业务人员下放劳动锻炼,文学所由陈翔鹤、夏森两位老党员带队,率领我们二十多人到河北昌黎荣香公社后两山大队参加劳动.进入冬季后,农活闲了,领导决定抽调我、青林(作家、卞之琳夫人)和当地文化馆的两位男同志,到当地去收集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回忆资料,这项工作在翔老与昌黎县委宣传部共同领导下干了半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正1952年秋,周恩来、邓颖超到上海检查工作,特意请上海市委派人将华东机关幼儿园保育员龚志茹接到他们的住地。周、龚表姐弟二人时隔42年相见,互相谈了很长时间,从童年趣事谈到人生家庭,共同回忆了童年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周恩来满怀深情地对龚志茹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的元配黄靖贤1934年夏天因难产病逝于邹平。他们1921年结婚,共同生活14年,生有两个儿子。按照梁漱溟后来的回忆,他们婚后若干年,关系一般,只是在最后两年,是他们关系最好的时  相似文献   

6.
美国政府早在1890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后不久,就指示史密森学会派出人种学家去录制印第安人的音乐、语言和习俗。20世纪60年代,美国工程进度管理署聘请作家去搜集前奴隶、佃农、艺术家的口述回忆。这些回忆记录在后来的对奴隶史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尽管政治领域是文献资源相对丰富的领域,但由于政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也许只有两个30年多一点。能活到三个30年的,就算人瑞,属凤毛麟角了。我有幸过了两个30年,特别难得的是,亲历了30年出版事业的发展。期间的人与事,人与书,人与国内外的交流,回忆起来,历历在目,意味悠长。  相似文献   

8.
口述历史档案管理在欧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口述档案概说美国政府早在1890年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后不久就指示史密森学会派出人种学家去录制印第安人的音乐、语言和习俗。19世纪60年代美国工程进度管理署聘请作家去搜集前奴隶、佃农、艺术家的口述回忆,这些回忆记录在70年代对奴隶史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联邦政府已对罗斯福以后的历届总统内阁成员进行专访,这些口头信息为后人研究打下了基础。50年代一批著名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等相继去世,使美国人认识到不留下科学家的口头信息,损失将是惨重的。他们遂发起了一场与时间抢夺科学财富的竞争,一个又一个口述回忆计划纷纷付诸…  相似文献   

9.
《兰台世界》2019,(Z1):131-132
<正>日记是以日期为排列顺序、以第一人称记录当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事情的笔记,是我们成长、工作、学习、生活的忠实记录。一个人的日记记录了个人的成长历史,是留作将来的美好回忆;无数人的日记汇聚起来就是一部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日记可分为生活日记、工作日记(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日记、驻村扶贫工作日记)、专门日记(如南极科考日记、民情日记)、心情日记等。  相似文献   

10.
峨边县黑竹沟镇依乌村和古基村交界处有一片林地、荒地和耕地(地名:欧浓救么),面积数千亩,其中一块地面积300多亩,投资1个多亿的水电建设重点工程就在其中。据年长的人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期落实林业两制时,县、区、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干部实地指划过边界,并口头明确了各村的权属,有关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上应当是作了记录的。凭当事人的回忆,那种实地指划边界的情形已是一个规划不小的现场办公了。不过事情已相隔20多年,谁还在乎那块当年的不毛之地以及那个记事的工作笔记本,谁又曾想到当年的不毛之地如今成了工业宝地,更没想到人类…  相似文献   

11.
要谈论中国的德文学科史,作为学科权威的冯至先生自然是无法避开的重要人物。在叶隽教授新近出版的《六十年来的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一书中,关于冯至先生的内容同样占据了相当篇幅。具体地说,在该书所论及的制度、学人和著述三个方面中。  相似文献   

12.
辞别砥砺奋进的牛年,时光的齿轮转至庚寅新春。回望过往的一年,有多少故事,值得我们感动与回味?在疫情反复的2021年,两岸同胞相互扶持,共克时艰;在大陆就业、创业、学习、生活的台湾同胞又有了新的收获;“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土地上,两岸新农人携手挥洒辛勤的汗水;还有不少台湾同胞,他们选择留在大陆过年,感受各地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这些,都是值得记录的幸福回忆。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极为平实的语言,回忆了他在20世纪中国不平凡的人生、爱情、家庭经历。本书写出了人生的深义及人在历史中的无奈与众多的风趣琐事,记录了中国知识界的动荡沧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西柏坡纪念馆两位同志回忆原新华社社长朱穆之的文章。文章讲述了朱穆之对西柏坡工作经历的回忆,以及帮助复原新华社西柏坡旧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1935年陈立夫赴苏之行,由于是一次绝密行动,迄今公开的史料中记录甚少,即便提及,也是语焉不详.近年出版的陈立夫个人回忆以及保存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口述历史"档案,非常详细地记述了这次秘密之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再现了那些已经沉寂在历史长河中的前尘往事.  相似文献   

16.
邵荃麟同志受林彪、“四人帮”迫害,含冤去世已经九年多,去年沉冤终于得到昭雪。许多曾接受过他的教育以及和他共同战斗过的同志,对他解放前在上海、浙东、桂林、重庆、香港等地的革命活动,写了不少回忆文章。而从一九四六年起,荃麟同志和汉口大刚报断断续续长达四年之久的一段渊源,还很少有人涉及。我们作为先后在汉口大刚报社工作过的人,在和反动派进行曲折复杂的斗争策略上,在熬过  相似文献   

17.
岁月飞逝去,知交半零落!往事常萦怀,似梦又如烟。这本书原是我自编自印的一个集子,分五个部分记述了自己的某些经历,以及对一些人和事的回忆和怀念,还有几十年来亲历亲闻亲见的有些重要事件、工作记录和对一些问题、人物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6,(6X):30-30
书中,蒋孝严深情地回忆了他和孝慈早年充满艰辛的成长岁月,追忆了父亲蒋经国先生和母亲章亚若女士的深沉而炽烈的情感,记录了他充满崎岖和波折的认祖归宗之路以及独力打拼的从政经历。同时,他还披露了他与蒋家的恩怨纠葛及与同父异母兄弟孝武、孝章等人的手足情深等内容。书中许多内幕首次由当事人自己披露,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1980年第4期《新闻战线》上,姜德明同志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回忆文章《想起〈鲁迅晚报〉》。在文章的最后,他无限感慨地说:“事隔三十几年了,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提到过《鲁迅晚报》的事,我想再过若干年恐怕人们更要隔膜了。真希望当年参加过《鲁迅晚报》工作的同志能回忆一下这份晚报的诞生,以及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记者韩阳)2006年春季图书订货会上,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当代著名国学大师、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最新作品集《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一经亮相,便引来了广大读者的追逐。1月14日上午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办了该书的现场签售活动。100套加盖季羡林先生签名章的图书被广大热心读者抢购一空。《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文集》是对94岁高龄的季羡林近一个世纪曲折人生回忆文章的汇集,包括日记、怀旧文稿、游记以及一些专门记录先生与友人相知相处美好经历的文字,其中不乏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文集分为5卷10篇,即“求学清华”、“留学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